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博物館,屬文博館類人文風景旅遊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自治區第四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原址位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廣場西北面,新址位於縣城城西于成龍廣場正對面,與成龍湖公園的山光水色及亭台樓閣融為一體,與西面的于成龍廉政文化展示館並列構成兩大主題文化景觀,是一座以展示羅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會發展物證、文化遺珍等為主要任務的民族歷史文化主題博物館。從南寧——宜州高速公路轉宜州——羅城二級公路可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仫佬族博物館
- 外文名稱:MuLao ethnic Museum
- 類別:綜合類
- 地點:羅城仫佬族自治縣
- 竣工時間:2014年11月22日
-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 9:00—11:30 15:00—17:30
- 館藏精品:民俗文物、革命文物、工藝文化文物以及金銀銅玉陶瓷器
- 級別: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 費用:免費參觀
基本情況,建制與沿革,博物館特色,參觀信息,免費開放時間,參觀方式,地理位置,
基本情況
仫佬族博物館是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目前規模與展示面積最大,公共服務設施最齊備的標誌性文化場館。前身為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主要負責收集、了解和保護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文物及線索。2003年在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廣場西側修建仫佬族博物館,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12年在於成龍湖公園北面修建新館,並於2014年11月23日對外開放。
新仫佬族博物館是羅城仫佬族自治縣30周年縣慶重點項目之一,館區占地面積為4692平方米,建築面積6490平方米,高22.30米,共有三層;以羅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會發展物證、文化遺珍等的仫佬族歷史文化為展示主題,常設民俗文化展廳、工藝文化展廳、依飯節文化展廳、歷史文化展廳、文化教育成果展廳等多個展廳,展廳面積共3000多平方米;採用實物展示、圖文說明、場景復原、聲光影響等方式展示仫佬族人民生活生產、工藝傳承、歷史遺珍、歷史沿革、人文文化等各個方面。現今館藏文物1700多件,文物藏品豐富,包含石器、瓷器、銀器、銅器、木雕木刻、竹編、刺繡紡織等。
建制與沿革
2003年,仫佬族博物館成立,與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文物管理所為一個機構兩塊牌子。
2003年,仫佬族博物館籌建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民族文化廣場西側(即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東門鎮白馬路一巷三號),並於2004年11月23日正式開始不定期對外開放,占地面積870平方米,建築面積2572平方米,展廳面積1358平方米,主要是對外賓、領導開放,對廣大民眾開放日主要為節假日,對學生則以團體的方式不定期開放。
2007年1月19日,仫佬族博物館被列為第四批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2年,仫佬族博物館列入自治區第三批免費開放博物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
2012年,於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于成龍湖公園北側,修建新館,新館土建工程於2012年12月28日動工建設,2014年8月土建工程竣工,2014年11月完成布展設計及安裝。
2014年11月,完成舊館至新館的搬遷,並於2014年11月22日正式揭牌對外免費開放。
博物館特色
仫佬族博物館是採用實物展示、圖文說明、場景復原、聲光影像等方式,以仫佬族文化為中心,同時兼顧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境內各民族文化為主要講述內容,多角度、多側面展現了羅城仫佬族獨特的民族風情和底蘊深厚的民族文化。
館藏文物1700餘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6件/套,三級文物83件/套。
常設民俗文化(1)、民俗文化(2)、依飯節文化、工藝文化、歷史文化(1)、歷史文化(2)、文化教育成果等7個展廳,其中民俗文化展廳、工藝文化展廳又分族源秘探、生產方式、古樸民居、服飾文化、工藝傳承、民族禮儀、獨特組織、文體奇葩、和諧共生等十一個單位,為遊客徐徐展開仫佬族民族文化的畫卷。歷史展廳分為《歷史長河、滄桑時空》、《遺珍薈萃、異彩紛呈》、《歲月留形、古建生輝》、《崢嶸烽火、英雄輩出》等四個單元展現羅城縣歷史沿革、文化發展等。文化教育成果展廳則展現濃縮展示羅城的文人墨客及其代表作品。
參觀信息
免費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日 9:00—11:30 15:00—17:30 周一閉館
參觀方式
普通遊客
憑有效證件在前台登記後免費參觀
憑有效證件在前台登記後免費參觀
團體參觀
需提前一工作日(周一至周五)預約後,參觀時攜帶有效證件登記後參觀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于成龍公園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