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明(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所長)

羅建明(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所長)

羅建明畢業於第一軍醫大學,是一名醫生,從事針刀醫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建明
  • 國籍:中國
  • 畢業院校:第一軍醫大學
  • 性別:男
簡介,相關報導,羅建明:規範針刀市場勢在必行,羅建明 一個針刀專家的鐵面柔情,羅建明:傲立在針刀之巔,羅建明:針刀濟世顯仁愛,相關文章,《針刀醫學》在重慶的推廣與發展,緬懷良師益友朱漢章先生,醫學論文(部分),《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方法探討》,《寰樞椎錯位診療研究進展》,人物簡介,學術成就,

簡介

從事針刀醫學近30年。  現任:
1. 世界中醫骨傷聯合會常務副主席;
2. 世界中醫聯合會針刀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3. 中國人民解放軍針刀醫學會:高級技術顧問;
4. 全國針刀醫學會常委;
5. 全國中醫整脊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6. 重慶針刀專業委員會主任(會長)
7. 重慶針灸學會常務理事;
8. 重慶中醫學會理事;
9. 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所長;
二十多年前從師朱漢章教授學習針刀醫學,在長期從事針刀醫學的臨床研究與實踐中,總結出了以針刀治療為主,手法為輔,治療頑固性頸椎病、腰椎病及全身慢性軟組織損傷的經驗與方法,並取得了十分顯著的療效:曾撰寫相關論文20餘篇。
2004年羅建明當選為重慶首屆針刀專委會主任;2008年針刀專委會改選,羅建明再次當選為主任。
為了推進重慶針刀醫學事業的發展,規範針刀市場及收費標準,於2005年羅建明親自起草“關於重慶市針刀治療收費標準的報告”及相關的多份報告,在郭建華教授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於2007年11月,重慶市物價局正式批覆了現今“針刀收費標準” (80元一個病變部位“即一刀”,軀幹部位加收20%),從此重慶統一了針刀治療的收費標準。(“羅建明:規範針刀市場勢在必行”一文,發表於2007年6月28日重慶時報,在重慶引起了極大地反響。文章附後)
在從事針刀醫學近三十年中羅建明先後培養了學生近500餘人,充實了各醫院從事針刀技術人員奇缺的問題,為推進重慶針刀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2008年被聘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屆科學醫學技術委員會,針刀專業委員會高級學術顧問。
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地址(肖家灣車站)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地址(肖家灣車站)

相關報導

《重慶時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重慶時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

羅建明:規範針刀市場勢在必行

一邊是針刀的神奇療效令人叫絕,一邊是針刀的泛濫成災讓人痛心;一邊是定價體系不科學的尷尬,一邊是醫德醫術不過硬帶來的隱傷;重慶針刀醫學領軍人物、針刀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羅建明“炮轟”針刀亂象——
近日,筆者以題為《羅建明:傲立在針刀之巔》報導了重慶針刀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羅建明之後,在患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患者紛紛致電希望了解針刀技術的安全性等問題。應患者要求,筆者走訪了羅主任有關針刀的相關問題。
可令筆者始料不及的是,羅主任談到的目前重慶針刀市場存在的“亂象”,卻更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針刀”泛濫令人心痛
“針刀技術是中醫與西醫結合的產物,是現代醫學與傳統醫學高度融合的結晶。”羅建明主任說,成熟的針刀技術,應該是一門造福人類的尖端科學。
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目前在重慶,甚至在全國,都普遍存在針刀泛濫成災的嚴重現象。“由於針刀技術目前還沒有一個準入標準,因此造成了針刀的泛濫。”羅主任稱,在重慶,大大小小的針刀從業者高達數百人之多,而真正接受過正規培訓者廖廖無幾。
筆者在南坪正街一小巷子和枇杷山公園後門等處均發現,一張小凳,一塊“針刀”紙牌,就有人從事著“懸壺濟世”的行當。“在主城區,像這樣的路邊攤點不計其數,嚴重危害了患者的利益,而且給原本嚴肅的針刀醫學蒙上了陰影。”羅主任氣憤地稱,這些“江湖游醫”不僅損壞了針刀的形象,更是把患者的生命安全當成了兒戲。更有甚者拿針刀與針炙使,針刀的療效關鍵在於對疾病的診斷是否正確,下刀準確方能收到奇特的療效。而不少人循經取穴刀數多少不限,只圖收費滿足私慾,不求病人療效。
胡亂用刀 道德淪喪
“針刀市場不規範,還表現在另一個重要的環節上。”據羅主任介紹,目前全國針刀手術的定價不統一,是按照用刀的部位及刀數來制定的,一個部位一刀收費100元,這樣就造成了不少從業者昧著良心亂用刀、亂收費。“一個普通的肩周炎,本來一次用三五刀就能解決問題,可有的醫生卻要用一二十刀;有的疾病動刀後不用輸水,可有的醫生非要給患者輸上幾瓶價格不菲而又與該治療無關的藥品不可,治療下來患者非花個三五千不行。”羅主任談到這裡,情緒顯得有些激動,“而且這樣的現象在某些大醫院裡也存在,非常令人心痛。”
規範市場 勢在必行
“頑固性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肩周炎等中老年常見的疾病,在針刀的治療下確實有非常明顯的效果,而且費用也相當經濟。”羅主任告訴筆者,但由於針刀市場的不規範,再加上一些患者對針刀技術科學性不理解,總認為凡是針刀都一樣,讓不少患者對針刀醫學抱有了懷疑態度,這對針刀今後的發展非常不利。“規範針刀市場,目前已勢在必行。”羅主任認為,建立培訓機制,設定從業準入制度,規範亂收費行為,已經刻不容緩。羅主任介紹,有的人曾經是其它學科的專家,如今卻拿起針刀(沒有經過任何培訓)振振有詞地說:“針刀就是一种放血。”為此病人滿身是血點,可毫無療效。讓病人崇敬的專家們都是如此,針刀的嚴肅性到哪裡去了?
據了解,作為重慶市針刀醫學行業里的領軍人物,羅建明已開始著手向相關主管部門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規範措施,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還針刀醫學一片純淨的天空。
《重慶時報》《健康人報》
《重慶晚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重慶晚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

