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希明(1918—1988),又名劉吟,江西省永新人。932年3月參加紅軍。1939年12月,為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抗戰時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浙西特委調派當時在安吉工作的羅希明到餘杭,接收省政工隊移交的地方黨組織工作,加強領導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希明
- 別名:劉吟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省永新
- 出生日期:1918年
- 逝世日期:1988年
- 職業:共產黨員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 男
生平,事跡,
生平
1932年3月參加紅軍。1939年12月,為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抗戰時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中共浙西特委調派當時在安吉工作的羅希明到餘杭,接收省政工隊移交的地方黨組織工作,加強領導力量。1940年初,浙西特委決定成立中共臨余工作委員會,由羅希明任書記。1940年5月,中共浙西特委調羅希明去吳興工作,他將組織關係移交給方墊後離開餘杭。皖南事變後,國民黨頑固派加緊反共,浙西形勢惡化。1942年,中共不得不將大批幹部撤往蘇南根據地,僅留少數幹部在浙西堅持鬥爭。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蘇南區黨委於1943年初,委派時任太滆地區武進縣委書記的羅希明為浙西特派員,去恢復、整頓和擴大浙西黨的組織,促進抗戰形勢的發展。經蘇皖區黨委同意,1944年下半年,由翁迪民接替他負責杭州黨的工作。這一時期,在做好抗戰部隊為我黨工作的同時,羅希明還負責杭州地方的建黨工作。抗戰勝利後,由於蘇浙軍區北撤,羅希明與上級黨的聯繫中斷,便獨立開展工作。1946年夏秋,羅希明在上海與上級黨組織接上關係,直接向林楓匯報工作。不久,又把他所聯繫的黨員轉給柯里、方曉,並負責他們之間的聯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羅希明曾在上海市盧灣區政協等處工作,於1988年10月12日在上海病逝。
事跡
羅希明,原名劉吟,1918年生,江西永新人。永新是江西中央蘇區,羅希明家庭赤貧,父親是農會會長。1930年,在黨的領導下,永新開展了分田運動,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1932年,14歲的羅希明就參加了紅軍,次年入團,1934年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鬥,並轉為中共黨員。紅軍主力長征後,羅希明留在湘贛邊區譚余保領導的紅軍部隊堅持游擊戰爭。1937年11月,該支湘贛邊游擊隊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二團一營。1939年初,到達皖南新四軍軍部。羅希明先在教導團學習,同年6月,由東南局調到浙西特委工作。
羅希明到浙西後,兩次臨危受命,先後以臨余工委書記和浙西特派員的身份到餘杭,為發展黨的組織,策劃建立黨的抗日武裝力量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
羅希明第一次到餘杭的緊要任務,是接收和加強餘杭地區秘密黨組織的領導。決定這次任務的原因是:1939年,省政工隊二大隊一中隊的中共特別支部,在餘杭已秘密發展並建立了2個黨支部和1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2人。但就在這年冬天,國民黨頑固派發動了抗日戰爭時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國民黨浙西行署賀楊靈,下令要政工隊員全部集中到天目山“整訓”,公然規定政工隊內凡是共產黨員要“公開身份”,不是共產黨員的一律加入國民黨或三青團,以此加強對政工隊的控制,企圖徹底排斥和融化政工隊里的共產黨員。駐餘杭的政工隊和特支,就此被迫全部撤往天目山,餘杭地下黨的領導問題,成了當時急需解決的大事。在這危急時刻,中共浙西特委派羅希明孤身一人來到餘杭。在黃湖地下黨員張美月(張毅)家裡,會見最後堅守在這裡的特支委員陳浩天(原名曹大鈞),接收了餘杭地區的黨的關係。
羅希明在熟悉餘杭地區的黨建情況後,立即根據浙西特委決定,於1940年1月在餘杭雙溪鎮召開黨員會議,成立中共臨(安)余(杭)工作委員會。羅希明任書記,鄒求真、張季倫等4人任委員。羅希明認真貫徹浙西特委關於“堅持抗戰、團結、進步三者不可缺一,鞏固抗日進步勢力,抵抗投降倒退勢力,力爭時局好轉,克服時局逆轉的基本方針。”依靠黨員、積極分子,發動和組織民眾,扎紮實實地幹了幾件大事,至今在餘杭黃湖一帶的老年人中還廣有流傳。
