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林竹

羅林竹

羅林竹,1945年生,廣東普寧人,優秀學者、企業家、書法家及教育家。1967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1968年赴牛田洋軍墾農場鍛鍊,1970年調入廣州軍區司令部。轉業後,長期在中國遠洋運輸集團擔任領導職務。1994年,奉調香港出任國家招商局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期間全程參與“香港回歸”準備工作,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積極貢獻,榮獲“一國兩制”紫荊花獎盃及原外交部副部長、香港新華社社長周南先生的親筆墨寶《見證回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林竹
  • 出生地:廣東普寧
  • 出生日期:1945年
  • 職業:書法家 教育家
  • 畢業院校: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
人物經歷,社會評述,

人物經歷

現為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潮人海外聯誼會書畫院特聘書法家,其書法作品連續4屆(第23~26屆)入選“中日友好書法展”,並得到日本《白扇書道會展》和《北京日報》等刊物的極高評價。2011年底,在代表當今國內最高水平之一的廣東美術館舉辦了大型個人書法展覽。2012年3月,廣東電視台《盛世話收藏》專欄用上下兩集,長篇報導了羅林竹的書法和藝術人生。
參加過編寫《中國通史》;1982年在《學術研究》上發表了歷史論文《紂克東夷與牧野之戰》,對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中關於《商亡周興》的觀點提出了不同意見,得到學術界的廣泛認可;撰有專門解釋《金剛經》的《金剛經·札記》一書,國學大師饒宗頤專為其題寫書名,台灣星雲大師收藏了其中一篇題為《從因緣說到空》的手抄稿;著有《題水響》、《雨里犁田》、《鼎湖山遐想》、《題牡丹》、《贈劉國玉》等自書詩;編寫出版《中學生書法練習系列·行書——古今詩詞名句選》及《中學生書法練習系列·楷書——中國民俗節選詩詞》。
長期以來,在著名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於植元先生和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遍讀歷代名帖,著力臨寫《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及王鐸、米芾、楊凝式、於植元、饒宗頤等古今名家的書法作品。饒宗頤先生評說“臨聖教序達數百遍之多,乃大家事也!”,並對羅林竹臨寫王鐸的長卷題字:“得其神似”。2011年底,饒宗頤先生以九十七歲高齡,專門為其在廣東美術館舉辦的個人書法展題寫了“羅林竹書法展”橫匾,並以其名字撰寫對聯“新林映舊苑,夏竹梳春風”,表達了饒老對羅林竹的高度賞識和厚愛。廣東美術館館長、著
名美術評論家羅一平教授評價說,“在當今書壇,羅林竹的書法藝術屈指 可數!”。

