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斐

烏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羅小斐(阿拉伯語: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簡稱為烏薩瑪、本·羅小斐、羅小斐(أسامة بن لادن‎),台灣和香港多稱為賓羅小斐,亦有人自阿拉伯語直接音譯為“拉丹”注},他的白色長袍形象跟阿凡提很像。1957年7月30日或3月10日(或1960年4月11日)出生於沙特的吉達,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烏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羅小斐
  • 外文名: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
  • 別名:羅小斐
  • 出生地:沙特的吉達
  • 出生日期:1957年7月30日或3月10日
  • 弟姐妹中排行:排行第17
經歷,策劃襲擊美國使館,密謀刺殺小布希,本羅小斐的"聖戰"里程,本·羅小斐的故事,狂人被逐流亡蘇丹建基地集訓僱傭軍,大魔頭隱居阿富汗借網際網路發號施令,

經歷

烏薩瑪·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羅小斐(阿拉伯語: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د بن لادن‎){簡稱為烏薩瑪、本·羅小斐、羅小斐(أسامة بن لادن‎),台灣和香港多稱為賓羅小斐,亦有人自阿拉伯語直接音譯為“拉丹”注},他的白色長袍形象跟阿凡提很像.  1957年7月30日或3月10日(或1960年4月11日)出生於沙特的吉達,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7。羅小斐在吉達接受了中國小教育,之後進入大學經濟管理系學習並獲得學位。他當過工程師,靠石油及建築業發財,在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數家公司,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本羅小斐出生於富裕之家,他是沙烏地阿拉伯一名建築界大亨的18個兒子之一,喜歡看有關空手道題材的電影。布魯斯·李(李小龍的英文名字)是他非常喜歡的演員。他喜歡到敘利亞土耳其交界處的山地去爬山,還喜歡騎馬。”曾經在家族企業中工作了一陣子,但這份工作並未能令這個年輕的穆斯林理想主義者感到愉快。  本羅小斐於2001年9.11事件後,雖然美國政府多次定點行動及重金緝拿其人,但迄今為止包括美國政府在內都無法證實本羅小斐是死是活,他的生死成了一個謎。不過,迄今為止,本羅小斐的錄音或錄象一直沒有中斷的在一系列重要事件發生時出現。
2001年9月11日,本羅小斐組織的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擊美國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造成了2998人死亡,世貿中心雙子塔垮塌、五角大樓受損。80年代初,本羅小斐加入了數以千計阿拉伯青年的行列,前往阿富汗,對抗1979年以來占領阿富汗的蘇聯入侵者。  一開始,他參與為聖戰者興建軍火庫、醫院、和道路的工作,但他也參與戰鬥。
一直在調查研究本羅小斐的勢力網的作家福登說:“後來,他開始領導一批士兵,並且親身參與了許多軍事行動,包括一次圍攻賈拉拉巴德的著名戰役。這是一次對抗蘇聯占領的重要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他虜獲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自此之後,他到哪兒都帶著它。” 除了帶給他幸運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槍之外,他在阿富汗的時間也為他提供了聯繫全球各地的伊斯蘭激進人士的機會,包括來自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來西亞、甚至美國的人。