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沼蝦“黑殼病”的症狀和產生原因

羅氏沼蝦“黑殼病”的症狀和產生原因

羅氏沼蝦“黑殼病”的主要症狀是:蝦體外殼呈不同程度的棕黑色、黑褐色斑塊,嚴重的會包裹全身外殼。產生的原因有:水質不良、底質不良、高密度養殖、纖毛蟲寄生、水源條件差等。

1、“黑殼病”的症狀
羅氏沼蝦的“黑殼病”一般發生在養殖的中後期,蝦體外殼呈不同程度的棕黑色、黑褐色斑塊,嚴重的會包裹全身外殼。經顯微鏡檢查,蝦的游泳足、尾扇上可見附生有大量絲狀細菌,鰓絲上附生有數量不等的螺旋藻、甲藻等藻類。有些塘口的蝦體還寄生數量較多的鐘形蟲、聚縮蟲、杯體蟲等纖毛蟲類。有的蝦池四周及蝦體甚至可見青泥苔滋生現象。得“黑殼病”的成蝦表現有不同程度的食慾減退、蛻殼困難、生長緩慢現象。
2、“黑殼病”發生的原因
2.1由水質不良引起。發生“黑殼病”的塘口,水質大多濃濁、老化,透明度低。有些塘口,雖然浮游生物量充沛,看上去肥度很好,但同時也顯得相當渾濁,水中的懸浮物較多,水面上漂浮有大量的藍綠藻“水花”及浮膜,池水“肥而不爽”。經水質分析,池水的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的含量一般均明顯偏高。此類塘口,一般都緣於養蝦戶疏於管理,不注意經常、及時地更換池水。有的蝦塘,因水源條件差,加之換水量較少,“黑殼病”相當嚴重。
2.2由底質不良引起。羅氏沼蝦的生長主要靠投餵羅氏沼蝦專用顆粒飼料,投餌量的多少主要受人為因素控制。大量的飼料投入,難免會引起剩餘浪費,加之不少養蝦戶未能充分掌握投飼技術,大量投入的顆粒飼料未被羅氏沼蝦充分吃食,轉而在池底腐爛、發酵、分解。而且到養蝦的中後期,羅氏沼蝦的排泄物也相當多,勢必加重了對池底的污染,這些都是引起蝦池水質濃濁的原因。此等情況下,如養蝦戶不及時更換池水,加強對池水的消毒,合理地施用底質改良劑,就會引發羅氏沼蝦的“黑殼病”。有些養蝦戶發現“黑殼病”後,病急亂投醫,不問蝦池水質肥瘦,浮游生物量的多少,盲目大量施肥,進一步加重了“黑殼病”的發生。
2.3與高密度養殖有關。高密度的放養,勢必需要大量的餌肥投入,一旦蝦池養殖管理上有所疏忽,就十分容易引起蝦池水質及底質的惡化,從而發生“黑殼病”。
2.4與纖毛蟲寄生有關。鐘形蟲、聚縮蟲、杯體蟲等纖毛蟲類的大量寄生,藻類大量在蝦鰓絲上附著,勢必會引起羅氏沼蝦的體力下降,蛻殼期大大延長,嚴重的甚至無法蛻殼。由於纖毛蟲的寄生,蝦被迫長時間生存在底質惡化、水質不良的條件下,加重了“黑殼病”的發生程度。
2.5與水源條件差有關。一些蝦池在開發時,就沒有注意水源條件(甚至有些進水河道已被養魚戶圍欄養魚了),給養蝦埋下了隱患。一般在養蝦的前期,由於水溫低,水源水體中浮游生物、大型水生生物及有機質的量不多,水質一般還可以。到了養蝦的中後期,由於水溫持續走高,水體中的各種生物量及有機質含量急劇增漲,水質條件相對於養蝦的前期必然會相差許多。經水質檢測分析,部分進水河道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硫化氫含量已明顯偏高,如此的水源水質條件又怎能保證蝦池中後期的換水需求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