羅建明 一個針刀專家的鐵面柔情

在重慶,很少有不知道羅建明其人的。作為重慶針刀醫學專委會主任,他的針刀技術在重慶可謂首屈一指,無人能及;由於他給數以萬計的骨傷病患者帶來了福音,人們有口皆碑,名聲遠播。
作為醫者,羅建明給人的印象無疑是慈祥和善的。可沒有人知道,羅主任也還有“脾氣壞”的時候。
“豈能見利忘義?”
8月13日,在七星崗社區衛生中心,從四川宜賓市來了兩位“特殊”的患者找到羅建明。姐姐名叫陳春梅,2006年,她的口腔就張不開了,吃飯只能喝點流質食品。她到過當地的多家醫院,但病情反覆,難以康復。她在當地找了個姓張的針刀醫生治療,可結果花去了5000多元錢,病情仍未見好。
後來,那位張醫生說了實話:“你還是去重慶找一找羅建明教授吧。”
在妹妹陳春燕的陪同下,經過多方打聽,她們找到了羅主任。羅主任一檢查,不禁倒抽一口涼氣:這個“張針刀”在陳春梅的臉頰上,前後下了數十刀,有很多刀幾乎是與面部神經擦身而過,只差毫釐,就會造成面癱。
“扎了幾十刀,竟沒有一刀命中病灶。”老羅一下來了無名怒火,說,“明知不行,還要亂收費,一名醫者,豈能見利忘義?”
老羅立即給陳春梅施術,僅三刀,短短的兩三分鐘時間,花了300元錢,就讓她立即張開了嘴。陳春梅喜極而泣,拉著羅主任的手,激動地連聲說:“謝謝!謝謝!”
第二天,陳春梅回家去了,妹妹卻沒走。原來,陳春燕長期也感到頭痛頭昏並引起失眠,羅主任檢查後診斷為頸椎環樞關節錯位,導致椎頸動脈供血不足,需要做矯正,於是她在七星崗附近租了一間房,決定治好了病再回家。
“規範市場是為了造福百姓”
“針刀確實對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頸腰椎等骨傷病有獨特的療效,是中華醫學的瑰寶,被國外的朋友稱之為‘神刀’。但現在全國有上萬人從事針刀診療,而絕大多數人連基本的解剖學都不懂,給針刀蒙上了陰影。”羅建明說。
在重慶,羅建明是第一個發起規範針刀市場的人。他在向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提出規範意見以前,有不少同行朋友詰問:“你這一規範,不是要把這個市場做死嗎?何況你又不愁病源,規範收費損失最大的還是你自己。”
“規範市場是為造福百姓!”羅建明義正辭嚴:“如果不規範,那么最終只能導致人們對針刀失去信任,那樣才會真正導致針刀的滅亡。”在羅建明的積極倡導下,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出台了針刀收費標準:每施一刀,收費80元,頸、腰椎部位加收20元。
“其實,這樣的標準也還是不科學的。”羅建明有些無奈,“有的施一刀可能完全能夠達到治療效果,有的卻可能完全無效。”
如今,羅建明正在忙著進行新的規範行動:針刀診療準入制度的建設。他說,只有建立了準入制度,讓具備了一定技術的人開展針刀診療活動,才能真正達到規範市場的目的。
“首先講的是醫德”
今年初,一名來自墊江的患者到羅主任這裡來求診,告訴他說墊江有一個醫生在冒充羅主任的名義行醫。
聽說此事,老羅的助手非常生氣:“羅老師,這不是在砸您的招牌嗎?你應該把他告上法院。”星期天老羅專程前往墊江,果然看到了“建明針刀”字樣,而且廣告介紹的主治醫師的情況與他本人的情況完全相符。
他於是找到了這家診所的負責人,說明了來意,立即讓這位針刀從業者尷尬萬分,連聲說“對不起”。
羅建明語重心長地說:“一個從醫者,首先講究的是醫德。一塊牌子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一顆為民服務的心。我的技術也是通過幾十年積累起來的,只要一步一個腳印,你的名氣哪會沒有?何必要用我的名字呢?”一席話,說得這名醫生無地自容,當場表示立即改正,並要拜羅主任為師……
在原則面前,他卻又表現出了他作為一名軍人的執著與堅守,鐵面與柔情,在他身上竟如此完美地得以體現。
《重慶晚報》
《健康人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健康人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

