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流概況
長汀段
陳連河、童坊河,屬於閩江支流沙溪河上游。出境後流入連城縣北團溪,匯入沙溪河。境內集水面積369.6平方公里,境內河長43公里,河道平均坡降7.2%0,河道彎曲,清水常流。
陳連河,發源於寧化縣曹坊鄉,急流南進,於館前鎮桂口井村入縣境,轉西北,經陳地,於楊家乾出境,匯入沙溪河。境內集水面積46.3平方公里,河長9.45公里,河道坡降1 1.0%0。大小支溪14條,其中大於5公里支流3條,小於5公里小溪11條。水力資源0.114萬千瓦。
童坊河,發源於童坊鄉黃坊村,出源北流,至長壩,繞童坊,出隘口,於石背出境,匯入沙溪河。境內集水面積32.3平方公里,境內河長42.9公里,河道坡降7.41%口,大小支流67條,其中大於5公里的支流9條,小於5公里的支流58條。水力資源1.145萬千瓦。
連城段
北團溪 原名北安溪、屬閩江水系,發源於長汀童坊鄉黃坊村。至黃坊茫頭窩匯合館前沈坊來水,經龍頭坊入縣境內的四堡埠頭,至北團山下村匯羅坊溪來水而形成北團溪,折向東北,於柯坊匯合文川溪後向北出縣境入沙溪,經南平進閩江,於福州注入東海。境內全長為51.2公里,落差225米,比降5‰,流量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560平方公里,其間匯集326條溪流,是縣境內第二大溪流。徑流量2.96億立方米,目前已在乾、支流上建有電站4個。縣內最大的水電站七一四電站(連城縣水電站)就建在埠頭,蓄水壩建於長汀、連城接壤的龍門,引水渠道長9.1公里。
溪岸高程海拔315~325米,坡降值為0.001~0.002。據1981年12月測量,該溪接受地下水的補給也很明顯,在下江坊以上河段補給量為0.48立方米/秒,約占北團溪總流量的10%。溪水經化驗屬HCO3-Ca型水,PH值為7.5,礦化度為129.88毫克/升,冬季屬HCO3-NH4型水,PH值高達8.8,礦化度158.95毫克/升。水質受縣合成氨廠所排廢水污染嚴重。
清流段
羅口溪 發源於長汀、連城縣,由南向北穿過古洋山與東嶂山之間的長灌村,經李家、靈地、鄧家、田口、沙蕪等鄉注入安砂庫區,河流長度48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336平方公里,比降為12.5/1萬,平均流量為49.5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文川溪 文川溪曾名清溪,是繞縣城東南曲折向北而去的閩江水繫上游小支流。其源有兩條:李源李屋鄉陳地壩,西源城郊文川鄉五磜村羊角寨,兩水至七星崗、姚坊匯合。 東源自陳地定坑、馬坑山發源,沿溪山澗陡峭,流小而湍急,姚坊以上匯集8條小澗,流量漸大;西源姚坊上溯至五磜、羊角寨、筆架山,中間匯集9條小溪。東西兩源合流後轉向北,流經劉屋抵城關蓮花,過彭坊橋、外坊塅至揭樂,再納西側各支流來水,經黃坊過樂太平,流至北團鄉柯坊與北團溪水匯合出縣境,入清流,注於閩江上游沙溪,經南平於福州入海。境內全長30.8公里,落差185米,比降6‰,流域面積396平方公里,共有支流34條,年徑流量4.98億立方米。 文川溪東西兩源,上游是山區,河床坡度陡,水流急,切割強烈,兩側岩層裸露,多峭壁。東源達文亨鄉斑竹,西源達文亨鄉田心之後,地勢逐漸開闊,水流緩慢,河流迂迴曲折,泄流不暢,河床逐漸抬升。因此,一遇大雨則洪水滔滔,水患頻仍;久旱則溪水枯竭,徒步可涉。溪流利用率不高,是全縣經濟價值較差的一條溪流。 1980年測量,文川溪河谷平源海拔360~400米,坡降值0.001~0.005米;溪水化驗屬HCO3-Ca-No型水,PH值為7.35,礦化度夏季為48.84毫克/升,冬季為66.94毫克/升。
長潭河 發源於寧化縣治平、曹坊,經里田、長校、田源等鄉,自西向東與羅口溪匯合流入安砂庫區,流長27公里,縣境內流域面積237平方公里,比降為66.7/1萬,平均流量為33.0立方米/秒。
治理開發
童坊大田陂:位於童坊長壩。明洪武間,童氏合族建,灌長壩、鴨嫌塘、童坊田800餘畝。因肢身石塊移動,漏水嚴重,1955年壩址移上游250米處。河床基礎為岩石,壩型系水泥漿砌石塊壩,長28米,高1.8米,比原壩提高水位5米。渠道全長3公里,灌童坊、胡嶺、水長3村農田1,300畝。
