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出賣英雄,班諾克本,前哨戰,大獲全勝,宣布獨立,逸事傳聞,蜘蛛結網,戰斧絕技,勇敢的心,人物評價,開明君主,民族英雄,家族成員,父輩,同輩,子女,孫輩,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出賣英雄 1274年,羅伯特·布魯斯出生在一個
蘇格蘭 貴族世家,其父系祖先有蘇格蘭-
諾曼 (法語化的
維京人 後裔)血統,跟隨法國
征服者威廉 從諾曼第來到
不列顛 。1292年在與巴里奧爾家族競爭蘇格蘭王位失敗後,羅伯特·布魯斯一怒之下,向英格蘭國王
愛德華一世 宣誓效忠,欲借後者之手奪回王位。但愛德華一世在發兵驅逐巴里奧爾後,並沒有把王位交給羅伯特,反而宣布自己對蘇格蘭領土擁有管轄權,甚至一度將象徵蘇格蘭王權的
斯昆石 搬到倫敦。
羅伯特布魯斯戎裝畫像 憤憤不平的羅伯特掉轉矛頭,在1297年掀起蘇格蘭武裝暴動,結果很快被愛德華一世鎮壓下去。這時,落魄騎士
威廉·華萊士 領導的
蘇格蘭 民眾抗暴運動取得勝利,在斯特林橋大勝英格蘭殖民軍。然而在次年7月22日的福爾柯克會戰中,華萊士被擊敗,羅伯特卻在1304年重新投靠了
愛德華一世 。
1305年,有猜測也許是羅伯特僱傭的“雙面間諜”約翰·曼提斯發現了華萊士藏匿的地點,然後協助
英格蘭 軍在格拉斯堡將其逮捕。後愛德華一世賞賜給羅伯特大量土地,並冊封曼提斯為德姆巴敦的行政長官。8月3日,華萊士在倫敦威斯敏斯特廣場被斬首,身體被肢解成四塊,分別送到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四方,以警告人民不要反抗。
華萊士死後,羅伯特當之無愧地成為
蘇格蘭 的“共主”。1306年3月25日,他坐在斯昆石上,自行加冕為
蘇格蘭 國王,是為羅伯特一世。愛德華一世迅速派兵鎮壓,羅伯特屢吃敗仗,弟弟奈傑爾被殺,王后伊莉莎白、妹妹克里斯蒂娜、瑪麗、女兒馬喬麗都被俘虜,只好組織起大批游擊隊,使英格蘭人的統治難以穩固。
眼見羅伯特越鬧越凶,愛德華一世決定親征,但在途中染上痢疾而不治,於1307年7月7日死在坎伯蘭,終年68歲。繼承大統的愛德華二世是個紈絝子弟,對於蘇格蘭的局勢,他根本不予搭理。由於羅伯特勢力增長,英方改善了他四位被俘家屬的待遇。
班諾克本 趁著愛德華二世的荒淫,羅伯特加強了攻勢,他先摧毀“世仇”巴里奧爾家族,接納該家族的兩員猛將——詹姆斯·道格拉斯和托馬斯·蘭道夫,然後對英格蘭軍發起攻擊。當時英格蘭軍以城堡為鎖鏈,對蘇格蘭廣大鄉村實施控制,至1313年夏,蘇格蘭軍智取了除斯特林以外的其他城堡。
遠在倫敦的愛德華二世清楚,如果斯特林堡陷落,他的王位也將不保,於是決定集結大軍去救援。據記載,英格蘭集結了10萬大軍,但許多史學家認為英格蘭軍可用兵力估計不超過2.5萬人,其他都是臨時徵募的農民,這些人根本沒有戰鬥力。
1314年6月17日,愛德華二世御駕親征,擔任前鋒的是2500名重騎兵,後面是步兵,其中包括3000名令人生畏的
威爾斯 長弓兵,此外還有500名輕騎兵擔任偵察和警戒等任務。英格蘭軍行動迅速,1314年6月21日拿下蘇格蘭軍占領的愛丁堡,獲得大量物資。次日,英軍到達福爾柯克,距斯特林堡僅20多英里。
羅伯特·布魯斯在1314年的班諾克本戰役 全蘇格蘭只要有武器和盔甲的人都被動員起來,蘇格蘭的兵力仍只有英軍的三分之一。經過仔細分析,羅伯特決定在班諾克本和英格蘭軍決戰。