羅建明:傲立在針刀之巔

非針非刀,亦針亦刀!
一葉普通的針刀,在他的手中釋放出了神奇的力量,數以萬計骨病患者獲得了第二春;
《針刀醫學》中的針刀療法,是以中醫針刺療法的理念與西醫微型外科手術的理念相結合,將“針”與“刀”熔為一體,是中醫現代化的一次飛躍,是中西醫相結合的重大突破;
讓傳統醫學與現代西醫高度融合,讓民族醫學再煥新春,這更是他一生的夢想……
4月5日,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記者慕名前往“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採訪該所所長羅建明先生。
“呵呵,不好意思,心臟不太好,輸了幾天液了。”50歲開外的羅建明,此時正坐在一把椅子上輸液,見記者前來,立即熱情的招呼著。自己輸著水,卻同時還在給患者看病。
這樣的採訪對象,立即讓記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讓“針刀”造福社會
這是我最大的心愿
1969年,羅建明應徵入伍。1973年,他從第一軍醫大學畢業,被分配到解放軍某部從事醫療工作。
198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開始向針刀創始人朱漢章教授學習針刀技術。
這是一種什麼技術?似針非針,似刀非刀。要用無創傷手法來做外科手術才能做的事兒,要不出血,痛苦小,而且一次能見效,這樣的“手術”難度夠大。
同班的不少學友都放棄了——太危險,太難學,弄不好還會出事故。
可羅建明沒有放棄。他潛心研究起針刀的原理與操作細節來。這樣一研究,就是整整20年。
頑固性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肩周炎等中老年常見的疾病,在他的針刀治療下變得特別有效。
就這樣,在孜孜不倦的追求中,羅建明被人們暱稱“羅一刀”,成了全國赫赫有名的治療骨傷疾病專家。1998年以前,他是河南省針刀學術帶頭人,時任河南省針刀專委會籌備組組長。
1998年10月,因部隊需要,羅建明由河南省軍區河南省針刀治療中心主任調到重慶警備區門診部專門從事針刀工作。
2002年,羅建明成立“重慶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成為重慶針刀學術界當之無愧的帶頭人,時任重慶針刀專委會籌備組長。
2004年,重慶針刀專委會成立,羅建明出任專委會主任委員一職。
“能為家鄉的父老做點好事,讓更多頑固性頸項肩腰痛病人不再痛苦,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羅建明如是說。
患者的康復
就是我的幸福
羅建明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回到重慶,他先後與幾家醫療機構進行了合作,為數以萬計的骨傷患者做過針刀手術,治癒或症狀明顯緩解者,達到了百分之百。
羅主任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前不久,重慶市某局的一名領導,右上肢疼痛伴功能受限,嚴重影響了工作,在多家大醫院診斷,都把他當作肩周炎治療,時久無效,造成患肢萎縮,情況越來越糟。
經朋友極力推介,患者來到“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
“這是典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因頸椎錯位造成神經根卡壓。”羅主任一針見血地下了結論。
患者家屬也是醫生,這下可不依了——你憑什麼這樣說?在某醫院做了磁共振、CT,經某主任確診,頸椎沒有問題呀!
“先進儀器也並非萬能。”經羅主任指點,患者又到該醫院去拍了X光片。結果,真如羅主任所料——頸椎鉤椎關節錯位。
於是,經羅主任用針刀松解後,配合整脊手法糾正了錯位的椎體,一場以為難以治癒的“大病”就這樣在老羅那神奇的針刀下土崩瓦解了……
“每當看到病人痛苦地來、高興地去,我就有一種難以言表的滿足感。”羅主任挪了挪正輸著水的右手說,“患者的康復,就是我的幸福。”
民族醫學
一定能發揚光大
難道這就是老羅為何會如此“亡命”的原因嗎?不,羅主任告訴記者,對祖國傳統醫學的鐘情,更是他不離不棄的原因所在。
“如今的日本與韓國,中醫發展勢頭很迅猛。”羅主任談起這些時語氣有些沉重,“而我們的中醫還一直難以有大的突破,甚至還在退步。”
而《針刀醫學》的問世,是中國傳統醫學現代化的確一次飛躍,對過去一些疑難病症,以一種嶄新的思維方式,成功創立了基本無創傷、無後遺症並十分安全的針刀“閉合性手術”,讓過去一直視為頑固性頸、腰椎疾病得以有效治療,為中醫學的光大走出了一徑有益的探索之旅。
“以針刀為前鋒,讓針刀做出典範,相信一定能夠讓中國的民族醫學走出國門,最終走向世界。”老羅動情地揮了揮手,“民族醫學,相信總有一天會發揚光大!”
《健康人報》《城鄉統籌》
《健康人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健康人報》對“羅建明主任”的相關報導

羅建明:針刀濟世顯仁愛

將針刀技術,回饋對重慶有貢獻的人才;
用仁愛之心,救助更多需要救助的患者;
為造福民眾,率先以身作則規範針刀市場……
羅建明:針刀濟世顯仁愛
在醫療界,有一種神奇的“閉合性手術”——針刀。而在重慶,針刀醫學“掌門人”羅建明則是一位聞名遐邇的人物。他的著名,不僅僅因為他技術的精湛,更由於他那一片仁愛的情懷。
直轄十年回饋功臣
“重慶直轄十年了,看到十年來的變化,全市人民無不歡欣鼓舞。我作為重慶的一員,難道不該為我們的重慶做點貢獻嗎?”羅建明飽含深情地說,“規範針刀市場,讓利消費者,讓更多的重慶市民能夠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就是我要做的。”
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指引下,羅建明推出了一系列優惠措施:凡是退休軍人、優秀教師、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等對重慶有過特殊貢獻的患者,在建明針刀研究所進行治療的,一律半價收費。
“你的診所里每天都是人滿為患,不愁沒有病人,推出半價收費不是虧大了?”一位同行表示不解。
“為重慶直轄十周年做點貢獻,這是我們每一個重慶人的驕傲,哪來吃虧啦?”羅主任呵呵一笑。
記者在建明針刀研究所了解到,自推出優惠措施以來,來自重慶各地的退伍軍人、優秀教師、勞動模範等每天增加了近三成。羅主任告訴記者:“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群體,在平時的工作中忘我工作,更易患上各種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股骨頭無菌性壞死、從骨神經痛、肩周炎等常見疾病,而一旦患病,不僅在經濟上難以承受,而且也沒法再作貢獻了,這豈不是一大損失嗎?”
仁心仁術救助貧困
作為一種不開刀的閉合性微創手術療法,小針刀主要通過松解組織粘連、消除硬結條索、減輕組織壓力、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加快水腫吸收、解除血管神經卡壓,達到消炎鎮痛、祛除麻木、恢復功能的目的。
因此,小針刀是一種既便捷又經濟的療法,它于于治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股骨頭壞死、坐骨神經痛、肩周炎、骨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質疏鬆症等疾病有著特殊的效果。
而事實上,在重慶這個自古以來被視為溫熱之地,據不完全統計,患有這些疾病的在300萬人以上,尤其是在廣大農村,受各種骨傷病困擾而無錢醫治者眾多。
“雖然我常常對上門求醫的貧困患者予以減免收費,但畢竟這些患者只是少數,還有更多的患者得不到治療。這是我的一塊心病。”羅主任說,如何將針刀發揚光大,讓更多的人享受到民族醫學的惠澤,這是他作為重慶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肩上的責任。
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感,讓羅建明有了強烈的緊迫感。他先後不同形式、不同對象的培養學生400餘人,同時與針刀技術力量薄弱的醫院進行協作。
“到區縣,到農村,讓針刀技術造福更多的人,這是我現在最高興做的事兒。”羅建明說,他正在與其他區縣醫院加強聯繫合作,要將針刀技術的好處帶給更多的人。
規範市場率先垂範
救助貧困,這僅僅是羅建明個人魅力的一種表現,而作為重慶針刀醫學的領軍人物,羅建明更關心的是整個針刀事業的發展。
“針刀市場由於準入門檻低,導致技術良莠不齊,更為憂心的是,很多從業者收費不規範。”羅建明告訴記者。
“規範,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羅建明說,只有自己做出了表率,也才在針刀界更有說服力。
於是,建明針刀醫學研究所有了新的收費標準:每位患者每個病變部位80元,頸腰椎部位加收20元,最高收費不得超過500元。
“規定收費上限,這是為了讓患者放心,同時也給某些亂收費的行為敲起了警鐘。”羅建明說,動一刀就要收個千多元,這是非常不正常的現象。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能看好病,這應該是每一個從事針刀醫學者最大的願望。
《健康人報》《城鄉統籌》

