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時榮(行業人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羅時榮是一名出色的鐘表行業的手工藝者。南京解放以前,16歲的羅時榮就在修表鋪當上了學徒;解放以後,由於修表技術好,羅時榮成為了一名鐘錶行業的手工藝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時榮
  • 出生地:南京
  • 職業:手工藝者
  • 代表作品:中國第一塊手工製造的手錶
簡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半年手工敲打出“七一”表,零件誤差只有1/7根髮絲,他,還在修表,

簡介

中國第一塊手工製造的手錶就是由包括羅時榮在內的7位匠人製造的。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南京解放以前,16歲的羅時榮就在修表鋪當上了學徒;解放以後,由於修表技術好,羅時榮成為了一名鐘錶行業的手工藝者。1956年,南京市把相關手工業者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玄武區26家私營鐘錶修理店的店主及工人共56人,組成了南京計時鐘表修配合作社(即後來的新街口計時鐘表店),羅時榮也在其中。
當時的世界手錶製造業基本上被瑞士等西方國家掌握著,新中國缺乏技術和流水線設備,根本不可能生產由幾百個精密零件組成的手錶。但是,1958年,南京鐘錶行業協會義無反顧地自行製造手錶——這一任務落在了羅時榮所在的修配合作社。他們要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自己研製和製造一批手錶,向黨的生日獻禮。

半年手工敲打出“七一”表

7名中青年技術骨幹被挑選出來,中間就有一個羅時榮。
羅時榮今天還清楚地記得這些技師的名字:宮義興、潘孝如、劉家湖、孫義榮、陳國安……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宮義興也不過40歲左右;羅時榮最小,也有28-29歲。1958年的新年一過完,7個人就開工了——地點就在計時合作社樓上一個20多平米的小房間。
由於中國從來沒有製造手錶的經驗,羅時榮等只有仿造。7個人拆了一塊瑞士原裝的大羅馬,仔細研究其構件,然後再用銼刀、鑽頭和車床等工具一一“複製”。最後,比髮絲還細的這些零件還要全部“一絲不苟”地組裝在一起,並和諧地走動……
7人小組成員各有分工。技術最好的劉家湖負責制定所有零件要件的尺寸標準,並負責製作相關工具;孫義榮負責製造“擒縱”——起制動作用、相當於手錶的心臟;陳國安負責手錶主夾板——也就是手錶的骨骼;而羅時祥自己負責的是手錶的傳動部分,也就是齒輪咬合部分。這些活兒的精細程度要求令人咂舌,一個銑齒輪的銑刀,要求誤差在1絲上下(鐘錶專用計量單位,1絲相當於1/7頭髮絲粗細);而擒縱的大小粗細,和螞蟻腿兒差不多,居然都是他們用小車床或者小銼子加工出來的。
那段時間對於羅時榮來說極其難忘。1958年,羅時榮剛結婚不久,但是新婚妻子十分支持他的工作,實際上,半年時間中羅和同伴每天都工作超過15小時,他們為了對一個個疑難問題進行攻關,設計製造了大大小小100多種專用工具。這樣足足用了半年時間,仿大羅馬的七一表才問世。

零件誤差只有1/7根髮絲

羅時榮說,那是1958年的6月20日,7人小組終於把手錶裡面的所有的零件和配件給“配置”齊全了。之前,由於手工作業無法保證穩定性,7人小組加工了至少數千個各種零件,最後篩選出了其中最標準的進行組裝,又用了好幾天,才拼裝出了一批合格的手錶——這批仿瑞士17鑽羅馬表的手錶,除發條、鑽石、表殼外,其它機件全部自製,而且準確、防水、防震。
不過羅時榮說,他們還是有些遺憾的,畢竟是手工加工,誤差大約在1絲左右,而瑞士原表的誤差在0.5絲之內。
1958年7月1日,合作社工人將三塊自產的亮晶晶的手錶放在托盤裡,手錶上還有墨水寫了“七一”兩個字,然後一路敲鑼打鼓送去當時市委市政府,沿途所過的地方,市民們都爭著來看——自己參與製作了第一批中國自製手錶,羅時榮覺得無比自豪。新華日報更在第二天做了專門報導。
羅時榮回憶說,雖然第一批手錶依靠全手工的方式,無法進行推廣生產,但它帶來的意義非凡:首先,這批手錶在全國都引起了反響,北京、上海等地的工人們掀起了向南京手錶工人學習的高潮,都開始了自行仿製手錶,而南京手錶廠,也在此後不久製造出一款手錶(就是鐘山表的前身);再次,由於曾參與製造手錶,合作社的一些幹部後來轉行電子行業等精密加工業,為南京的電子工業產業奠定了基礎。

他,還在修表

六十年風雨藏於心胸。如今的羅時榮雖然年輕不再,但仍然深深熱愛帶給他光榮的修表工作。他的子女都很有出息,他原本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悠閒生活,但是羅時榮依然堅持每天“上班”,而他使用的修表的數百種工具,也依然是當年他自製出來的那些,尤其是其中一個老式小車床,多少年都鋥亮如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