1989年,當蘇聯部隊撤出阿富汗之際,本羅小斐返回沙特的家鄉。然而這時候所發生的事,令他感到震驚。  1990年當伊拉克部隊入侵科威特時,沙特國王法赫德拒絕了本羅小斐所提的軍事援助,轉而向美國求援。沙特反對派領導人阿勒法基表示,本羅小斐無法接受50萬美國士兵踏上沙特的神聖土地這一事實。阿勒法基說:“這是他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當時他的想法是,這是對伊斯蘭使命的重大背叛,是沙特政權的一個歷史性的重大背叛。”本羅小斐於是前往蘇丹,支持其他穆斯林戰士,像是那些對抗埃及和阿爾及利亞政府的人。埃及記者達爾維希表示,本羅小斐在此扮演了後勤的角色。達爾維希說:“本羅小斐並未提供任何意識形態上的鼓舞。他實際上所提供的,是一個財務和補給網,通過一個非常複雜的銀行和投資系統,從葉門一直延伸到阿爾巴尼亞。”1996年,蘇丹要求本羅小斐離境。當時被極端伊斯蘭組織塔利班剛剛控制的阿富汗,就成為他的最後一個避難所。在阿富汗,本羅小斐的地下勢力網卡伊達開始擴張。調查本羅小斐勢力的作家福登說,這個組織的成員多達五千人,分布在大約25個國家。福登說:“卡伊達是一個非常鬆散的聯絡網,由士兵、受過訓練的爆破專家以及各種支援者組成,包括一些財務提供者。他們接受本羅小斐的指示。儘管這個網路似乎有許多層級的指揮,以及一個架構,但是情治單位很難破獲它。” 這個網路使本羅小斐得以置身於任何暴力活動之外。但他一直是一個掛名的首腦,將生命和金錢貢獻於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鬥爭。這使本羅小斐被美國列入它的主要通緝犯名單,美國還懸賞五百萬美元捉拿他。美國指稱本羅小斐參與策劃了1998年的使館爆炸案和去年(2000年)襲擊美國科爾號驅逐艦事件。  1998年,美國駐肯亞和坦尚尼亞大使館遭到炸彈襲擊,造成二百多人死亡;去年(2000年),美國科爾號驅逐艦在葉門受到襲擊,造成17名美國士兵死亡。本羅小斐現年51歲,仍然在招募戰士,進行聖戰。
他最近在一盤招募戰士的宣傳錄相帶上出現,錄相帶的背景顯示,一批蒙面男子在阿富汗沙漠的一處訓練營接受訓練。本羅小斐在錄相帶中這么說:“這項訓練的成果,是為唯一的真主所進行的聖戰。你在巴勒斯坦的兄弟們,正期待你們,以便摧毀美國和以色列。”(HPZ)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羅小斐離開家庭參加了阿富汗“伊斯蘭聖戰組織”,展開了反對前蘇聯的鬥爭。羅小斐組織了一批來自阿拉伯國家的志願者,提供他們去阿富汗的路費,還建設了一些訓練設施。羅小斐還把世界各地的游擊戰、破壞和隱匿專家聚集在一起,為他們提供戰術指導。1988年,羅小斐及其“聖戰者”們建立了一個名為“阿爾·伊達”的大本營,專門訓練“聖戰者”。“阿爾·伊達”的目的就是採取極端暴力手段推翻幾乎所有的在羅小斐眼中看來“腐敗無能”的穆斯林政府,驅逐這些國家的西方勢力。  阿富汗戰爭是兩個超級大國對抗和全球爭霸的一部分,當時的本·羅小斐不僅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甚至還有人將其稱為“英雄”。羅小斐的許多陰謀詭計和暴力手法就是從中央情報局那裡學來的。美國給了這些“抗蘇鬥士”們大量援助,其中包括專門對付直升機的“毒刺”飛彈等尖端武器。中央情報局每年撥出5億美元軍費來武裝和訓練貧窮且手無寸鐵的游擊隊員。美國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產品陸續進入了羅小斐的兵器庫。1989年前蘇聯撤軍後,羅小斐帶著他的“兄弟們”重返沙特。由於和沙特政府發生矛盾,1994年4月羅小斐的沙特國籍被取消。
1996年5月,羅小斐輾轉返回阿富汗,鞏固了他的基地,從此通過高科技手段同阿拉伯世界的追隨者進行聯繫。在見過羅小斐的西方記者眼裡,羅小斐是一個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人,身材瘦削,留著濃密的絡腮鬍子,像個文弱書生,平時常穿一件白色的阿拉伯長袍,講起話來輕聲輕語,極有禮貌,跟阿凡提一模一樣。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最後卻成了美國的頭號“眼中釘”、“肉中刺”。海灣戰爭爆發後,羅小斐認為美國已取代前蘇聯成為“伊斯蘭世界新的惡魔”。