英雄水庫:位於館前復興村葛坑口,集雨面積4平方公里。始建於1958年,竣工於1974年12月。壩高17米,為粘土心牆壩,總庫容313萬立方米。放水用轉動門蓋控制。防洪標準以50年一遇設計,1975年改萬年一遇校核。發電灌溉兩用,且對汀東復興,馬坪、紅旗廠等地起防洪保護作用。該工程投工17.6萬工日,完成土石方3.7萬立方米。
童坊大埔電站:建於1974年,鄉管。裝機3台205千瓦,年發電量68萬千瓦·時。館前陳蓮電站:建於1976年,鄉管。裝機2台150千瓦,年發電量70萬千瓦-時。與閩北電網聯網。
五磜水庫,位於文川鄉五磜村,攔小溪而建。1958年底動工,遷移住戶10餘家,淹沒山壟耕地250餘畝。1964年5月竣工蓄水,總庫容量304.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59.5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4.5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8975畝。 該庫為粘土心牆土壩,高25.84米,壩頂長148米,寬4.7米,迎水、背水兩面建有3個變坡段,平台寬1米,用塊石漿砌護坡,涵洞長102米、寬0.8米、高1米,條石覆蓋,水泥溝縫。放水採用轉動門蓋。庫外溪源口還建有攔河壩1座,高3.2米、長22米、頂寬2米。渠道總長18.4公里,有渡槽18座,長144米。工程完成總土石方34.27萬立方米,其中石方2.62萬立方米,動用勞力39.25萬工日,耗資111.25萬元,國家補助105.88萬元。
蕉坑水庫,位於北團鄉蕉坑村。屬水利、電力綜合利用工程。電站工程於1983年10月動工。攔溪築塊石空腹重力壩1座,壩高20.5米,長117.5米,頂寬4.5米,堵積上游(洪峰期流量1120立方米/秒)溪水,以提高水位。大壩設有寬77米的無閘自由溢流堰。於壩左鑿通發電輸水涵洞,長72米,直徑4.26米,通過流量11.2立方米/秒,落差16米。洞口設定3.74米×2.87米平板鋼閘門一道。電站安裝630千瓦水輪發電機2台。整個工程於1987年竣工,投資375.76萬元,完成土石方8.63萬立方米,投入勞力385.3萬工日。 1989年底動工興建水庫配套工程農田灌溉渠道4.36公里,渡槽2處,長50米,建排砂排洪閘6處,行人便橋9處,均於1990年竣工。投資10.9萬元,投入勞力1.877萬工日,完成土石方8539立方米,灌溉蕉坑、車上耕地1000畝。
團結水庫,位於四堡鄉團結村西側的山谷中,堵截石榴溪水而建。1966年5月勘察設計,10月動工興建,次年因“文化大革命”而停工。1969年7月恢復施工至1974年10月竣工蓄水。總庫容量405.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13萬立方米,防洪庫容42.2萬立方米,淹沒農田200餘畝,是縣內第二大水庫。水庫集雨面積5.24平方公里,後有石榴坑溪水長流入庫,水源充沛,灌溉面積4200畝,保灌面積4000畝。工程耗資246.6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62萬元。完成土石方68.9萬立方米(其中石料9.46萬立方米),投工勞力97.8萬工日。 團結水庫建粘土心牆土壩,壩體高21.5米、頂寬5米、長172米,迎水背水坡面分築5個變坡段,每段均有2米寬平台,坡面及頂層壩面均用塊石乾砌鋪砌。輸水涵沿,寬0.8米、高1.8米、長114米,採用塊石漿砌和鋼筋混凝土搗灌蓋板,涵洞流量1.0立方米/秒,放水轉動門蓋設手搖5噸啟閉機1台。溢洪道渠寬10米,建副壩1座長60米、高9.3米、頂寬4.2米。渠道沿山而出,總長11.7公里;鋼筋混凝土渡槽6處,總長627米;隧洞2處,長35米;沿渠設泄水閘13座。該庫壩下主渠道200米處還建小水電站1座,落差25米,安裝40千瓦發電機1台。