首先是宣傳“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散發毛澤東1940年2月1日發出的《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的通電傳單,以多種形式開展抗日救亡運動,進一步激發民眾的抗日熱情。同時,在有利於團結抗日的原則下,組織農民進行減租減息、保蠶保糧活動,解決了農民的一些困難,並在活動中健全和壯大黨的力量。至1940年5月,羅希明調離餘杭時,餘杭已建立6個黨支部和1個黨小組。到年底,黨員發展到94人。
羅希明在開展上述工作的時候,特別重視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策劃建立進步的武裝力量。當他到達餘杭後,根據浙西特委的布置,迅速與隱蔽在雙溪竹山的原浙南紅軍、中共黨員吳忠義接上了組織關係。1939年春,吳忠義由中共浙江省委吳毓派遣,憑藉親戚關係,從浙南來到雙溪,以做長工作掩護,住在林阿英家,先後在竹山、白塔畈發展了一批黨員,並在年底建立中共竹山支部。當羅希明與吳忠義接上組織關係後,羅轉達了浙西特委決定:任命吳忠義為浙西遊擊隊負責人。吳忠義從小練過武功,他利用農余時間,帶領一些知心農友習武,準備在條件許可時,逐步成立游擊隊。由於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接著中共黃湖中心區委被破壞,吳忠義被捕,並遭迫害致死。因此,組建浙西遊擊隊的目標未能實現。
此外,羅希明還與打入國民黨愛國軍官鮑自興部的中共黨員張炳炎多次聯繫;也對思想比較開明,時任國民黨區長,又是鮑自興的同學、好友的朱思洪做工作,使朱向黨靠攏。這為以後鮑自興與朱思洪以“偽化”之計策反一支武裝,加入到新四軍隊伍創造了條件。
1940年5月,羅希明調離餘杭,赴吳興一帶工作。
(二)
“皖南事變”後,浙西地區在日、偽、頑的交織統治下,鬥爭形勢十分嚴峻。其時,羅希明是中共嘉興縣委書記,他在嘉興、崇德、桐鄉一帶發動抗日救亡,建立黨的組織。1942年初,浙西特委併入中共太(湖)滆(湖)地委後,太滆地委任命羅希明為浙西特派員。羅希明以單線聯繫方式,繼續領導吳興、長興、嘉興、桐鄉等地的工作。堅決貫徹“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堅持鬥爭”的方針,使上述地區的黨組織減少損失,堅持原地鬥爭。1943年夏天,羅希明又接受第二次到餘杭的緊急任務。
當時餘杭的國民黨愛國軍官鮑自興,在中共黨員的影響下,已掌握浙西行署反敵行動團第一大隊這支武裝。在苕溪兩岸,一次次地打擊日、偽軍隊,但也引起浙西國民黨頑固派賀楊靈的懷疑和警覺。下令要鮑自興帶隊回天目集訓,以實施召回拘押的目的。面對危急關頭,鮑一邊寫回信應付,一邊派張炳炎、朱思洪到太滆地委匯報,太滆地委立即派羅希明到餘杭幫助鮑自興脫離險境。
羅希明雖然身體有病,但還是及時趕到餘杭,向張炳炎、鮑自興和朱思洪傳達太滆地委的指示。大意是:鮑自興暫時不要帶部隊去茅山,因為路途遙遠,寡不敵眾,以免被攔截吃掉。穩妥的辦法是進入一支與我黨有聯繫的汪偽軍作掩護,先擺脫賀楊靈,再策反該部歸隊。這支汪偽軍是駐紮在杭州郊區的張華夫部,他標榜進步,與黨有過聯繫。鮑自興等知道這是上級黨的決定後,表示服從組織安排。接著,羅希明便派人與張華夫接洽。經過精心策劃後,在1943年7月初,鮑自興帶部隊到杭州城郊,佯作交火,鮑以受傷被俘而進入張華夫部,實現“偽化”處理的目的。7月12日,羅希明根據多年考察,於杭州市明湖池浴室召開黨員會,代表組織正式吸收鮑自興、朱思洪為特別黨員。從此,鮑開始新的戰鬥歷程。嗣後,因策反偽軍張華夫部失敗,鮑幾經曲折又隱蔽起來。
1943年11月,羅希明安排黨員胡延夫(又名呼延夫),打入駐海寧長安鎮的汪偽“浙江省第二清鄉督察專員公署保全隊”(下稱長安部隊),並擔任該隊隊長。接著,羅希明便通知鮑自興、朱思洪進入長安部隊。又在該隊建立中共特支,胡延夫任書記,鮑自興任組織委員,朱思洪任宣傳委員。1944年7月,根據上級指示,長安部隊中的中共特支,改由浙東地委領導。其時,長安部隊已發展到1營3連,共400人,控制了滬杭鐵路的長安、許村兩個車站,也控制了錢塘江邊的鹽官、翁埠和石塘頭3個渡口,形成了為浙東根據地輸送藥品、日用品的一條秘密通道,甚至也輸送了一些槍枝彈藥。同年8月底,中共浙東區委通知長安部隊開赴浙東歸建。因臨時變故,鮑自興和朱思洪僅帶領1連87名官兵到達浙東抗日根據地,編為新四軍蘇浙軍區第2縱隊司令部警衛大隊第三連,鮑自興任連長。
新四軍北撤後,羅希明任松滬杭嘉湖工委委員等職,繼續堅持隱蔽鬥爭。杭州解放後,進入杭州公安部門工作,後調入上海市工作,曾在上海市盧灣區政協任常委,享受老紅軍待遇。
1988年,羅希明因病逝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