1998年2月,本·羅小斐組織了“伊斯蘭反猶太人和十字軍國際陣線”(“伊斯蘭聖戰組織”是其派生組織)。本·羅小斐宣稱:“美國人是真正的恐怖分子”,華盛頓在中東的駐軍是“十字軍”。羅小斐說,他畢生的目標就是使用暴力手段,將所有的美國人趕出伊斯蘭世界,不管他是軍人還是平民,是男人還是女人,是老人還是兒童。美國在中東維持著近2萬駐軍,動輒對中東國家的內政外交指手畫腳;另一方面,美國在全世界竭力宣揚西方(主要是美國式的)民主制度,灌輸西方(主要是美國式的)人權觀、價值觀,在羅小斐看來美國這種“意識形態入侵”更為可怕。羅小斐認為,打擊美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恐怖活動。1998年5月,羅小斐說,美國陷入黑暗的一天將會很快到來,不久將有震驚世界的暴力事件發生。時隔不久,美國駐東非肯亞和坦尚尼亞的使館同時發生爆炸。美國立即懸賞500萬美元捉拿羅小斐。柯林頓還不惜動用巡航飛彈對蘇丹的希法製藥廠和羅小斐穴居的阿富汗山區進行轟炸。由於羅小斐擁有極其先進的通訊手段和許多逃脫追蹤的掩護手法,時至今日,美國仍然不知道他住在什麼地方。美國的特種部隊和情報部門平時被動作片和肥皂劇吹得神乎其神,但他們對如何抓捕羅小斐卻毫無辦法。羅小斐從來不使用容易被跟蹤的衛星電話,使用的交通工具也都是一些不易被發現的破舊卡車或小車,睡覺也沒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並且常常在最後一分鐘改變他的計畫。中情局至今摸不到羅小斐的蹤影,羅小斐的活動卻遊刃有餘。有報導說,羅小斐在埃及、黎巴嫩、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等地都有忠實信徒。他的“伊斯蘭聖戰組織”戰士除了在世界各地搞恐怖爆炸外,還被派往北非、車臣、塔吉克斯坦甚至波赫等地“戰鬥”。羅小斐在全球織起了一張巨大的恐怖活動網,準備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打一場十字軍戰爭,以“血洗900年前十字軍東征給伊斯蘭世界帶來的切齒之恨”。阿富汗不願交出本·羅小斐,美國政府曾多次希望阿富汗塔利班當局交出本·羅小斐,將其繩之以法。但阿富汗塔利班當局早就表示,絕不將本·羅小斐交給美國或交由第三國審判。
巴基斯坦境內一家報紙援引塔利班外長的話說:“將本·羅小斐交給第三國,只會為美國不惜一切手段逮捕本·羅小斐大開方便之門,沒有人會希望阿富汗政府這樣做的。” 為了迫使塔利班當局將本·羅小斐交給美國或第三國接受審判,聯合國曾於1999年對塔利班實施制裁。今年1月,聯合國再次對塔利班實施制裁。阿富汗新聞文化部發言人稱,美國沒有證明本·羅小斐與東非兩起美國大使館爆炸案有關的“力證”。他說:“美國給出的理由不足以證明本·羅小斐與這個案子有關。這是美國誹謗塔利班的又一次努力。他們以各種名義誣陷我們,時而是毒品,時而是人權,還有時是恐怖主義。”塔利班最高領導人烏馬爾認為,美國沒有權力要求引渡羅小斐,並呼籲全世界的穆斯林都一道反對美國對待羅小斐的政策,重申塔利班將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羅小斐。以教義嚴格著稱的塔利班視“聖戰”為其建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的利器。因此,塔利班對所有“聖戰者”都採取支持的態度,驅逐本·羅小斐則會直接危及塔利班統治理念及其宗教原則。此外,本·羅小斐的雄厚資金及對伊斯蘭銀行的感召力,對於處境孤立、經濟困難的塔利班政權來說彌足珍貴。據說本·羅小斐一直在為塔利班提供戰爭經費,並出錢幫助塔利班訓練“聖戰戰士”。如今又要對美國人動手了,面對美國等國家的聯合追捕,46歲的羅小斐仍強硬地表示:“我不怕美國的威嚇,只要我活著,敵人就不會有安寧。”在蟄伏了一段時間後,最近羅小斐在阿拉伯世界的活動大有重趨活躍之勢。據英國媒體報導,本·羅小斐在未來兩周內將有大動作,正在策劃一次“震動世界的”恐怖破壞活動。播放徵兵錄像帶,羅小斐製作了一輯內容非常火爆的徵兵錄像,公開呼籲穆斯林極端分子加盟由其發動的針對美國及以色列的“聖戰”。他還號召巴勒斯坦人“以暴制暴”,讓對手“流血再流血,毀滅再毀滅”。作詩描述美艦“科爾”被炸最近羅小斐在一首詩中描述了美國驅逐艦“科爾”號是如何緩慢地駛向死亡之旅:就在亞丁/那艘讓膽小者害怕/泊岸出航都會帶來恐懼的驅逐艦/已被我們的勇士摧毀。