琴源水庫 在賴坊鄉琴源村。始建於1959年,1960年停建。1974年9月重新上馬,技術主管李宗武,全縣各公社組織勞力,以公社為單位成立14個連隊,在1976年9月至1977年4月的施工高峰期上場勞力達6000人,1984年12月竣工。後由三明地區水電局對水庫防洪保壩進行校核,大壩比原設計加高1.71米,壩頂程從593.6米加到595.81米,為土石混合壩,壩高42.31米,壩頂長180米,總庫容1494萬立方米,總投資636.59萬元,庫區淹沒土地508畝,原琴源大隊64戶、309人搬遷。1981~1990年,國家又投資800萬元,修建左乾渠,解除靈地等鄉1.35萬畝的乾旱威脅,年發電量250萬度。
李坊水庫,所在地點裡田李坊,集雨面積(平方公里)2.3, 壩型土壩,壩高(米)14.7,總庫容18.4,(萬立米),有效灌溉300(畝),竣工年月1986.12
鄧公陂,位於文川河上游文川鄉城西村,南臨城關的水南尾,西臨童子巷村。清嘉慶十二年(1807),知縣鄧萬皆倡導組織修建,故後人稱鄧公陂。新中國成立前夕為洪水所毀。
1951年春,縣工商界請求政府重修鄧公陂,並發動商戶募捐建陂資金4500萬元(舊人民幣),缺額由政府補助。陂築三合土心牆壩,壩軸長46米,高3.5米,並清挖從水南尾到城北溝圳3公里。1955年,陂進水口被洪水沖壞15米,政府撥款1萬元修復。1973年,右陂又被洪水沖壞15米,國家撥款3.2萬元將全陂修復加固。5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該陂主要用於解決蓮峰鎮居民飲用水問題。後曾被引作縣城早期自來水的部分水源。
雙石陂,是北團溪南北兩支流上的雙官陂與石固城陂的統稱。兩陂水源豐富,渠水長年暢流,鄉人譽之為“雙龍吐珠”。
石固城陂,位於北團鄉山下村,1954年8月施工,1955年5月竣工。陂壩為攔河漿砌石壩,壩高3.5米,壩頂長132米,頂寬2米。基礎水壩軸心牆、迎背水坡均用塊石漿砌。該陂集雨面積426平方公里,建進水、排砂閘各1座,開闢主幹渠道13公里,石拱渡槽6座,跌水4處,完成工程土石方4.073萬立方米,總投勞力6.4萬工日。造價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6萬元,貸款2.5萬元,自籌0.5萬元。保灌面積0.44萬畝。
雙官陂,位於北團上江坊之西,1956年9月施工,1957年竣工。建塊石漿砌攔溪壩1座,壩高2.6米,頂長51米,寬2米。全陂從腳到頂均用塊石漿砌,並建護坦20米,溪床兩岸用三合土漿砌石塊護岸47米,開闢主渠道12.7公里,渡槽、輸水涵洞各8個,完成土石方4.11萬立方。總投勞力6.1萬工日,國家補助4.5萬元。旱澇保收面積8000畝以上,受益面積達萬畝以上。
連城縣水電站 初名“七一四”水電站,位於北團鄉埠頭村,距縣城26公里。該工程引水渠道、攔河壩由電站工程指揮部負責勘測設計;前池、管道、廠房由閩江水電工程局負責勘測設計。1971年施工,1976年6月竣工。投入勞力85萬工日,總投資839萬元,全部由國家補助解決。該站壩址在埠頭溪上游龍門,集雨面積303平方公里,壩型為溢流式漿砌塊石重力壩,壩長33米、高5.5米,沿山挖渠9.1公里,落差110米,設計過水流量8.6立方米/秒,裝機2×3200千瓦,年發電量2892萬千瓦時,年利用4480小時,是縣內第一座骨幹水電站。廠區分主副廠房各1座,建築面積分別為256和144平方米。
羅坑水電站 位於李家鄉羅坑村,屬琴源水庫利用渠道落差興建的水電站。總乾渠長4.9公里,設計水頭74米,裝機容量800千瓦。1979年初興建,1980年5月竣工,投入運行,總投資94.9萬元,其中國家補助57.7萬元,年發電量250萬千瓦。
古坑水電站 位於李家鄉古坑村,屬琴源水庫利用渠道落差興建。設計水頭52米,裝機容量360千瓦。1984年3月,動工興建,1985年,建成發電。總投資20萬元,其中國家補助17萬元,年發電量40萬千瓦。
魚龍崗水電站 座落在清流縣南面鄧家、長校、田源三鄉交接處。距縣城50公里,屬跨河引流電站,壩址設長潭河,廠房在羅口溪,集雨面積498平方公里。為方整石漿砌連拱壩,壩高8米,長53米,引水渠道4000米,隧洞2230米,設計水頭68米,裝機容量6000千瓦時。1978年動工興建,1986年11月竣工投產,總投資1118.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