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黃龍峒圖

羅浮黃龍峒圖

《羅浮黃龍峒圖》是張大千創作的繪畫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浮黃龍峒圖
  • 作者:張大千
  • 分類:中國書畫>繪畫
  • 尺寸:165×82cm
作品簡介,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款識:大壑藏舟計未酬,增江南去浪悠悠。天華劫盡空惆悵,不見黃龍峒口游。羅浮黃龍峒,蓋南漢天華宮故處也,甲申正月,用二石法寫於成都桂王橋借居。大千居士爰。
鈐印:張大千、蜀客

創作背景

黃龍洞原名為金砂洞。南漢主劉岩曾夢神人指點曰:“羅浮之西,有兩峰相疊,一水對流,可以為宮。”遂派人尋訪,果然找到並建天華宮。又夢黃龍起於宮中,故改名黃龍洞。
此作寫於1944年,是年在敦煌之行後,張大千返回成都,隨行不僅有家眷、門人等多達40餘人,更有大批珍貴的敦煌壁畫臨摹作品和素材,以30萬卷豐富的藏書聞名的賁園主人嚴谷聲連夜騰出20餘間房供其落腳,又把讀書的小客廳安排為張大千的畫室,甚至為他做了張楠木畫案。嚴氏與張大千早在北京就已經建立了深厚交誼,此番借居故人寓所,張大千心情似極愉悅,相繼創作出了《西園雅集圖》、《楊妃戲貓圖》等巨製。《羅浮山黃龍峒》即作於是時。

作品賞析

此作以羅浮山黃龍洞為畫題,位於惠州境內的羅浮山黃龍洞為葛洪西庵故址,又是南漢王劉岩所建天華宮的所在地。清代康熙年間,沖虛觀道士張妙升到黃龍洞開創了嶗山派的獨立道場,並取名為黃龍觀。此幅構圖飽滿縝密,重在營造一種山重水複的整體景觀,而非獨立、突兀的山巒,章法亂中有序。山巒呈多角度傾斜,構成多個幾何形狀,有的甚至形成90度角,這種塊面、形體的組合與穿插極盡構成之美感,顯示出複雜多變的地形特徵。畫法則以勾勒、斧劈皴和色點點苔為主,近景的樹幹和山巒均施以淡赭色,遠景山巒之中的樹木則施以水墨與花青。整幅在迴環纏繞的格局和冷暖對比中塑造出一個具有奇異地形的山水景觀,筆法有王蒙筆意,意境則幽淡寂寥,流露著一種面對逝去歷史的惆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