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有明(羅有名)

羅有明

羅有名一般指本詞條

羅有明(1904年7月—2008年10月11日),王羅氏,本名羅穎,河南省歸德府夏邑縣羅樓村人。中國正骨名醫,系羅氏中醫藥家族的第五代傳人。

羅有明從小跟隨奶奶學習祖傳中醫,上世紀50年代中期,她曾給鄧穎超治過腰病。周總理給她起名為“羅有名”,指有名的醫生。後來她自認看病並不為出名,便改名為“羅有明”。她從醫90餘載,治癒了數以萬計的骨傷病人,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2008年10月11日,羅有明在睡夢中安然離去,享年105歲。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出身貧寒,聰慧好學,孤苦歲月,編外軍醫,總理賜名,汗灑雙橋,救死扶傷,獻出古方,睡夢離世,後繼有人,軼事典故,兩袖清風,總理起名,評價,

人物生平

出身貧寒

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7月),羅有明出生於河南省歸德府夏邑縣城東南羅樓村的一個世代行醫的貧苦家庭。父親羅天緒給她起名叫羅穎。因羅家無男丁,爺爺羅百升重男輕女,封建思想嚴重,說羅穎的名字犯忌,“穎”字把男孩給“影”(擋)住了,今後羅家就要斷香火,強行將“羅穎”名字廢除。從此,她再也沒了名,以“大妮”代之。
羅有明羅有明

聰慧好學

然而,大妮生得聰慧好學,奶奶陳氏頂住羅家正骨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壓力,讓大妮3歲練摸骨,5歲開始跟隨奶奶學習祖傳的羅氏正骨術,10歲幫助奶奶為人治病,15歲開始獨立坐班行醫。奶奶病故後,她破例挑起了羅氏正骨技藝的第五代掌門人的重擔。16歲時,因治癒一名被驚牛牛氐撞造成盆骨重度骨折的病人而一舉成名。

孤苦歲月

1922年,大妮出閣於夏邑縣城東關王姓一戶比較殷實的農家。王治忠身材魁梧,英俊瀟灑,長相富態。誰知臨出閣前,王家遭劫難,吃了官司,傾家蕩產,母親因此得了重病離開人世,王家一時塌了天。大妮一進王家的門,面對的是這樣一幅景象:奶奶年老體弱,公公中年喪妻,撇下三個年幼的弟弟妹妹無人照料。而丈夫王治忠對她恩愛有加,她只好協助丈夫撐起這個家。哪知雪上加霜,一場水災,農田顆粒無收。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結婚剛剛兩年的丈夫只好忍痛離別愛妻,南下謀生。不料一去杳無音信,各種不祥的猜測和謠傳接踵而來。大妮忍住擔心思念丈夫的悲痛,還要強打起精神獨立支撐這個家。上侍奉奶奶和公公,下照顧弟弟和妹妹。為了一家人的生活,她靠著一雙小腳,白天去地里挖野菜、爬樹捋樹葉,晚上給人洗衣、推磨,用賺來的面做成饃饃給弟弟妹妹、奶奶、公公吃,自己用麩皮蒸樹葉和野菜充飢。生活再艱苦,她也沒有間斷給人捏骨治病。她傳承羅家義務行醫的祖訓,因而看病不取分文。鄉鄰受感動,就偷偷地往她家送糧食暗中接濟。可奶奶和公公受不了家破人亡的打擊,染上了吸“大煙”的惡習,偷著把家裡能賣的東西賣淨。大妮絕望了,走投無路之際,她上吊繩斷,投河人救,死不了,活不成,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樣的日子她苦苦熬了24年。
羅有明羅有明

編外軍醫

一天,羅氏家裡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給王家帶來一個天大的喜訊:王治忠還活著!原來他南下逃荒途中參加了工農紅軍,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已是中央警衛部隊的一位排長。來人是部隊特派他尋找王治忠的老婆羅大妮的,並讓她隨同去西柏坡中央駐地與丈夫團聚。羅大妮一聽,悲喜交集,兩眼簌簌地流出了熱淚……於是,她收拾行裝,立馬跟隨來人去西柏坡會見久別的親人。
羅有明坐診羅有明坐診
團聚後的羅大妮,為了報答黨恩,竭盡全力為部隊傷病員捏骨療傷。一次行軍途中,她為一位戰士療傷不幸摔倒,致使她和丈夫王治忠惟一的孩子流了產。然而,她沒有後悔,丈夫也沒有埋怨。她的這種無私無畏的忘我精神和高超醫術,受到部隊首長和戰士們的讚揚。
1948年北京解放前夕,羅有明同志的丈夫、在長征中任紅一方面軍一師連長的老紅軍王治忠同志因頭、背部負傷住院,部隊領導將羅有明接到部隊,羅有明到達北京雙橋池家窯總後252醫院2分院護理丈夫的同時,義務地擔任了骨傷科醫生。