班諾克本是斯特林堡以南兩英里處的小村子,得名於從村邊流過、由西向東匯入福斯河的班諾克溪。由班諾克本通向斯特林堡有兩條路,一條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古道,另一條是狹長而崎嶇的伯利德爾克小路。兩條道路的西面是山丘和森林,東面是福斯河畔的大片沼澤。羅伯特搶先占據了班諾克本北岸、伯利德爾克小路以西的坡地,背靠考克斯泰特山和吉列斯山山麓的森林,右依班諾克本,並對穿行考克斯泰特山邊緣的羅馬古道設定大量障礙物,將其封死。這樣,留給英格蘭軍的道路只剩下難以通行的沼澤。
蘇格蘭軍戰鬥力最強的是6000名使用12英尺長矛的步兵,其他還有700名重騎兵和少量短弓兵提供支援。與裝備較好的英格蘭軍相比,蘇格蘭長矛兵缺乏金屬鎧甲,只有皮質夾克式短鎧和手工織的護膝短裙,多數人沒有鞋子,只能打赤腳。
為便於攻擊,羅伯特將部隊編成四個分隊一字排開,由南向北依次由羅伯特本人、他的弟弟愛德華、道格拉斯和蘭道夫統領。作戰時,蘇格蘭長矛兵通常排成一種名為“斯奇爾綽恩”的方陣,輔之以少量短弓兵和重騎兵掩護,短弓兵一般放在戰鬥隊形之間或長矛兵隊形的翼側,少量重騎兵一般放在步兵隊形的後側。這種方陣隊形密集、長矛如林,很適合在防禦作戰中對付快速衝擊的重騎兵,但機動性極差,只能被動等待對手攻擊,經不起來自側翼和背後的打擊,更無法抵禦對方弓箭手射來的箭雨。為消除潛在危險,羅伯特花了大量時間來提高“斯奇爾綽恩”方陣的機動性和協調性。
前哨戰 1314年6月23日晨,困守斯特林的英軍大將莫布雷溜出城堡去見愛德華二世,求得500名重騎兵。當天下午,這支500人的重騎兵抵達班諾克本。蘇格蘭軍哨兵發現了他們,羅伯特立即下令讓蘭道夫阻擊。蘭道夫封鎖伯利德爾克小路北端,迫使英格蘭重騎兵只能沿狹窄崎嶇的小路進攻。
羅伯特一世 由於戰場狹窄且地面鬆軟,重騎兵一次投入衝鋒的人馬數量很少,而且速度提不起來,形成的衝擊力非常有限。結果,他們在陣形嚴整的蘇格蘭長矛方陣前損兵折將。眼見英格蘭重騎兵士氣受挫,羅伯特果斷派道格拉斯率軍支援蘭道夫,英格蘭軍旋即大敗,不少重騎兵陷入沼澤。
這場前哨戰共打死100多名英格蘭重騎兵,而蘇格蘭軍僅6人陣亡。此役中,羅伯特陣前力斬英格蘭爵士亨利·德·波鴻,極大鼓舞了蘇格蘭將士的士氣。
戰場短暫平靜了一會兒後,700名英格蘭重騎兵在羅伯特·克利夫德和亨利·德·博蒙特爵士的率領下,向蘇格蘭軍右翼發起攻擊,企圖在斯特林堡和蘇格蘭軍之間打進一個楔子。在英格蘭人看來,右翼似乎是蘇格蘭軍整個陣線最薄弱之處,實際上這是羅伯特故意設下的圈套。
當英格蘭重騎兵衝過來後,羅伯特率伏兵突然躍起,向英格蘭軍發起圍殲。按照軍事常識,克利夫德在中伏後應下令撤退才對,但他下令部隊繼續沖向如林的蘇格蘭長矛陣。結果:沒有長弓兵掩護的英格蘭重騎兵雖然勇敢地發起一波波衝擊,卻紛紛倒在密集的蘇格蘭長矛陣前。交戰至傍晚,克利夫德戰死,倖存的重騎兵一部分隨博蒙特逃回英格蘭軍本陣,一部分則奪路逃進斯特林堡,另一部分則成為蘇格蘭軍俘虜。
黑夜開始降臨時,戰場終於沉寂了下來。失利的英格蘭軍後撤至班諾克本東南的沖積平原,面敵背水紮營;蘇格蘭軍則藉助森林的掩護休息。這個時候,蘇格蘭人已充滿必勝的信心。
大獲全勝 對於英格蘭軍來說,一次失利本不算致命,最致命的是他們的統帥是個草包。1314年6月24日早上,愛德華二世親自下令證明了這一點。他不僅令英格蘭軍穿越沼澤,向嚴陣以待的蘇格蘭軍進攻,採用了已被證明是錯誤的重騎兵突擊戰術。
從地形上看,英格蘭軍不僅要穿過沼澤,還必須通過班諾克本邊上的一條峽谷,它雖然不深,但卻陡峭而狹窄,成為一個瓶頸,極大限制了英格蘭軍兵力展開。而羅伯特也改變戰術,令蘇格蘭士兵排成密集的“斯奇爾綽恩”方陣,主動向山坡下推進。
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獨立戰爭 剛剛穿過峽谷的英格蘭重騎兵發起了輪番衝擊。但由於組織混亂,英格蘭重騎兵因缺乏長弓兵的配合,而在蘇格蘭長矛方陣前死傷累累,他們的衝擊一波比一波弱,並在蘇格蘭長矛方陣壓迫下步步後退。
