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古稱黃連,宋元符年(公元1098年)置縣。因清溪環繞、碧水縈迴,故稱清流。全縣13個鄉(鎮),111個行政村,總人口14.6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流縣林業局
- 地點:清流縣
- 類別:政府部門
- 內設機構:辦公室
簡介
自然地理
2、地質地貌:清流縣地處武夷山脈西南端東側,沙溪上游。境內山脈縱橫,丘陵起伏,地貌較為複雜。海拔高度從250米(沙蕪洞口)至1705米(大豐山主峰)之間,有千米以上山峰21座分布在北部、東部、東南部和西南邊境一帶,山脈大多呈西南東北及東西走向,構成向中部、西南部傾斜的走勢。地質屬華夏系西部隆起帶,成土母岩多為中生界、古生界沉積岩組成。
3、河流:境內溪河縱橫。主流九龍溪(又名龍津河)源自建寧縣,流經寧化,自縣治西北部入境縱貫中部從東南部出境注入沙溪,境內流長53公里。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還有嵩溪溪、羅峰溪、長潭溪、羅口溪和文昌溪五條,均屬沙溪水系。
4、氣候:清流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顯著,氣候類型多樣。年平均氣溫在18.5℃(2007年清流年鑑資料,下同),據記載,極高溫曾達到37.4℃,極低溫-4.7℃;≧35℃最高氣溫日數28天,≦0℃最低氣溫日數13天;年日照平均為1579.9小時;23型秋寒出現在9月4日,20型秋寒出現在10月8日;年降雨量在1701.8mm。
5、土壤:清流縣土壤是在中亞熱帶氣候生物條件下形成的。根據《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類暫行方案》的分類標準,劃分為六個土類,十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在十個亞類中,紅壤分布最廣,面積最大,占林業用地面積的70.6%;其次為粗骨性紅壤占15.4%;其餘為黃紅壤占6.9%;酸性紫色土占4.05%,暗紅壤占1.46%;水化紅壤、黃壤、粗骨性黃壤、草甸土、石灰性土等的所占比重皆不足1%。
6、植被:清流縣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嶺東部山地常綠櫧類闊葉林區,閩西博平嶺山地常綠櫧栲類闊葉林洲。典型建群種以甜櫧、苦櫧、閩粵栲、鉤栗、絲栗栲占優勢;馬尾松、杉木等針葉樹長勢良好,杉木、馬尾松人工林一般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帶。據調查資料,本縣僅種子植物就在127科,411屬,716種以上。特別要指出的是,以殼斗科為主的常綠闊葉林由於長期開發,已不是我縣的主要植被群,代之而起的是以杉、松為主的常綠針葉林群落。
森林資源
2、林木蓄積量:全縣活立木總蓄積量1074萬立方米,毛竹1395萬株,雜竹84萬株。林分總蓄積1037萬立方米,占林木總蓄積量的96.6%。林分蓄積中用材林蓄積735萬立方米,防護林、特用林蓄積302萬立方米。用材林蓄積中杉木207萬立方米,馬尾松421萬立方米,闊葉樹107萬立方米。用材林近、成、過熟林面積96萬畝,占用材林面積的72.9%;蓄積量60萬立方米,占用材林總蓄積的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