羅漢桂琛(867-928),唐末五代時浙江常山人,俗姓李,佛教禪宗第四十一世地藏禪師。世人尊以“羅漢桂琛”,諡號“真應禪師”,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弟子有清涼文益、清溪洪進、清涼休復、龍濟紹修、延慶傳殷、南台守安、天禪院秀等,均為一代名僧。
基本介紹
- 所處時代:唐末五代
- 出生地:唐末五代時浙江常山
- 出生時間:公元867年
- 去世時間:公元928年
一、桂琛禪師生平簡介
羅漢桂琛(867-928),唐末五代時浙江常山人,俗姓李,佛教禪宗第四十一世地藏禪師。桂琛從小天資聰慧,“日一素食,出言有異”,十歲被常山容車寺住持無相收為徒,剃度修行。無相大師專學“毗尼”“四律五論”等典籍,嚴格遵循經文中的戒律來修行。桂琛不願拘泥於戒律,辭別無相大師四處遊方,參謁禪宗南宗諸師。桂琛先後參訪了雲居寺、雪峰寺等禪院,沒有所獲,最後造訪福州玄沙院師備法師時,竟然“一言啟發,廓爾無惑”(《五燈會元》),桂琛遂拜玄沙為師,玄沙也對桂琛傾囊相授,盡心培養,桂琛終得玄沙大師真傳。在得到玄沙大師真傳之後,桂琛默默地潛心修行,但名聲像黑夜裡的寶器一般難以埋沒,四處傳播開來。當時漳州太守專程請桂琛出山,並為之修建了道場——地藏院,供桂琛駐錫演法,桂琛大師在這裡駐錫了十八年,學徒集者二百餘人。十八年後,由於桂琛佛法造詣精深,影響越來越大,受到當初參訪過的雪峰義存大師的弟子神晏的忌妒,神晏脅迫桂琛捨棄玄沙,改嗣雪峰,桂琛堅貞不移,終為受到漳州牧王氏器重的神晏以讒言趕出了地藏院,遷往同屬漳州境內的羅漢院。羅漢院寺院破垣殘瓦,頹敗不堪,條件十分艱苦。但桂琛處之泰然,毫不介意,繼續弘揚禪宗密法,聲名遠播,深孚眾望,世人尊以“羅漢桂琛”,諡號“真應禪師”,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弟子有清涼文益、清溪洪進、清涼休復、龍濟紹修、延慶傳殷、南台守安、天禪院秀等,均為一代名僧。天成三年(928)秋,桂琛行腳返回閔城舊地(包括地藏院),並再逐個參訪福州城附近的寺院,是年圓寂。
二、桂琛禪師與法眼宗的淵源
在駐錫漳州羅漢院期間,桂琛禪師弘揚了玄沙師備“唯識無境”學說,創新運用啟發式佛學教育方式,“大闡玄要,南北參徒臻湊,契機開悟者不知其數”,其中最著名的弟子當屬清涼文益。當時清涼文益來參訪羅漢桂琛,很長時間沒有收穫,便欲告辭。臨行前,羅漢桂琛問清涼文益:“你常常說三界唯心,那我問你,院子裡那塊石頭是在心裏面,還是心外面?”清涼文益回答說:“既然三界唯心,所以那塊石頭在心內。”羅漢桂琛就笑說:“你這個修行人把那么大的石頭放在心上不累啊!”清涼文益就留下來跟著羅漢桂琛參禪。一個多月後他把領悟的道理說給羅漢桂琛,羅漢桂琛總是搖搖頭說:“佛法不是這樣的。”清涼文益說:“我撞到銅牆鐵壁,辭窮理絕了。”這時,羅漢桂琛說:“若論佛法,一切現成。”清涼文益當下開悟。清涼文益傳承弘揚桂琛“一切現成”思想,並汲取華嚴思想入禪,創立了中國禪宗五家中最後一個宗派——法眼宗。文益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思想核心,直接培育了以天台德韶為上首的大批佛門弟子。永明延壽嗣法於天台德韶。《靈隱寺志》記載:建隆元年,錢忠懿王請重創靈隱,靈隱之興由此,故後稱住持靈隱者,以為第一代也。永明延壽編撰佛學巨著《宗鏡錄》期間,曾多次來到常山萬壽寺拜謁其大師祖桂琛禪師當年的剃度受戒之地。為紀念羅漢桂琛禪師之無量功德,宋雍熙元年(984年),宋太宗將桂琛剃度受戒之寺廟(原名容車寺,公元856年由唐宣宗所賜)更名為萬壽羅漢寺,後世簡稱為“萬壽寺”,一直延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