相關文章

《針刀醫學》在重慶的推廣與發展

羅建明
<<針刀醫學>>是已故的朱漢章教授經過數十年的潛心研究創造發展的,是醫學領域裡的一門新興科學,是中西相結合的重大醫學成果,曾獲國內“華佗金牌獎”,及三十七屆布魯塞爾國際“尤里卡金獎”。
從76年小針刀療法的誕生到94年發展成為《針刀醫學》至今30多年,從一個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到發展成為一門新興學科並登上高等學府的大雅之堂;從78年朱漢章教授舉辦只有20多人並抱著懷疑的眼光參加的學習班,到如今具有近20餘萬學子的針刀醫學隊伍,並發展到了47個國家及地區;這是醫學發展始上的一大奇蹟。這正是針刀醫學的四大基本理論和六大組成部分的精髓所在,也正如世界針聯主席王雪苔教授指出:“針刀醫學是中醫現代化的成功典範之一”。我國已故著名中醫骨傷泰斗尚天裕教授指出:“針刀醫學做為一個醫學的新理論體系,它將對世界醫學產生多大的影響,還不能盲目的預料,但是它一定會產生影響,這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它將西醫的開放性手術變成閉合性手術,且有一整套閉合性手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
針刀醫學在重慶的起步和發展較全國其他省市稍滯後,據了解2004年前在重慶運用針刀治療頸肩腰腿痛的醫務人員不到10人,並且只能治療一些四肢的軟組織損傷。
於2004年在重慶針灸學會副會長郭劍華教授的倡導和組織下,經重慶針灸學會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成立了重慶針灸學會針刀醫學專業委員會,並選舉全國針刀醫學會常務理事羅建明同志擔任首屆重慶針刀專委會主任委員。
在重慶市衛生局中醫處的關注和針灸學會的指導下,針刀醫學在重慶得到了健康有序的發展:於2005年針刀專委會成功的舉辦了三期針刀醫學培訓班,先後培訓學員約350餘人,學員中除初,中級技術職稱的醫務人員外,還吸引了不少高級職稱的專家參加學習。如今重慶從事針刀技術的醫生遍布各大小醫院及個體診所,具不完全統計全市針刀醫學從業者在500餘人左右(參加全國各地培訓的在內),其中大部分學員已成為本院的業務骨幹,部分也成為科室及院領導。如忠縣中醫院疼痛科主任陳永亮被選為重慶市“勞動模範”,永川中醫院彭勛超醫師被選為永川區政協委員等。2005年羅建明被選為常務理事及全國針刀醫學會常委。2006年羅建明被選為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2008年4月26日羅建明被選為世界中醫骨傷聯合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兼常務副主席。
重慶針刀醫學的起步雖滯後,但在市衛生局中醫處的支持及針灸學會的指導和幫助下,在針刀專委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重慶針刀醫學得到了快速有序的發展。2005年被評為優秀專委會。
針刀醫學的發展和推廣在全國已逐漸形成規模化,規範化,有序化.如今國有17個省(包括解放軍,香港,台灣在內)已成立了針刀專委會,同時制定了各省的收費標準。
我市針刀專委會主任羅建明於2005年開始親自起草《重慶市針刀醫學在臨床治療中的收費標準》的有關事宜,經郭劍華教授以市政協委員的名義作為提案上交至市政協,市人大。經過2年的艱苦努力,於2007年11月15日《重慶針刀治療收費標準》經市物價局正式批准並發至各大醫院。從此重慶針刀醫學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我們有理由相信針刀醫學在重慶的推廣和發展,有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針灸學會的指導幫助,以及針刀專委會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明天會更好!