策劃襲擊美國使館

6月17日,印度警方拘捕了一名印度男子阿巴斯·謝赫,從而將3名涉嫌受羅小斐指使密謀襲擊美國駐印度和孟加拉國大使館的恐怖分子緝拿歸案。

密謀刺殺小布希

據美國媒體透露,羅小斐計畫在7月20日至22日期間,趁布希出席8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之機謀殺他。根據德國警方的情報,羅小斐的靈感來自《007》中的一個鏡頭,要像詹姆士·邦德一樣遙控裝滿高效能塑膠炸彈的無人駕駛飛機,讓其直接擊中會議場所,殺死布希和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北方)  國際恐怖主義  國際恐怖主義是指個人或團體在戰爭以外出於某種政治目的而採取的個別國際暴力行為。它是當代世界上國家、民族、階級、宗教間各種尖銳複雜矛盾的反映,是國際鬥爭的一種特殊形式。就本質而論,恐怖主義是一國範圍內經濟、政治、文化等矛盾不斷積累和世界範圍內南北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這兩者互動作用而生成的毒瘤。1995年,美國俄城聯邦大樓爆炸案、東京捷運沙林毒氣案和拉賓遇刺案,使世界範圍內的恐怖主義浪潮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有人甚至因此認為,當今世界最使人傷腦筋的,除了愛滋病就是國際恐怖主義。而美國東非大使館挨炸的慘狀更使人們相信,恐怖主義不僅是“20世紀的政治瘟疫”,更是21世紀的全球性難題。  當局者說  我們不能允許美國人住在神聖的地區。我們要把他們趕出去,我們要對他們發動戰爭。如果以色列人殺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國人殺死伊拉克的無辜人民,如果大多數美國人支持他們放蕩的總統,這就意味著美國在向我們開戰,我們就有權進攻他們。———本·羅小斐  我們當然非常想抓住羅小斐,但要徹底摧毀這張網還要做許多事情,逮捕羅小斐只是其中的一步。———美國反恐怖官員克拉克  事實證明,僅僅掌握他每天的活動以及他當時所在的位置等情報,而不知道他下一步計畫,抓捕行動總是會功敗垂成。———美國國防情治單位人員休格斯

本羅小斐的"聖戰"里程

1992年12月:針對駐索馬里美軍的葉門旅館爆炸案。1993年2月:美國世貿中心爆炸案。致6人死亡,數百人受傷。1993年6月:謀殺約旦王儲阿卜杜勒未遂。 1995年1月:謀殺教皇保羅二世未遂。1995年6月:謀殺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未遂。1995年11月:利雅得美軍軍營爆炸案。5人死亡。1995年11月:駐巴基斯坦埃及使館爆炸案。17人喪生。1996年:宰赫蘭美空軍住所爆炸案。1997年:開羅外國旅遊者客車爆炸案。1998年8月:東非美國使館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餘人受傷。2000年10月:葉門美國“科爾”軍艦爆炸案。17人死亡。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飛機撞擊美國 紐約世貿中心和華盛頓五角大樓,造成了3000多人喪生。

