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東(鄉鎮名)

羅東,一是指鄉鎮名,我國常用鄉鎮名,包括台灣省宜蘭縣羅東鎮、福建省南安市羅東鎮、廣東省海豐縣可塘鎮羅東村等。二是指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東北部南海沿岸城鎮,或譯“盧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東
  • 類別:鄉鎮名
  • 位置:E118°30′,N26°10′
  • 面積:60.6平方公里
  • 人口:5.6萬人
  • 民族:漢族
介紹,簡介,歷史沿革,景色,基礎與環境,經濟發展,文教發展,歷史文化,羅東,人物,“主任”時代,首次更迭,

介紹

簡介

羅東鎮位於東經118°30′,北緯26°10′,東接洪梅鎮,南鄰梅山鎮,西毗九都鎮,北與樂峰鎮交界,面積60.6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漢族,主要以黃氏、劉氏為主,還有侯、陳、趙、傅氏等,海外僑親及港、澳、台同胞5萬多人。全鎮轄振興、羅溪、蔡厝、山坂、埔心、霞山、荊坑、高塘、潭溪、維新、新明、羅東12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羅東開發於晉代,唐時分羅溪、埔頭心二個鄉社。宋代分屬於德教鄉嘉禾里、趨仁里、崇仁里和懷清鄉豐年裡。元、明、清改置十七都、部分屬六都、七都、八都、十八都。民國時期分置樂峰鄉與羅溪鎮,解放後改屬第七區。1958年屬梅山火箭人民公社轄;1961年改屬梅山區管轄的三個小公社之一;1984年改為羅東人民公社,同年撤社建羅東鄉;1988年撤鄉建制為羅東鎮;1999年7月16日拆為羅東鎮和樂峰鎮。

景色

羅東鎮系內陸盆地,境內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常青,年平均溫度20.2℃,年平均降雨量1400mm,無霜期350天。林茂果盛,糧豐畜旺,素有“銀羅”美稱。古詩讚曰:“爐峰起伏對仙台,一濂溪水雁南回,斜日天際浮紅彩,滿眼綠疇染紅苔,最是吾鄉風光好,如今仿佛畫圖開”。境內山地面積6.14萬畝,林木蓄積量9.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1%。主要山峰有仙台山、大旗山、羊角寨、尖峰山和龍心山部份山域,其中尖鋒山最高,海拔為704m。

基礎與環境

羅東耕地面積1.27萬畝,旱地500畝,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甘薯、西瓜、蔬菜等一年三熟,還有龍眼、柑桔、芒果、紅龍果等名優特農副產品。埔心、山坂連片建立省級、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片和優良品種繁育基地。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溪流是羅溪,發源於臥龍,經梅山芙蓉溪流入晉江東溪。沿溪有潭溪三、四級水力發電站,年發電量140—280萬千瓦時,溪流上虹架潭溪橋、霞山橋(東頭橋)、金埔橋、小壩橋(羅溪橋)等五座橋樑。水力資源除蘆溪水流利用沿引東頭壩、侯安壩,還有百萬方容量的冬青水庫、洋蔗水庫及小(二)、(三)型水利設施,灌溉、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確保農作物旱澇保收。羅溪溫泉開發用於沐浴健身。

經濟發展

羅東鎮經濟發展較快,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全鎮鋪設60多公里水泥路,其中梅樂公路羅東段和梅九公路羅東段二條主動脈,全長10多公里,貫穿南北。同時開發新雨亭工業項目區3500畝,入駐企業41家,全鎮企業153家(其中個體經營戶102家),主要支柱產業:針織、樹脂工藝品、石材工藝品,九十年代號稱“針織城”。龍頭企業:南安星星工藝品有限公司,年產值7000萬元,創稅超500萬元。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2家(裕源石材公司、達盛石材公司);獲省名牌產品稱號企業1家(裕源石材公司)。羅東鎮雪裡梅礦區石材專家命名國家統一編號“3508”,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為主,儲量180萬立方米。產品行銷國內外。

文教發展

羅東文教衛生歷史悠久,發展速度較快,教學設備日趨完善。現有中學3所:南安二中(省二級達標),羅新中學、羅東中學(泉州市達標);國小13所(泉州市“十配套”驗收達標),全鎮中國小省“雙高普九”驗收達標;幼稚園1所。教職員工共500多人,學生9200多人。羅東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20多人,醫療配套較為完備,醫療配套設施較齊全(有大型B超機、透視機、全自動心電圖機、全自動生化儀、麻醉機等)目前。除外、通訊、文化設施方面,全鎮安裝固定電話1.08萬門(平均約每5人一門),數位電視覆蓋12個村。

歷史文化

羅東風景幽雅,地靈人傑,有宋紹興年間建造的永濟寶塔,有唐朝戲神雷海青墓、高塘古窯址、黃氏家廟古建築群等均為市級文物保持單位;有坑口宮田都之帥廟和飛龍寺遊覽聖地,台灣年有上千香客前往朝拜,並樂善投資。知名人物有黃長進,埔頭人,明嘉靖年間組織明兵抗倭有功,被封為“北擊右軍都督”。現代有中國木偶大師黃奕缺等。

羅東

或譯“盧通”。馬來西亞沙撈越州東北部南海沿岸城鎮。位於低平而狹窄的海灘上,因石油業的發展而興起。有英荷殼牌公司煉油廠,年生產能力300-320萬噸,原油除本州油田提供外,還來自汶萊詩里亞油田。沿海水淺,大船不能靠岸,從煉油廠經長4.8公里的海底油管送上油輪出口。