緬懷良師益友朱漢章先生

針刀,讓我的人生更精彩——緬懷良師益友朱漢章先生
羅建明
一個人一生的改變,或許有許許多多的理由。但我的一生,卻因針刀而改變,因際遇漢章老師而精彩。
我與漢章老師結識,緣於一封書信。1987年,時任河南省軍區鶴壁軍分區衛生科長的我,向衛生部寫去了一封信,談到頸腰椎病人沒有特殊辦法治療,為什麼國家不對其進行研究?頸腰椎病人,多為底層勞動者,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看在眼裡,心裡非常難受。
1989年,我意外地收到了衛生部的回信,稱我反映的問題具體、實際,但大學內目前沒有開設相關學科。據說有一位叫朱漢章的醫生髮明了小針刀技術,對頸腰椎病有獨特的療效,建議到北京一趟。
1990年9月,我來到北京,參加了由漢章老師親自授課的“針刀療法第九期學習班”。沒想到,就是這一次的學習班經歷,從此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或許是年齡接近的緣故吧,在學習班學習期間,漢章老師對我格外器重,很多問題都是手把手地教,還常常給我開“小灶”,一周時間很快過去了,我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北京,離開了老師。
從此,我與漢章老師結下了不解之緣。從1990年至1996年的6年間,我與他平均每兩個月就要見上一次面,鄭州與北京相隔不遠,我常常親自到他的家中去請教不懂的問題,與他共同探討一些技術上的難題,相互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1996年6月,漢章老師到鄭州參加全國學會秘書長會議,在我家住了數日之久。聽一些老中醫講,老母雞配人參熬雞湯,吃了補氣,對心臟有好處。我知道漢章老師心臟不好,於是趁他在我家休養期間幾乎天天給老師熬雞湯。漢章老師笑著對我說:“建明呀,你的心臟也不好,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喲,針刀醫學要靠你們去發揚光大呀!”
2002年,我參加一個國際學術交流會,路過北京去看老師,他見到我很高興,硬要讓我留在北京,並且說:“你多呆幾天吧,趁這個機會一定得用針刀把你那心臟病好好治一治。”可是由於俗務繁忙,我只在朱老師家呆了4天就匆匆離去了。但每隔三差五,朱老師總是要在百忙中抽時間給我來電話,問我的病復發沒有,要我好好注意身體。
漢章老師的學術成果令世人稱道,但他博大的胸懷卻更讓我折服。記得在針刀學會裡面,有少數學生學到了朱老師的技術後,就把朱老師的學術成果據為已有,在社會上幹了許多有損漢章老師聲譽的事情,我們得知後都非常氣憤,強烈要求將這幾個害群之馬清理出學會。可漢章老師卻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我的個人榮譽算不了什麼,這些學生能走到今天也不容易,我們要以寬容之心對待他們,只要他們能用針刀造福民眾就行了。”我聽了他這一席話,內心非常震動,對朱老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而我對朱老師的折服,還在於他那堅韌不拔的品格。朱老師開創了針刀醫學這門學科,沒有得到外力的任何支持,相反社會上的各種壓力卻很大,但幾十年來,他從來沒有為此屈服。記得他在長城醫院當院長期間,醫院處於崩潰的邊緣,他頂著多方壓力,用3年的時間,寫成了幾百萬字的傳世之作《針刀醫學原理》,這種膽量和氣魄,無不令人感動。我每每跟中華中醫藥學會的領導談及這些的時候,都會禁不住熱淚盈眶。
我原本是一名普通的醫務工作者,自從學習針刀醫學以後,我的追求得以改變,我的人生從此精彩。雖然我讀過大學,當過多年的醫生,但對於頸腰椎病的認識和治療卻是一籌莫展,學習針刀技術之後,我這個醫生才當得心安理得,才成了真正的醫生。也正是學會了針刀技術,我的事業才有了騰飛的開始。
從1991年開始,我在河南培養了100多名學生,在當地有了一定的知名度。1998年10月,重慶警備區以引進優秀人才為名將我調回重慶,組建重慶警備區針刀專科醫院。在重慶,幾年來我以不同的形式培養學生近400名,如今他們中很多已成了各大醫院的主力骨幹。
2004年10月,重慶針刀專業委員會成立,我被推選為主任委員;2006年11月,重慶市物價局統一了針刀收費標準,重慶針刀市場逐漸向規範、健康、繁榮的方向發展,全年為百萬民眾解除了痛苦。每當看到這些,我就禁不住想起恩師的諄諄教誨,禁不住憶起恩師對我的殷切期望。
如今,重慶建明針刀研究所已經成立數年,我將沿著恩師未盡之路,將針刀醫學發揚光大,讓針刀造福民眾,造福人類。

醫學論文(部分)