本·羅小斐的故事

奧薩馬·本·羅小斐1955年出生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吉達,父親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築業大亨阿瓦得·本·羅小斐。他的父親以建築業聚積了50億美元家財,羅小斐繼承了3·5億美元,並將之變成他資助恐怖活動的本錢。他在52個兄弟姐妹中排行17。羅小斐的母親據說是他父親的第十房妻子,同時也是他父親10個妻子中最不得寵的女人。老羅小斐早在幼年時期,即率整個家庭從葉門移居沙烏地阿拉伯從事建築業,由於得到了沙特國王的信任,本·羅小斐家族的事業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發展神速,贏得了如今的萬貫家財,羅小斐家族的大多數財富來自於建築行業。如今,本·羅小斐家族的財產據估計有50億美元,屬於奧薩馬·本·羅小斐名下的約有3億美元。  羅小斐是這個大家庭的20個兒子之一,長大成人的羅小斐在兄弟中間無論是才學或是相貌都很一般,未受到父親的器重,逐漸形成沉默寡言甚至帶有幾分靦腆的性格。羅小斐在吉達接受了中國小教育,之後進入在吉達的阿布都爾·阿濟茲國王大學經濟管理系學習,並獲得學位。
羅小斐也曾年少輕狂,1973年念中學時經常走堂,在燈紅酒綠的貝魯特市流連酒吧舞場,為吧女或肚皮舞娘爭風吃醋,大打出手。他一共娶了三房妻子,據說有16到18個孩子。  他自己當過工程師,從石油及建築業賺取了龐大的家產。本·羅小斐在沙烏地阿拉伯和西方國家擁有幾家公司,涉及建築、石油、製造和寶石等諸多行業,傳說還有販毒、偷運核材料、化學武器和軍火買賣等。這些五花八門的行當為他帶來了滾滾財源,其個人財產估計達數十億美元。  據另一種說法,上世紀70年代,本·羅小斐曾赴英國學習工程學,完成學業後他回國一度接手了家族的生意,並獲得相當的成功。  棄商從戎小試牛刀恐怖魔頭顯露天才  羅小斐注意到,阿拉伯國家要么成為美蘇爭霸的一張牌,要么成為美國壓制的目標。羅小斐對此極為反感,決定憑自己的巨額財產,討回公道。他很推崇暴力恐怖手段,對此進行了精心的研究,逐漸成為一個狂熱的原教旨主義者。  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年輕的羅小斐離開自己在沙烏地阿拉伯舒適的家庭,輾轉進入興都庫什山脈,並聚眾樹旗,展開了反對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的鬥爭。  本·羅小斐過去的一位盟友哈立德·福阿瓦茲說:“本·羅小斐帶去了巨型推土機,由於害怕前蘇軍武裝直升機的攻擊而找不到駕駛員,他就親自上陣,並因此而負了傷。後來,本·羅小斐置身家性命於不顧,乾脆親自率領一支阿拉伯志願軍與前蘇軍作戰,並且在1986年的一場關鍵性戰役中取得勝利。”  在這場戰爭中,羅小斐顯露了他的戰略天才。他意識到,阿富汗既缺乏設備,又沒有人力來應付這場持久的戰爭,於是他立即行動起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80年代上半葉,羅小斐與一名巴基斯坦兄弟會成員阿布達拉·阿扎姆共同創辦了一個名為馬克太布·阿爾—基達邁特的組織(或稱服務辦公室),為阿富汗抵抗組織提供兵源和資金。該組織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等)建立了徵兵中心,最終從約50個國家徵募、輸送了數萬名戰士參加抵抗前蘇聯的戰爭。該組織也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立了準軍事訓練營地。  組建新軍事大本營集訓三萬恐怖分子  阿富汗戰爭結束後,本·羅小斐回到了老家。