總理賜名

解放後,隨著中央機關進京,羅有明在北京雙橋紮下了根,被人們尊稱為“雙橋老太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毛澤東和朱德經常與羅有明見面並接受治療。她曾為不少中央首長治過骨病,有一天,鄧穎超同志腰部扭傷後躺在床上不能行動,經多方治療無效。周恩來派車把羅有明接到中南海西花廳,經一次治療後鄧穎超的症狀完全消除。周總理見她治療骨傷如此神奇,問她叫啥名。當時羅有明還沒有自己的名字,娘家姓羅,跟隨著丈夫王治忠的王姓,叫王門羅氏。總理說:“怎么還叫羅氏?新社會了,像你這樣的民間名醫是國家的寶貝,得有個名字。你在北京很有名,全國也有名,還是位大好人,大善人,你很有名嘛,就叫‘羅有名’吧。”後來羅氏處於謙虛考慮,就將“名”改為“明”,從此羅氏有了大名。“總理賜名”也被傳為佳話。
羅有明羅有明

汗灑雙橋

1957年,她已是一名吃國家“皇糧”的人民醫生,有了固定的醫療場所——北京市雙橋三間房診所。這期間,她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隨著人民公社的成立,三間房診所改為“雙橋公社三間房綜合衛生院”,每天接待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病人無計其數。人山人海的病人及家屬,將不大的衛生院圍得水泄不通。有幾次羅有明上班都擠不進診室去,只好從後面翻牆而入。每天她平均接診二百多人次。她說:“我飯可不吃,覺可不睡,病人一刻也不能耽擱。”因此,不管白天黑夜,不管上班下班,所到之處都有病人追著她。
羅有明羅有明
1974年春,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讓羅有明舉辦全國正骨學習班,學習班上,總理聽說羅有明來回都坐公車後表示:“這樣的專家是祖國的寶貴財富,怎能沒車呢?”他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辦理此事,當一輛嶄新的轎車開到羅有明面前時,她卻說:“我不要用車,也沒地方放,開會幹啥的,來個車接我就是了。”於是,那輛車送到了衛生部。
1983年,國家主席李先念突然腰椎扭傷,疼得不能走路,躺下後連身也不能翻,請了幾位專家治療無效。李先念同志這是任國家主席以來第一次出訪,誤了訪問會造成國際影響和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損失。當羅進入中南海後,鄧小平等幾位領導都來迎接她老人家。羅老按壓指診後經正骨,不足兩分鐘症狀痊癒。鄧小平同志非常關心羅有明醫院的建設發展,關心廣大老百姓前往看病是否方便。李先念同志當時興奮講:“我看批你幾十萬元,蓋個象樣的羅有明醫院,你為人民可以做更多的貢獻。你不要發愁醫院管理人才,小平同志懂經濟,讓他給你當會計最合適。”
1984年,上海轎車廠要送給她一輛嶄新的新型上海轎車,被她婉言謝絕。
1985年,國家衛生部要送她一輛尼桑轎車,這次她接受了:“就當一輛救護車吧,接送病人方便。”

救死扶傷

上世紀60年代中期,衛生部遵照周總理“一定要把羅有明的本事學到手”的指示,抽調全國骨傷科戰線醫務骨幹,專門學習羅老太治療骨傷病的經驗。羅有明也打破羅氏正骨絕技不外傳的家規,先後舉辦進修班、急訓班33期,朝鮮、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醫生也慕名前來拜師,單是國內的弟子就有4000餘人。
羅有明(羅有名)
1985年7月,衛生部又遵照周總理生前的指示,撥專款建立了“羅有明骨傷科醫院”,指定羅有明擔任院長。
至今,醫院的掛號費仍是5毛錢,是北京收費最低的。常有不遠千里來找羅氏醫院看病的人上門,多是些疑難雜症,且有的病人根本掏不出醫療費,羅老太卻是貼本也給他們治,其樸實的人格深深感染了弟子們,於是,讓病人花最少的錢治好病成了許多弟子的行醫準則。
1985年,衛生部撥款建立了“羅有明骨傷科醫院”,羅奶奶被指定為院長。雖然職務變了,但是醫生的職責沒有變,她仍然同往常一樣為病人看病。她用自己神奇的雙手和高超的醫術治癒了數不清的骨傷病人。羅奶奶沒有節假日,每年只在大年初一這一天放一天假會會親友。有人推算,按照平均每天10人次,看了90年,也有上百萬人了。還有人說,老人家完全有資格申報看病歷史最長、看病人數最多的金氏世界紀錄。羅奶奶看病不為錢財,不收紅包和禮品。這個醫院至今掛號費仍是5角錢,可以說是北京收費最低的醫院。
有一年東南亞某國的一位罹患截癱的副外長慕名前來找羅奶奶,老人身手不凡,果然令這位外長站了起來。
羅奶奶可以說是一個比雷鋒還早的“活雷鋒”。她把病人看得比什麼都重要,凡是病人,隨叫隨到;困難的病人看病不僅減免醫藥費,還負責飲食;重病人不能移動,她就親自登門就診,全然不顧因年齡帶來的體力上的消耗;遇到有人求醫,不管自己在哪裡,以最快的速度見到病人,為之治療。

