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琴
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師承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現任唐山演藝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河北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代表性傳承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慧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北省玉田縣
- 出生日期:1965年8月12日
- 職業:評劇演員
- 畢業院校:北京市戲曲學校
- 經紀公司:唐山市評劇團
- 代表作品:《花為媒》《三看御妹》、《紅龍泉》、《嫦娥奔月》
- 主要成就: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藝術成就,成長經歷,初習京劇,改學評劇,投拜名師,香妃傳奇,更上層樓,
藝術成就
曾主演了多出新派劇目如《花為媒》《三看御妹》、《紅龍泉》、《嫦娥奔月》、《香妃與乾隆》等。先後應中央電視台邀請,分別在《綜藝大觀》、《東西南北中》、《九州戲苑》、《戲曲採風》、《名段欣賞》及“春節戲曲晚會”等欄目和晚會上展示風采。
1991年9月《金沙江畔》“搶珠”一折,在河北省青年演員比賽獲一等獎,同年參加全國評劇青年演員評比榮獲優秀表演獎。1994年12月《成兆才與楊三姐告狀》飾楊三姐,參加全國新劇目交流演出獲優秀配角獎,河北省第五、六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河北省第七屆文藝振興獎。1998年1月《紅龍泉》飾紅龍女,河北省第五屆戲劇節獲優秀表演獎。2000年9月在首屆中國(唐山)評劇藝術節獲優秀表演獎。2000年至2006年的五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上,五獲優秀表演獎。2007年12月,憑藉在《香妃與乾隆》的表演,榮獲第23屆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表演)獎。
成長經歷
初習京劇
羅慧琴,1965年8月12日出生於河北省玉田縣一個普通幹部家庭。父親羅永俊原籍灤南縣,是一名商業系統幹部,1960年調到玉田縣工作,隨即定居玉田城內。母親王女士是商業系統的職工,更是個戲迷,懷著慧琴的時候,就經常看戲、聽戲。也許,還在胚胎階段就給小慧琴植入了“藝術細胞”吧。
果然,1977年12月,十二歲那年,還在玉田實小念六年級的慧琴,便被選入唐山京劇團。1979年,又和20名同學一道,被保送到北京市戲曲學校進修,慧琴專攻刀馬花旦、武旦,師承尚小雲先生弟子李喜鴻、田榮芬,學演了《打焦贊》、《鋸大缸》、《金山寺》等一批劇目。原本以為學成就用,誰知兩年後一回唐山即轉入新建的唐山評劇團。命運給這批京劇坐科四年的小青年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有些人憤而離開了舞台,慧琴則選擇了進團轉行改戲路。
改學評劇
1981年回唐山改學評劇,從師著名評劇演員筱淑琴範金亭,後與李憶霞學習一些新派唱腔。她明白:這既是挫折,也是拓展;既是磨難,也是歷練;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她經受住了這個考驗。十六歲從京劇刀馬旦、武旦,轉而成為評劇青衣、閨門旦。雖說是大改行,從頭學,卻是在京劇坐科基地上的新跨步。歷史最終證明,京劇入門打底,為她後來的評劇藝術創造規整了舞台範式,豐富了表現手段,使她練就了能文能武、唱念做打全面發展的藝術特長,成為評劇旦行里不多見的全才。
投拜名師
1991年,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舉辦全國評劇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羅慧琴以“新派”代表劇目《金沙江畔》“搶珠”一折參賽。就是這次比賽,使她和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結下了師生緣。原來,進評劇團之後,老師們依據她的先天條件,建議她工“新派”,她便盡力找來相關音像資料,默默地鍥而不捨地潛心研習起來。她恭恭謹謹像小學生般地“描紅”,又依託京劇武旦的功底,極力溶入創新成分。“搶珠”的表演,便是一次成功的展示:演唱力求甜美圓潤,展現新派風采;表演則將藏族舞蹈融入其中,舞姿翩翩;特別是唱完最後一段“跺板”之後,接連走了“下桌搶背”、“倒噬虎”、“串翻身”等高難動作,乾淨利落,不噓不喘,贏得了滿堂彩。而既往的“珠瑪”是並無這些高難動作表演的!她以全票獲得了最高獎——優秀表演獎。新鳳霞看過,大加讚賞,不時對友人說:我在唐山還有個沒見過面的弟子!