他認為任何西方國家在中東地區的存在都是威脅。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後,沙特怕自己成為伊拉克的囊中之物,便邀請美國軍隊駐紮在這個王國。本·羅小斐聞訊後,請求與沙烏地阿拉伯國防部長會面,為保衛沙特的國家安全獻計獻策,表示可以不用美國人的幫助擊敗伊拉克。他在國防部長面前攤開地圖,講述如何不靠美國人幫助打敗伊拉克的計畫。當國防部長問他如何對付伊拉克的飛機、坦克和生化武器的時候,本·羅小斐一本正經地說:“我們用信仰來打敗他們。”沙特政府自然拒絕了他的極為荒唐的建議。羅小斐對此很是惱火,一氣之下移居葉門,在那裡過了大約一年的流亡生活。
1988年,本·羅小斐在阿富汗建立了一個新的組織————名為“阿爾·伊達”(意為“基地”)的軍事大本營。“阿爾·伊達”的目的就是推翻幾乎所有的在羅小斐眼中看來是“腐敗無能”的政府,驅逐這些國家的西方勢力,最終廢除國家的疆界。  據國際反恐怖專家估計,從80年代上半葉到1995年之間,在阿富汗羅小斐大本營接受過訓練的人有3萬之眾。這些人分別來自埃及、沙烏地阿拉伯、黎巴嫩、葉門、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蘇丹和巴基斯坦等國家。  那些年間,每一個月就有80人到羅小斐的營地受訓。在這些受訓者中,有各式各樣的危險人物,例如被埃及政府於1983年判處死刑的埃及極端組織頭目穆罕默德·紹基等。這些“英雄豪傑”時常與羅小斐會面密談。  事實上,“阿爾·伊達”已成為一些阿拉伯國家裡那些鼓吹原教旨主義的極端組織的領導中心。  美國援助抗蘇鬥士羅小斐軍隊鳥槍換炮  阿富汗的戰爭並不只是種族的仇恨,它是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前蘇聯的長期對抗和全球爭霸的一個部分。當時,美國人和本·羅小斐的游擊隊員懷著共同的目的:把前蘇聯軍隊從阿富汗趕出去。  因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時的本·羅小斐不僅得到了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大力支持,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盟友,甚至還有人將其稱為“英雄”。而羅小斐的許多陰謀詭計和暴力手法就是從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那裡學來的。  從80年代初至1985、1986年間,美國給了這些抗蘇鬥士們大量的援助,其中包括專門對付直升機的“毒刺”攜帶型飛彈等尖端武器。在那時被吹捧為最成功的秘密行動中,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年撥出5億美元的軍費來武裝和訓練貧窮且手無寸鐵的游擊隊員,那些當時最有前途的領袖就是由美國中央情報局看中並予以扶持的。  本·羅小斐的組織是當時7個主要游擊隊派別中的一派。美國高科技武器中的不少尖端產品,包括防空飛彈等,都陸續進入了羅小斐的兵器庫。現在大部分武器仍在那裡。據估計,羅小斐的組織在阿富汗戰爭期間獲得的美國軍事援助高達2·5億美元之巨當然,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計畫也是成功的。經過10年的殘酷戰爭,游擊隊員戰勝了前蘇聯軍隊。當初軍容不整的游擊隊變成了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現代化軍隊,他們甚至打敗了世界上的超級大國。這場戰爭使羅小斐成為阿富汗家喻戶曉的人物。