《腰椎間盤突出症治療方法探討》

羅建明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主要症狀為腰背腿痛,輕者可給患者生活及工作帶來痛苦和困難,重者喪失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美國每年因腰腿痛而支付的醫療費和喪失勞動力的補償費用達500億美元。顯然該病已成了一個社會問題,更是我們治療學上的一個重要內容。
“髓核摘除術”,就是外科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主要手段。不可否認,在60年代、70年代,不失為一種被外科手術家們引以為豪的治療辦法。幾十年過去了,可手術家們還視此(髓核摘除術)為傳家之寶,認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髓核突出對硬膜囊和神經根造成的機械性壓迫所致,為此手術時力求"除惡務盡"方顯效果。然而臨床療效卻不盡人意,手術療效不佳,後遺症多,復發率高,更有甚者一次手術不成功,再來第二次最後造成患者終身痛苦。
資料表明,經手術摘除髓核後,約有30%的患者症狀沒有絲毫減輕,個別患者病情反而加重。倘若腰腿痛是因突出的髓核機械性壓迫所致,手術摘除髓核後症狀隨即消失,可事實並非如此,更甚的是,許多並非是由突出的間盤壓迫所致的腰腿痛被誤診而行手術治療,其結果非但未減輕症狀反而加重。諸如此類大量事實,不得不引發諸多學者對"腰椎間盤突出症"引起腰腿痛的發病機制和手術摘除髓核能解除腰腿痛的理論質疑。據美國骨科雜誌一篇對2000例患者分別作了1年、3年和5年的隨訪調查,結果術後1年復發率33%;3年為56.5%;5年則高達76.6%。突出的間盤已切除,症狀卻又復現,這足以說明"髓核摘除"並不能解除"腰突症"中的腰背腿痛,說明引發腰腿痛症狀另有原因。腰椎間盤突出機械性壓迫就是引起腰腿痛的根本原因?手術摘除突出的髓核是否能解決腰背腿痛等症狀?就臨床治療中相關的問題和治療機理中尚存爭議的觀點,闡述本人的觀點與同道作一探討。
1、突出的椎間盤機械性壓迫和刺激是導致腰背腿痛的主要原因嗎?
筆者將1990年至2001年採用針刀治療的500例經CT和MRI確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的治療結果加以分析,認為突出的間盤壓迫和刺激並非是導致腰腿痛的根本原因。
1.1針刀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並非針刀能進入椎管將突出的間盤切除或剝離掉,而是松解椎管外的軟組織,再結合手法恢復腰椎的力平衡。《黃帝內經·素問》提出人體有"陰陽"和"氣",陰陽平衡則可協助生命之"氣"循行十四經絡。若氣行之處出現阻塞和滲溢,則表明存在陰陽失衡,因此產生疾病和疼痛。中醫通過針灸等療法疏通經絡,糾正陰陽失衡,以達到治病去痛之目的。用針刀來松解椎管外軟組織、針灸等療法疏通經絡,便可達到治病去痛之目的。說明導致腰腿痛主要不是突出的間盤機械性的壓迫所致。
1.2、影像學顯示:在25~50歲正常男性體力勞動者進行L4~5,L5~S1間隙CT掃描結果,發現有45%的人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部分顯示對硬膜囊和神經根有不同程度的壓迫現象,而臨床卻沒有任何腰腿痛症狀。反之有的"腰突症"患者CT掃描顯示,突出的間盤無硬膜囊和神經根壓迫,卻腰腿痛症狀十分明顯,這說明導致腰腿痛除突出的間盤壓迫外,另有原因。
2、腰腿痛是機械性壓迫所致還是無菌性炎症或化學物質所致?
傳統觀點認為,腰椎間盤突出引起坐骨神經痛的機制,是髓核突出物單純的機械性壓迫腰骶脊神經根所致。可臨床事實並非如此。
Crarfin(1991)對神經根性疼痛提出的機械性壓迫問題認為,機械性壓迫不是致痛的唯一因素,他報導4例有根性痛的患者,未發現與神經根有關的結構有任何改變,根性痛卻漸漸緩解。宣蟄人(1976)經椎管探索手術證實髓核突出物壓迫神經根引起神經機能障礙,而無硬膜外結締組織的繼發性、無菌性炎症病變者,視不同的壓迫程度而出現下肢的麻木或麻痹,臨床上並無腰腿痛現象。只有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症病變,臨床上才會出現腰腿痛。也就是說,炎症反應是產生劇烈疼痛直接的重要因素。
然而,腰椎椎管內神經鞘膜與硬膜外炎性反應是如何產生的?其又與間盤髓核突出有何因果關係?椎間盤具有雙重神經支配,其外側部和前縱韌帶接受交感神經灰交通支支配,後外側支及後縱韌帶接受灰交通支與竇神經雙重支配,呈不均勻分布,大部分分布於外側與後側,該區也是椎間盤易損傷部位。組織學觀察椎間盤的微損不易引起炎症和癒合,還有間盤的無血運的特性也限制了炎症和癒合反應,原不良癒合導致組織強度下降,反覆損傷,最終導致持續性的炎症。Seal(1990)發現,手術切除的間盤組織中的磷脂酸A(PLA)含量增高,說明其參與炎症過程。該學者又將從間盤組織中提取的PLA注入大鼠的後掌,誘發出明顯的炎性反應。也表明間盤組織中增高的PLA參與炎症反應。吳聞文等(1996)對20例"腰突症"患者手術獲取的髓核組織進行PLA活性測定,研究結果表明患者髓核組織中PLA活性顯著高於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間盤髓核中PLA活性水平,患者腰腿痛程度與髓核中PLA活性明顯相關。
椎間盤髓核組織是體內最大的、無血運的封閉結構,間盤突出後纖維環破裂,髓核基質里的酶蛋白β神經根鞘膜具有強烈的化學刺激性,導致椎管內結締組織炎性反應及局部組織破壞,使內源性疼痛介質釋放(如緩激肽、血清素、組織胺、乙醯膽鹼、前列腺素E1E2和三烯B4等)。這樣在椎管內神經根機械性壓迫損害功能障礙之前,產生了較強烈的無菌性炎症反應,其中非神經源性疼痛介質與神經源性疼痛物質均在腰腿痛中起重要的介導作用。
機械性致壓因素可以導致神經介導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的缺失。神經根無神經外膜,為結締組織所緊密包裹,外圍有鞘膜覆蓋。實驗證明,神經根營養供應,⑴來自內部血供系統;⑵來自腦脊液。神經根的毛細血管內血漿蛋白向神經內運轉少於脊神經節和周圍神經,易發生水腫,尤其是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壓迫導致椎管內靜脈瘀血,動靜脈短路開放,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神經根水腫更加明顯,6.7Kpa(52mmHg)壓迫2分鐘,足以引起水腫,繼而阻斷毛細血管的回流,最終出現神經根營養不良及機能障礙,臨床上表現為麻林或麻痹。
據有關報導證實,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下腰部深層肌(棘肌)中磷脂酸A含量增高。PLA是一種炎性化學致痛物質,除了椎管內炎症反應參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神經根性痛的形成外,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炎症反應很可能是引發腰腿痛的重要因素。此種炎症可導致腰腿痛和肌痙攣兩個繼發性發病因素。
綜合上述觀點認為:⑴單純機械性壓迫正常神經根不引起疼痛,而是產生麻木或麻痹。⑵神經根鞘膜外和硬膜外脂肪組織的無菌性炎症病變所產生的化學刺激是疼痛的原因。⑶髓核摘除並不能解除"腰突症"引起的腰腿痛。⑷腰椎是人體腰部活動的中心軸,是腰部力的支撐點,起著槓桿的作用,以此保持腰部的動態平衡。髓核摘除術,破壞腰椎的正常結構,小關節被破壞,造成腰椎的力平衡失調,因此手術後出現後遺症和併發症是不難想像的。⑸手術治療病人痛苦大,醫療費用昂貴,病人不易接受。
為此臨床上治療"腰突症"不僅要消除椎管內硬膜外和神經根鞘膜外脂肪組織的炎性刺激,還要消除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炎症反應,這是解除疼痛的重要環節,必須配合手法糾正椎體力平衡,用針刀調整軟組織動態平衡失調問題,解除對硬膜囊和神經根的壓迫。