獲知這一信息後,羅慧琴立刻給新鳳霞寫了一封言辭懇切、情深意重的拜師信。正在她為自己的無知冒昧而惴惴不安之際,時間不長,新老師就來電話了,說她樂意收慧琴為第49位也是最年輕的弟子!
1992年4月拜著名評劇藝術家新鳳霞為師(羅是新第49個,也是最後一個還是最小的一個親傳弟子)。拜師儀式極簡單,就在新老師家中,一束鮮花,一盤瓜子,一杯清茶,創簡樸之最。但老師對弟子卻是悉心指點,關懷備至,決不輕慢。
據慧琴回憶,1997年初,她被選定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聯歡晚會,表演《花為媒》中“洞房”一段。新老師獲知後,立即邀她赴京,住進家裡,一句句點拔,一點點摳戲。一句“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邁老者見她眉開閃耀贊成點頭,世界上這樣的女子真是少有……”,老師整整教了她兩個多小時,不僅要她唱來乾淨利索,而且強調“這”字要把舌尖捲起來唱,要唱得俏,唱得脆。這次,她在老師家一住五天,而半身癱瘓的老師當時己年逾七旬! 。
新老師在慧琴拜師時曾說過一番意味深長的話:“唐山是評劇的故鄉,振興和發展評劇,你們這一代責任重大!”真箇是寄託深遠啊!慧琴發誓,將老師的話銘記一輩子!
香妃傳奇
背負著傳承新派藝術的重任,滿懷著對老師的感激和崇敬,也為了豐富劇團上演劇目,滿足評劇之鄉民眾的期望,羅慧琴將老師的代表作一一搬上舞台。幾年來,她主演了《花為媒》、《楊三姐告狀》、《劉巧兒》、《三看御妹》、《乾坤帶》等。時代在前進,藝術在發展。她又主演了新創劇目《紅龍泉》、《嫦娥奔月》、《成兆才》等,依舊充溢著濃郁的新派藝術風格。特別是劇團歷時兩年多精心打造的本土題材新編歷史劇《香妃與乾隆》,她飾演女一號——維族奇女子香香公主,又獲得了一次極為難得的藝術升華的機遇。
《香》劇是一出個性鮮明、特色獨具的優秀之作。它以草原文化和宮廷文化的碰撞與交匯為切入點,深入人物內心,於春雨般潤物無聲中,壯民族團結和睦,頌祖國山河統一。既然是《香妃與乾隆》,從“香妃《著筆,她便自然地承載著推進劇情、演繹矛盾、完成主題的主要職責。這也就自然地對其扮演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羅慧琴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決定從揣摩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感情變化入手,著力把握香妃生長於草原、成熟於宮廷、性格率真、聰穎伶俐,融匯著草原與宮廷雙重文化底蘊的特有氣質,儘量準確地塑造出獨特的“這一個”。同時,她本著發揮新派唱腔甜美清新的特點,再從劇情需要出發,結合自身嗓音條件,盡力賦予唱腔新的內涵,以加強民族特色和時代韻律。
在深入理解並調動多種藝術手段的努力下,羅慧琴出色地演活了“這一個”新的“香妃”。在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上,《香妃與乾隆》榮獲首屆中國戲劇獎,優秀劇目獎。
更上層樓
2006年,又一件幸事落到羅慧琴身上。
主人公雨花的年齡跨度需從17歲直到年近古稀。演員的表演有很大的空間,也有很大的難度。
羅慧琴獲得了扮演雨花的榮幸,這自然是難能可貴的機遇,但也確乎是至為嚴峻的挑戰。她深有感觸地說:“扮演雨花,得從花旦、青衣到老旦的跨行當表演,相應的,需要在形體、聲音、神態等諸多方面的調整和挖掘,這對我不僅是一次嘗試,更是一次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