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戲

羅子戲

羅子戲又稱大笛子戲、羅羅頭、“大笛子羅羅”。是山東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它和屬於弦索腔系的柳子戲、大弦子戲、卷戲是姊妹劇種,與南方傳來的“南羅(鑼)調”、“羅羅腔”不同。流傳於山東、河南、河北省接壤地帶及山西東南邊境,在山東主要流行於陽穀、莘縣、冠縣、東明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子戲
  • 別稱:大笛子戲、羅羅頭
  • 傳統劇目:《金簪》、《金鎖》
  • 著名曲目:《并州》與《德州》
歷史沿革,傳統劇目,著名曲目,

歷史沿革

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1728年(清雍正六年)2月,河南巡撫田文鏡發布《為嚴行禁逐羅戲以靖地方事》
的通令。乾隆年間編修的有關縣誌中,也有“邏邏”之稱。據老藝人郎方鐸追述,
師承已有十幾代,其盛行時期當與志書所記相近。早期的職業班社多在滑縣、濮陽、
成安一帶,著名演員有劉二匡(藝名“小紅旗”)等,擅演秦瓊等角色。

傳統劇目

傳統劇目有《金簪》、《金鎖》、《黃花寺》、《老少征北》、《奇中義》、
《殺閨女》(《三開膛》)、《煮孩子》(《二廬州》)、《炮打襄陽》、《小五義》
等。原山東省戲曲研究室曾邀請常奇、郎方鐸、劉金山等老藝人口述記錄《大戰核
桃園》、《雞鳴關》、《古城會》、《山東府》、《荊州》、《房州》、《廬州》、
《陝州》、《德州》等60餘個傳統劇目。另有《保定府》(即《唐知縣審誥命》),
還有《八里營借閨女》、《掉包袱》、《牛不正賣線子》等反映民間生活的小戲。
羅子戲常用的曲牌有[娃娃](耍孩兒)、[山坡羊]、[調子]、[四面靜]、
[韭菜花]、[泣顏回]、[香柳娘]、[皂羅袍]、[撞金鐘]、[一聲雷]、
[抱龍台]、[梆子令]等。其中,[娃娃]分為慢板、二板、數板、掛打頭、掛
滾頭、五定錘、老三錘、上板、落板、盤頭、武娃娃等十餘種唱法。有時將一支曲
牌拆開,可分在數場中由不同角色接續唱完。羅子戲的音樂、表演粗獷奔放,因而
有“粗羅子,細柳子”之說。伴奏樂器有大笛、錫笛、橫笛、管、三弦等。

著名曲目

羅子戲《并州》與《德州》
羅子戲流行於魯西北與河北交界處一帶。是古老的柳子找、大弦子戲的姊妹劇種,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劇目十分豐富。過去有七尺長的戲單,每天演三場,一個多月沒有重樣的。演的都是文武大戲,如《清江府》、《古城會》、《 小五義)、《 征北》 等,還有若名的“六州”,即《荊州》、《房州》、《廬州》、《陝州》、《并州》、《德州》。其中《并州》、《德州》 取材都與德州人文歷史有關。
《并州》 這齣戲寫的是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竇建德的一段故事。隋朝大將宇文化及之子宇文正探知李淵在并州太原招兵買馬,奏聞隋煬帝楊廣。因竇建德與李淵關係親近,故意派竇建德前去盤查,趁機暗中命宇文化及將竇的妻子和兒子扣押為人質。竇建德之子竇榮怒扯聖旨,打死宇文化及保護母親逃出京城。楊廣親子帶兵追趕,魏文炳為掩護竇氏母子而自刎。此時秦瓊已到李淵府中,聞知宇文正奉命正在追剿竇榮,出馬將其活捉並處死。竇榮在秦瓊的撮合下與雙鳳山的陳秀英結婚,而後,李世民與竇建德父於合兵,打敗隋煬帝,就下李淵。
《德州》 前半部分寫的是嫌貧愛富賴婚故事,後半部分寫的是梁山好漢懲惡揚善該出手時就出手。宋徽宗時,貧生姚景赴德州投奔岳父洪恩,洪家嫌姚家貧窮,逼其寫下退婚文約。姚景的表兄洪士雷從梁山回德州探親,聞知洪恩賴婚,並將女兒許配千歲高勛,心中不平,便尋原媒人張公引導,大鬧洪府,劈死家丁,被州衙捉拿入獄。張公上堂辯解無效,只得叫姚景去梁山送信。粱山好漢戴宗、李逵率眾下山,劫牢反獄,救出洪士雷。洪女在丫鬟臘梅的幫助下,逃至姚家,有情人終成台屬,井與眾人同歸粱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州曾歸屬聊城地區,范縣羅子戲劇團演出過這兩個劇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