人物

“主任”時代

中央電視台歷史上的第一任“一把手”羅東從來都沒被叫過“台長”,他一直是被稱為“主任”,級別為處級。
1958年,新中國誕生了第一家電視台“北京電視台”。這個“北京電視台”並不是現在的地方衛視,而是中央電視台的前身。1978年,“北京電視台”改名為“中央電視台”。
在中央電視台2008年拍攝的專門為了紀念中央電視台誕生的紀錄片《開創》中,留下了中央電視台第一任“台長”羅東年輕時意氣風發的照片,也留下了他人生垂暮時的最後影像。1998年,羅東因病去世,享年80歲。
在中央電視台首部年鑑—《中央電視台年鑑1994》前幾頁的照片集錦中,收錄了楊偉光之前的中央電視檯曆任領導人的照片,羅東排在第一位。這本年鑑也對這些中央電視台史上的老電視人做了人物誌。
1957年8月17日,當時主管廣播電視事業的中央廣播電視事業局決定成立“北京電視試驗台籌備處”,任命羅東為主任,孟啟予(女)、胡旭為副主任。
為什麼羅東、孟啟予、胡旭等人被指定來當籌備處的正、副主任,承擔起在新中國建立電視台的開創性責任?從他們的履歷上來看,他們當時完全可以算是經驗非常豐富的資深新聞宣傳人。
時年39歲的羅東是江蘇無錫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前身陝北公學抗日戰爭時期,他先後擔任晉察冀軍區抗敵劇社副社長、中共平山縣委宣傳部長、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文委委員等職。1945年8月起任《冀晉日報》副總編輯、《鄂豫報》社社長等職。1949年5月,他參加接管國民黨武漢廣播電台,後任武漢新華廣播電台台長兼總編輯。1957年他被調往中央廣播事業局任編委。
而37歲的孟啟予則是個資深的廣播人。抗日戰爭勝利後,她成為延安新華廣播電台播音員。新中國成立後,她帶領一班人創辦了少年兒童廣播節目,1955年她又奔赴莫斯科華語廣播電台當編輯。
39歲的胡旭也在文藝團體、廣播系統工作多年。
為了讓羅東他們全面了解電視台的技術業務和管理,1957年12月,中央廣播事業局派羅東和孟啟予等赴前蘇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考察訪問。
就是當年這個戴眼鏡、一副典型的南方知識分子形象的羅東,1958年3月從歐洲一回來,就宣布,北京電視台要在1958年5月1日開播。
一沒有設備,二沒有人才,卻要在兩個月內讓中國從來沒有的電視信號發射出去,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但這個目標在拚命耕耘的第一代電視人的努力下的確達成了。
對於當時所有同事的疑惑,羅東曾充滿自信與遠見地說:“雖然電視剛剛起步,但我們電視台一定會超過其他媒體,我們現在是來鋪路的,我們將來會為今天的選擇感到驕傲和自豪。”
1959年10月10日,中央正式任命羅東為“北京電視台”(對內仍稱“電視部”)主任,孟啟予、胡旭為副主任。羅東的級別是處長,因為“北京電視台”是隸屬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處級部門。
孟啟予後來回憶自己任上最難忘的事情是她要到了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北京電視台”台標。

首次更迭

1960年9月15日,廣播電視事業局黨組任命孟啟予為局黨組成員,並任北京電視台“副台長”,負責全面工作。而老“主任”羅東則前往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工作,這在當時是更重要的工作崗位。
中央電視台歷史上首輪一把手的更替不是因為年齡,完全是因為工作安排。這次更替,是一次處級幹部的更替。
在中央電視台51年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任女性一把手,一位是在羅東之後的第二任台長孟啟予,一位就是在楊偉光之前的第六任台長黃惠群
1963年12月3日,廣播事業局黨組書記丁萊夫在全局幹部大會上宣布:孟啟予任北京台代理台長(對內稱“代理主任”),負責全台工作,重點抓宣傳業務。
作為中國的第一代電視人,出生於1920年的孟啟予參與創辦了“北京電視台”的全部過程,而且,從1957年到1982年離休,她就再也沒有離開中央電視台。
孟啟予後來回憶自己任上最難忘的事情是她要到了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北京電視台”台標。這個台標從1965年1月1日一直用到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改名中央電視台。
不過,“文革”一開始,孟啟予就成為第一批被打倒的人,並從此靠邊站,“北京電視台”進入軍管時期,軍代表負責主持電視台工作。
趙忠祥同時被招考進入中央電視台的女播音員呂大渝在她的回憶錄《走近往事》里提到,“文革”開始沒多久的一天,她看到平日裡風度翩翩的孟啟予面色陰沉,戴著一頂藍布帽子來上班,原來她被人剃了陰陽頭。
中央電視台紀錄片製片人陳曉卿,於2006年3月3日發表在中央電視台國際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我們沒有完全失憶》中寫到,他在一堆被廢棄的膠片裡,親眼看到記錄孟啟予被人一巴掌從台上摑到台下的廢棄膠片。
直到1973年1月,軍管小組撤離,孟啟予才又被任命為副台長。而且在四位副台長中排名最後。擔任台長的是由軍代表轉任的任繼勝。
從負責全盤工作到排名最後的台領導,中國電視拓荒者孟啟予“不升反降”,直到1982年離休,她都是排名靠後的副台長。甚至在《楊偉光的中央電視台歲月》一書中,一張楊偉光和孟啟予的合照,孟啟予的名字被寫成了“盛啟予”。
中央電視台的“文革”歲月和當時中國的所有其他單位一樣,被認為是混亂不堪、備受挫折、受到嚴重干擾的一段時光。
人名
河北定州的一名小伙子,11年畢業於定州中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