《寰樞椎錯位診療研究進展》

《世界中醫骨科雜誌》2005年第一期刊發
羅建明
寰樞椎錯位錯位綜合症,是指樞椎齒狀突偏移或前傾,導致寰椎與頸椎不在一個中軸力線上,頸椎上段推曲變直、鉤椎關節錯縫、椎體旋轉;椎動脈因此而扭曲或痙攣,導致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小腦失氧、平衡失調;頸1、2、3神經受刺激而出現頭痛,甚至耳鳴、眼花、面癱;頸上交感神經節受到刺激而致咽喉不適、胸悶、噁心或者失眠、健忘等系列症狀體徵。
對本症認識還是近幾年的事情,既往多將上述症候歸類為椎動脈型頸椎病。因為有人認為,寰樞關節不對稱,可以有解剖變異,因此,大多數頸椎的X光片都忽略了張口位,未能觀察寰樞關節。
我國著名整脊專家韋以宗首先在他主編的《中國骨傷科學詞典》,將此病收錄①;並在《現代中醫骨科學》一書中,明確了本病的診斷依據和診斷分型②。現簡介如下:
診斷依據:患者有後枕不適、頭暈頭痛或偏頭痛、方位性眩暈等頭面症狀,X線片張口位齒狀突偏歪或前傾;側位C1、2、3有成角旋轉,頸曲有改變,觸診可摸到側偏之寰樞(即兩風池穴不對稱)局部有壓痛者。
分型:
1) 側偏型:X線張口位之齒狀突偏移,寰樞旋轉;側位片C2、3後成角,頸曲改變不大,頸部活動正常。
2) 前傾型:X線片張口位之齒狀突前傾,寰樞後傾,出現雙邊征;側位頸曲加大,C2、3呈階梯狀改變,頸部活動屈伸受限,旋轉尚可。
3) 混合型:指前傾與側偏同時存在。
各家療法:
潘東華等③報導根據寰樞椎的分型辯證治療寰樞椎錯縫,根據頸椎張口位X線片的改變,把寰樞椎錯縫分為側偏型和前傾型,治療方法:首先用理筋手法,寰樞椎錯縫不宜作布兜牽引,先行膏摩(藥熨)、骨空針調壓以理筋松筋,3~5天后行整骨。整骨方法:宜辯證施治,側偏型:術者用左肘提患者下頜(輕提),右拇、食指二指分別置於寰樞兩側(相當於風池穴),行欲合先離手法旋轉復位,前傾型:術式同上,但拇指按壓第二頸椎棘突,反覆2~3次。治療結果本組67例,均臨床治癒,病程最短5天,最長一個月,平均2周,效果顯著。作者強調用韋氏橈動脈實驗診斷寰樞椎錯縫,準確率達100%。
葛冰等④報導不同整骨手法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療效比較,方法:將52例寰樞關節紊亂的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分別採用牽引下鄭復手法(27例)與傳統的頸椎旋轉定位扳法(25例)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提示牽引下整復手法的療效優於頸椎旋轉定位扳法(P<0.05).
駱大富等⑤報導運用仰臥撥伸旋轉法治療寰樞椎錯位,方法:患者仰臥位,頸部墊一薄枕,先在頸部施行按、揉、點手法,重點在風池、天柱、啞門、嫛明、肩井等穴位上,使頸部肌肉充分放鬆,然後去枕,醫者一手拇指固定在患者偏歪的橫突部,一手拖住下頜,呈縱軸方向邊拔伸牽引邊旋轉,使患者肩部與床沿基本平齊,頭頸水平線略低於床的水平面30度,然後逐漸加大旋轉角度,先健側旋至極度,略加力頓挫一下,接著患側旋至極度,也略用力頓挫一下,若覺手下有移動感或咯噔聲響,且患者自覺症狀減輕,頭頸旋轉自如,即表示復位成功。1~2日1次,用5~8次。結果:本組120例,痊癒88例,顯效22例,好轉7例,無效2例,惡化1例,總有效率97.5%。
姚新苗等⑥運用手法配合中藥治療寰樞椎錯縫,方法:手法整復:患者取低座位,頸部自然放鬆,醫者立於患者背後,先以按、揉、推、滾法使頸部周圍肌肉充分放鬆,然後點按兩側風池穴。寰椎向右側錯位者,術者以左前臂環抱患者下頜部,右手托其針部,沿頸椎生理彎曲弧的方向提拉牽引1~3分鐘,以不加重原有症狀為度,然後右手拇指指腹用力按於患者樞椎棘突,雙手交叉用力,常可聽到喀嚓聲,按樞椎棘突之拇指常可感到有一錯位之落空感。接著術者改用右手環抱患者下頜,用左手拇指指腹按住患者寰椎右側橫突,以同樣方法向右旋轉,術畢,頸部周圍行理筋手法,緩解軟組織痙攣、粘連。然後X線攝片檢查復位情況,不理想者隔日1次。並用基本方,藥物組成:生芪30g,當歸12g,葛根20g,川芎30g,玄胡10g,天麻15g,鉤藤12g,地龍30g,澤瀉20g,甘草6g。隨症加減:病之初,有明顯外傷史加紅花、五靈脂;反覆發作,病久深入,耗及氣血肝腎虧虛者加黨參、雞血藤、杜仲、萸肉。結果:本組87例,痊癒38例,顯效28例,有效14例,無效7例。
何宗寶⑦運用頸椎定位斜扳治療寰椎綜合症,方法:於枕部行一指禪推法,揉按風池、風府、天、點撥壓痛點以病側為主。斜扳手法:醫生立於患者身後,以左手拇指按頂偏右的棘突,右手握持下頜,使患者頭頸部保持略前傾位,兩手相對緩緩用力向右上方旋轉,此時多感覺拇指下關節移動,並可聞及響聲。術後尚未糾正可重複1次頭部行五指拿法,請叩法。每日1次,6次為1療程。配合針灸絲竹空透率谷、風池、外關。結果:觀察150例中痊癒120例,有效30例。
廖善軍⑧採用針刺為主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症184例,另設西藥對照組181例。結果: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98.4%,對照組為30.9%,治療組療效明顯優於西藥組(P<0.01)
許舜沛等⑨報導針推並治寰樞椎錯縫,對19例患者進行了針刺風池(雙)、風府、啞門、天柱(雙)、後溪(雙)等結合枕頜牽旋側扳復位法治療。結果治癒13例,占68.4%;有效6例,占31.6%;總有效率100%。認為針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療本病可活血化瘀、解痙止痛、整復錯移,治療效果顯著;同時也強調病癒後應保持坐、臥姿的正確位置,才能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楊友剛等【12】綜合國內外文獻,對先天性,外傷性和病理性引起的寰樞關節錯位進行了綜述,認為寰樞椎不穩和脫位臨床較常見,易導致上頸髓受壓,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枕頸部症狀(如枕頸部疼痛、頸部旋轉活動受限);部分患者有脊髓受壓表現(如四肢無力、行走不穩、四肢麻木、疼痛以及感覺過敏、手部精細動作障礙等)和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表現(如眩暈、視覺模糊、猝倒)。開口位X線片可明確齒狀突的外形、齒狀突與寰樞側快間距是否對稱,頸椎側位片主要測量寰齒間距(ADI),正常成人為3mm,如大於此值,可診斷為寰樞關節不穩或脫位。寰樞椎不穩和脫位手術方法有寰樞椎植骨融合術,鋼絲固定術,椎扳夾內固定術,關節突螺釘內固定術和寰樞椎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單純寰樞椎植骨融合術,齒狀突螺釘內固定術,經樞椎椎體寰椎側塊螺釘固定術,經口咽前路寰樞椎鋼板內固定術。
楊氏同時也指出各種手術方式都存在弊端,也未達到完全理想的生理要求。即單純的減壓和復位不能糾正寰樞關節不穩,而內固定雖然能穩定寰樞關節,但又喪失了寰樞關節的運動功能,導致術後病人頭頸活動特別是旋轉活動明顯受限,從而繼發上下關節退變和不穩。而且寰樞椎解劑結構特殊、毗鄰結構複雜、周圍有重要神經和血管,手術難度大、風險高。
手法治療注意問題:
寰樞椎錯位手法需十分謹慎。特別施行旋轉法或斜扳法,需特別注意,否則易引起寰椎或齒狀突骨折、脫位,並發延髓損傷,輕者高位截癱,重者可致死亡。已有報導運用斜扳法導致寰椎脫位致高位截癱及死亡,齒狀突骨折5例報告【10 11】。因此,在世界骨聯制訂的“中國整脊法治療規範”中,明確對寰樞椎錯位慎用旋轉法,對頸椎病禁用斜扳法【12】,這是本症的診療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所以,臨床醫師在治療本症套用手法時,需注意治療的規範。
參考文獻:
1) 韋以宗,中國骨傷科學詞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576
2) 韋以宗,現代中醫骨科醫學,背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4:806-809
3) 潘東華,韋春德等,寰樞椎錯縫診斷分型和辯證施治。世界中醫骨傷科雜誌,2001,2(3)77-78
4) 葛冰,金益,王耀,潘崇海。不同整骨手法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療效比較。上海中醫藥雜誌,,2000,34(11)30-31
5) 駱大富,伍先光。仰臥撥伸旋轉法治療寰樞椎錯位120例療效觀察。按摩與引導,2000,16(6)39
6) 姚新苗,高宏。手法配合中藥治療寰樞椎錯縫臨床分析。中國骨傷,2002,15(5)309
7) 何宗寶。頸椎定位斜扳治療寰椎綜合症150例初探。針刺研究,1998,23(3)208
8) 廖善軍。針刺為主治療寰樞關節紊亂症184例療效觀察。中國針灸,2000,20(11)655-656
9) 許舜沛,柴鐵劬。針推並治寰樞椎錯縫19例臨床觀察。心中醫,2001,33(5)42-43
10) 淡宇武,強力斜扳致高位截癱一例報導,按摩與導引,1992,1(43)
11) 吳道貴等,推拿按摩致齒狀突骨折4例,中國骨傷,1994年增刊
12) 楊友剛,權正學。寰樞椎不穩和脫位的診治進展[J]。頸腰痛雜誌,2005,26(3):230-232。
13) 中國接骨法整脊法治療診療規範標準,中國中醫藥報,2004,8,9