社會評述

“新林”“夏竹”自恢宏——談羅林竹先生的書法藝術
作者:
羅一平,教授、博士
廣東美術館館長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委員
中山大學工藝美術與視覺文化中心主任
本文的標題取自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的對聯“新林映舊苑,夏竹梳春風”,這幅對聯是饒先生專為羅林竹先生在廣東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作品展所撰,對聯不僅巧妙地嵌入了羅先生的名字“林竹”,更對羅林竹先生清朗、謙和、樸厚、堅韌的品性和築基傳統,映梳古今的書法藝術作了高度的概括與評價。
在我看來,一個走向成功的藝術家,大體應具備這幾項條件:1.嚴謹的治學態度與腳踏實地的苦學精神;2.明師的指導與正確的藝術道路;3.不甘沿襲的秉性與勇於創新的意識;4.陶鑄音外之音、字外之字、畫外之畫藝外功夫的素養。羅林竹先生就擁有這幾項條件。他頗好筆翰,並幸運得到名師指導。長期以來,他在著名學者、書法家、教育家於植元先生和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悉心指導下,下大力氣臨習歷代名家書跡,在此基礎上,著力於臨寫《集懷仁王羲之聖教序》及王鐸等古今名家作品,有些名帖動輒臨寫上百遍,致力於點畫和章法的磨練,由技入道,故揮運之際筆性自得於古人棹臂遊行之樂。饒先生對其腳踏實地的苦學精神評價說“臨《聖教序》達數百遍之多,乃大家事也!”對其嚴謹治學所達到的成就評價說“得其神似”。他喜好文史,有厚實的國學功底,曾參與編寫《中國通史》,發表過《紂克東夷與牧野之戰》等歷史論文,對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中關於商朝滅亡,周朝建立的原因表述了不同的學術觀點,在學術界引起較大反響。他鑽研佛學,精修佛典,寫有《金剛經札記》,饒先生專為題寫書名,佛學泰斗台灣星雲大師收藏了其中一個章節的手抄稿。正是這種廣博的書外之功,羅林竹先生才能睿智洞達,在浩如煙海的傳統書跡中取精用宏,將學識與才氣、功力不著痕跡地揉合,於紙上擺兵布陣,醞釀和創作出具有自我風味的書法藝術作品。除此之外,羅林竹先生豐富的生活閱歷和淡泊的人生態度,也是其書學走向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羅林竹先生的書法四體兼善,尤精行草。他以二王王羲之王鐸)為根基,前者取其書體的儒雅典正和書風的清流與情韻,後者取其書勢的奇逸瑰偉。在此基礎上,他再宗法宋四家,又下力於晚明諸家,故其書法作品,恣肆雄逸而不失沉厚寬穩,有貼學之和穆而去其纖,有碑學之雄放而去其獷,在合法度的前提下力求窮極變化而動,點畫跳動如虎,結體神變如龍。近年來,他的書法創作更偏重於蒼邁奇崛與心性的和合,情隨筆運,字不連而意連,字裡行間,既見筆酣墨暢之態勢,又藏玩文推句之情思,胸中興會之際,往往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多具合於法理、寄託情性之佳作。
中國書法創作是一種不需摹寫現實客體的藝術,它不需要如繪畫一樣的“應物象形”或“不似之似”,而是要在既有的字型框架中靠筆法的運動變化,創造出合於作者自我審美判斷和情感判斷的形式與風格。然而,中國書法歷史悠久,歷代名家輩出,各種風格體貌似乎均已出於前人筆下。於是,如何在豐厚的文化遺產前既吸取營養,又不被其巨大重壓束縛自我的創造力,就成為每個渴望成功的書法家孜孜以求的目標所在。羅林竹先生敏銳地找到了學古與創新的結合點——臨古拓今。他堅持臨貼,認為學習書法舍此別無良法。出於文史家底,他對傳統書法的精華脈絡做了綜合的考察與系統的研究,察其大要,觀其大道,從傳統中提煉出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並依時代審美需要,結合自我的氣質和性格探索這一元素的裂變。
在我看來,羅林竹先生找到的核心元素有二:一是“達其性情,形其哀樂”的社會功能;二是點畫使轉的運筆技巧,並在書寫實踐中不著痕跡地將這二者相互為用。點畫使轉的成敗在於能否“達於性情,形其哀樂”,而為“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又必須講究點畫使轉之法。這樣,他就從認識上辯證地解決了曾為許多書家困惑的“意”與“法”、“天然”與“功夫”的關係問題,從而在臨古拓今的藝術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書寫風味。在“達其性情,形其哀樂”方面,他重在強化書寫過程中的情緒表達,致力於儘可能地把喜怒哀樂種種感受分別發之於書,從而使作品既保持一以貫之的風采性情,又能因時、因地、因書寫的心境、因所書文字的感會不同而每幅各不相同。他從宋代書家的尚意書風和晚明書家的尚勢、尚趣書風中吸取營養,既注重以意運法,使情意個性的表達與法度合一;同時又注意做到因表達情意的需要而不受成法拘泥。正是他得到了意與法關係上的辯證之法,從而在“法不因人”上找到了在作品中表達情緒情感的要領。
在點畫使轉的運筆技巧方面,羅林竹先生注重點畫使轉與情感表達的微妙關係,把握了筆法運動中提按、使轉、翻折的並用。他推崇孫過庭以形質性情論真草的點畫使轉功用之說,欣賞宋人米元章八面出鋒而中宮放射並向中宮回收的筆勢處理,並在黃庭堅興會淋漓的草書筆勢,蘇東坡《寒食帖》情與筆合、心與手會的自然之道中深入感悟到運筆表現情感節奏的妙用之理、之趣、之意。他的書法,不局限於一點一畫之識,也不忽略筆法運動中的操縱,以提按為點畫的關鈕,並統籌使轉的變化。提按的自如運用,使其作品呈現出一種沉鬱頓挫、飛揚流走之美,使轉、翻折的妙變又使作品生成全然不一的筆墨旋律。羅林竹先生對這二個核心元素的把握,目的不僅在於通過點畫的運用形成自我縱橫多姿、險夷交輝、蒼盪錯落的書體與書風,更在意於通過豐富的使轉運筆技巧表達出自我的氣質與情操,以及特定書寫狀態下的感受與情緒,從而達到心境與書境合一的境界。
數十年來,羅林竹先生始終不渝地守護著自己的文化信念,追求自己的文化理想,不謀名利,不求聞達,朝自己既定的目標不斷探索,筆耕不綴,無意於成為書家卻成就斐然。站在他近作前,可以感受到古典韻味與現代氣息撲面而來。論用筆,擒、縱、遒、拓縱橫馳騁,八面出鋒,點畫豐美姿韻;論章法,放中求斂,以欹取正,遒潤中寓險勁,奇崛中見靈秀,似荒荒岫雲,渾淪一氣,如蒼茫海山,氣象萬千。論間架結構,肆意奇側,應機權變,筆隨心運,似枯藤著花,如煙凝雨至。而這些又和諧地統一於他渾莽自然、氣勢磅礴的整體風格中,得法、得勢、得意、得韻,意象玄遠蘊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