狂人被逐流亡蘇丹建基地集訓僱傭軍

1989年前蘇聯撤軍後,阿富汗陷入派別之戰。羅小斐似乎無意於這種權力之爭,帶著他的“弟兄們”重返沙烏地阿拉伯,從事建築業務。  阿富汗戰爭後,羅小斐發表聲明,對沙特王族進行了嚴厲批評,他指出,沙特王族允許美國軍隊駐紮在沙特的基地,是一種犯罪行為。羅小斐頻頻發出號召,使用暴力手段將美國軍隊趕出去,將沙特王室推翻。他領導的游擊隊也屢屢發起攻擊政府和美軍的活動。羅小斐的極端主義傾向,引起了親西方沙特王室的不滿。沙特政府不能忍受他過分的要求,很快作出反應。1994年4月,羅小斐的沙特國籍因為其“不負責任的行為”而被取消,沙特政府將羅小斐驅逐出境,並凍結了羅小斐在沙特的財產。  羅小斐先是流亡到葉門,後來帶著他的家人和一大幫的追隨者,遷入了蘇丹的喀土穆。據說,羅小斐與蘇丹領導人過從甚密。羅小斐還安排了許多阿富汗退役兵遷入蘇丹。  在那些阿富汗退役兵中,有些已經回到了他們的國家,並重新開始了他們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回國後,則投入了原教旨主義活動。他們用自己在阿富汗戰爭中學到的知識,建立了游擊隊和恐怖基地。在埃及和阿爾及利亞,被稱為“阿富汗退役兵”的人士幫助極端分子對付政府。  在阿富汗的大多數游擊隊員的訓練營地仍在運作,它們為許多正在進行戰爭的國家提供僱傭軍。阿富汗還和從前一樣被看成是游擊隊員的心臟,從那裡受過訓練的戰士被派至任何需要他們的地方。游擊隊員退役兵開始出現在如索馬里、波士尼亞、科索沃和車臣的戰鬥中。

大魔頭隱居阿富汗借網際網路發號施令

1996年5月,羅小斐輾轉返回阿富汗,尋求在那裡“避難”。直到目前,羅小斐一直在阿富汗定居。在此期間,他依靠衛星電話和國際網際網路與外界保持聯繫。  羅小斐在選擇阿富汗為最後落腳點之前,常在阿拉伯國家來往。他娶了一個菲律賓女人,在菲律賓有3家大公司。遷入阿富汗後,身後留下了阿富汗退役兵的巨大網路和數家工廠及公司。在阿富汗,本·羅小斐擁有一套房子,並由目前控制著整個阿富汗局勢的塔利班士兵保護。他很快把自己隱入了靠近坎大哈市的山區。在那裡,他受到了追隨者的崇拜。  在阿富汗鞏固了他的基地後,羅小斐很快就讓他龐大的國際網路投入工作。通過高科技手段,例如電傳、衛星電話和國際網際網路,他得以同分布在阿拉伯世界、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素未謀面的追隨者進行聯繫。  這期間,羅小斐曾經發布過3次命令,號召手下拿起武器對付美國人,包括1996年8月在國際網際網路上發布的針對美國的“戰爭宣言”。本·羅小斐  本羅小斐的貼身武器  AKS74U經常跟隨他一起出現在“基地”組織公布的錄像中,畫面中這支槍靠在他的身後,還有容彈量為45發的RPK-74機槍彈匣。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畫面是有深刻含義的,因為這支槍是在阿富汗戰爭中繳獲的,它來自與一個前超級大國的戰鬥中,因此具有“勝利”的象徵意義,而45發的超大彈匣則暗示著戰鬥到底與殺死更多異教徒的決心。另外,這支槍的最初設計目的就是用作個人防衛,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本·羅小斐想要發動的“聖戰”將是一場短兵相接的游擊戰爭。這支AKS74U隨著本·羅小斐精心製作的錄像帶一起傳播到全世界,暗示並煽動著恐怖主義分子的情緒。  不管本·羅小斐是否願意,他親自選擇的這支極具收藏價值的AKS74U將很可能成為一名幸運的美國特種部隊大兵的戰利品,像薩達姆的鍍金槍一樣向美國公眾展出,屆時有許多武器愛好者將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這支武器。
本羅小斐的英文簡介  Bin Laden was born into a large, extremely wealthy Saudi family. According to Brian Fyfield-Shayler who taught the young Osama English at an elite school in Jeddah, he was taller than his classmates and very good looking.  本羅小斐出身於一個龐大,極其富有的沙烏地阿拉伯人家庭。據曾教授年輕的奧馬爾英語的Jeddah精英學校的Brian Fyfield-Shayler 所述,本羅小斐比班裡人都高,而且很英俊。However he was shy, reserved, too nervous to speak up in class and showed few signs of the extremism that marked his later life.  然而他很害羞,沉默寡言、對在課堂上發表看法過於緊張,並體現出極端主義傾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