人物簡介

男,廣西鐘山人。1982年12月畢業於廣西醫學院醫療系,1985年考入廣西醫學院兒科血液專業研究生,1988年獲醫學碩士學位後一直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院兒科從事臨床、教學和科研工作,2003年曾到英國帝國理工學院醫學校Hammersmith醫院血液科進修。現任廣西醫科大學兒科醫學專業教授、主任醫師、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醫學》雜誌編委,廣西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成員。

學術成就

從事兒科醫療、教學、科研21年,專長兒童血液系統疾病及腫瘤疾病,科研方向: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的檢測和溶血機制,科研成果: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試紙的研製和套用,已在10多省推廣使用20多萬例,獲97年度廣西科技進步貳等獎和廣西醫藥衛生科技進步貳等獎,98年獲首屆廣西優秀青年科技創業獎榮譽稱號。主要論文:《血紅蛋白H病複合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的臨床和試驗診斷探討 中華血液學 1991;12(11):578》;《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對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的影響 中華血液學雜誌 1992;13(10):547》;《高鐵血紅蛋白還原試驗的再改進 中華血液學雜誌 1998;19(10):548》;《試紙法測定孕產婦和新生兒的G-6-PD活性 中國小兒血液 1996;(2):75》;《G-6-PD試紙的特點和套用 中國小兒血液 1998;(3):13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