獻出古方

數十年時間,羅有明、羅金官姑侄倆將家傳醫術彙編成書,裡面記錄的全部是羅氏三百多年來的祖傳秘方和正骨絕技。羅金官說:“羅氏正骨術、古方經300年的傳承和發展,早已經自成一家,我願意貢獻出來,希望更多人才來學習傳承,共同發揚中醫國粹,造福百姓。”
羅有明羅有明

睡夢離世

2008年10月11日上午10時45分,羅有明在北京逝世,享年105歲。羅有明老人的家人說,最近幾天,諸多老人生前的親友、患者陸續到家中弔唁。10月19日上午10時30分,羅有明的遺體告別儀式將在八寶山革命公墓“蘭廳”舉行。
遺體告別千人相送遺體告別千人相送

後繼有人

羅有明老人是“羅氏正骨法”的第五代傳人 ,老人子侄輩的第六代傳人羅金殿、羅金官等人,現已年近八旬。如今,在“羅有明診所”內坐堂行醫的,以第七代傳人為主。羅金殿、羅金官等人均表示,家傳的醫術後繼有人,老太太也會欣慰。
羅金官說,後來醫院裡面已經有30多位“羅氏正骨法”的傳人,其中多為羅氏後人。羅金官說,“羅氏正骨法”作為家傳的醫術,對後人有獨特的培訓方法。想要學習“羅氏正骨法”的家族後人,都要先學“醫德”。“先老人親自講,先不講醫術,也不講藥,就講醫生治病救人的道理。”羅有明老人的侄子、年近八旬的羅金官醫生回憶說,當年他跟隨老人學醫的時候,老人的第一堂課就是“醫德”。如今,他也是這樣教授他的學生的。
祭奠羅有明奶奶祭奠羅有明奶奶
當時,“羅氏正骨法”已經傳至第八代,“第八代都是20多歲的年輕人。”對此,羅金官和羅金殿均表示“後繼有人”。“其實我們並不保守,我們也想發揚光大。”羅金官說,羅家的後人喜歡學醫的還是少數,他希望能夠招收更多有志於此的年輕人。

軼事典故

兩袖清風

羅有明大師一生兩袖清風,淡泊名利,只有付出,從不索取。她的丈夫
羅有明羅有明
是老紅軍,享受將軍級待遇,她又常常是毛主席、周總理、朱老總等中央首長的座上客,但她並沒利用這種特殊的身份謀求分毫私利,一直在基層安於本職,至今還住在一間12平方米的平房裡,過著簡樸的生活。她多次謝絕外國的出訪邀請,多次婉拒別人的巨額禮金,20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派人登門邀請她出席一家醫院的開業典禮,並贈送一輛名車和20萬美金,都被她好言回絕了。
“一掌擊、一腳踢”,“借病人之力、用病人之實”,羅有明老人善於在不經意之間,用簡單的手法治好病人的骨傷,徐悲鴻、齊白石都曾經是她的患者。
受惠於羅有明高超醫術的國畫大師徐悲鴻送她價值連城的《奔馬圖》,她不要;齊白石送她代表作《》,她不收。
徐悲鴻大師曾手指著掛在牆上的幾匹飛馬對羅老太太說:“為了感謝你對我全家治病的恩情,我的馬隨你牽!”羅有明一 一謝絕,“我不要,給人家治病不收禮,這是我的信念。”

總理起名

令羅有明老人聞名於世,後被戲稱為“雙橋老太太羅有明”,還是起於她和周總理的一段淵源。
1956年的一天,鄧穎超扭傷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動,多日治療並不見效。周總理提議,把當時還被稱為“羅王氏”或“老王家的”的羅老太請到中南海。
見面之後,羅老太一邊和總理寒暄,一邊幫助鄧穎超翻身仰臥在床上。推拿按摩了一會兒後,羅老太停下手說,“已經好了,起來吧。”鄧穎超起身後,居然可以下地走動,周總理和鄧穎超都驚奇於羅老太的醫術。
寒暄之間,周總理問:“你的名字是什麼?總叫‘老王家的’不像話。”羅老太回答,“王門羅氏”。周總理對羅老太說,新社會人人都該有名字,“你這么有名氣,我今天索性給你起個名字,就叫‘羅有名’吧。”
“羅有名”這個名字就這樣漸漸叫開了,原本的“王門羅氏”再無人知曉。此後,羅老太在填表登記時,自謙把“羅有名”改成了“羅有明”。不過,為鄧穎超診治腰傷,讓“雙橋老太太”又慢慢代替了她的名字“羅有明”。

評價

羅奶奶已經是經過兩個世紀的老人了,近百年的醫療生涯,老人仍然過著平靜而簡樸的生活,仍然是一身清白、兩袖清風的“老農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