就在雙方步騎對抗之際,威爾斯長弓兵則在蘇格蘭軍右翼完成集結。眼看英格蘭重騎兵往後逃,他們便馬上向蘇格蘭軍方陣射出恐怖的箭雨。成排的蘇格蘭軍步兵被射死,方陣出現騷動,如果再這樣下去,方陣就有可能被撕裂。但羅伯特早有防備,隨著他一聲令下,埋伏在蘇格蘭軍左翼的700名重騎兵迅速衝下山坡,轉眼間將防護能力極差的威爾斯長弓兵沖得七零八落,使英格蘭軍取勝的最後希望破滅了。
數量巨大的英格蘭步兵在班諾克本戰役中幾乎沒有發揮作用,因為戰場容量太小,大片沼澤地形限制了英格蘭步兵的運動。更糟糕的是,他們的機動速度太慢,當重騎兵和長弓兵開始戰敗後退時,他們還在向峽谷里行進。結果,敗退者與已進入峽谷的步兵擠作一團,互相踐踏,死傷枕籍。這時,緩緩推進的蘇格蘭軍步兵方陣又逼至峽谷口,進一步加劇了峽谷里的英格蘭軍的混亂,而這種混亂引發的恐懼更如瘟疫一般迅速傳染給峽谷另一端出口外的大隊英格蘭軍步兵,最終導致全線崩潰。
落入在後面壓陣的愛德華二世眼見大勢已去,只好在少數親隨的保護下逃命。群龍無首的英格蘭敗軍在蘇格蘭軍的追擊下再次付出慘重傷亡——7名貴族、200名重騎兵和數千名步兵被殺,包括4名貴族、70名重騎兵以及上千名英格蘭步兵被俘。
據史料記載,英格蘭軍在整個班諾克本戰役中總共傷亡重騎兵、長弓兵和步兵約9000餘人,是英格蘭700多年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在愛德華二世的大軍被擊敗後,斯特林堡守軍也不得不束手投降。
宣布獨立 班諾克本戰役是蘇格蘭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此後10餘年間,英格蘭再也無力遠征蘇格蘭。1314年11月,羅伯特在斯特林附近的坎布斯肯尼斯修道院召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要求立場尚未明確的土地所有者必須表態,是忠於自己還是忠於英格蘭,幾乎所有人都表示效忠於他,這標誌著羅伯特在蘇格蘭的統治地位得到確立。大量英格蘭貴族在此戰中被俘,為了交換俘虜,英方釋放了羅伯特被囚禁8年的妻子、妹妹、女兒。1328年,
愛德華二世 的繼承者
愛德華三世 與羅伯特簽訂《
北安普敦條約 》和《愛丁堡協定》,正式承認了蘇格蘭王國的獨立主權。
1329年,羅伯特病逝,被蘇格蘭人尊敬地稱為民族英雄。
逸事傳聞 蜘蛛結網 廣為人知的“蜘蛛結網故事”,在一個版本中的主角就是羅伯特·布魯斯。由於其一生經歷顛簸,在最初加冕國王並抵抗愛德華一世的過程中又遭遇慘敗而不得不出海躲避,有傳聞即說當時他看到一蜘蛛在風雨中結網,雖屢屢失敗而不放棄,最後終於成功,於是大受鼓舞而決心東山再起。
戰斧絕技 羅勃特·布魯斯,是蘇格蘭國內最強大,最富有的家族布魯斯家族的長子。他從小接收良好的教育,通曉多國語言——英語,法語,拉丁語,蓋爾語等;他武藝高強,是當時歐洲使用
戰斧 的第一高手。據說他作戰時十分勇敢,經常單槍匹馬與敵決鬥,在班諾克本之戰中他衝到陣前一斧便劈死了迎面而來的敵將)。
蘇格蘭國王巴里奧爾投降英國後,與蘇格蘭其他貴族一樣,羅勃特不甘於接受異族的統治,帶領他屬下的騎士和農民們起來反抗。當時威廉姆·華萊士與安德魯·穆里主要在蘇格蘭中部作戰,羅勃特則在蘇格蘭西南部牽制英軍。斯忒林大捷後,羅勃特主持了對威廉姆·華萊士
授勳 的儀式。
勇敢的心 羅伯特被稱為“勇敢的心”,因為其晚年因深感自己曾為了家族利益而反覆無常,排斥異己又利用盟友,同時曾在教堂中手染鮮血,於是決心發動
十字軍 以洗脫罪孽。但他本人已病重無法隨軍遠征,即囑咐忠誠的部下詹姆斯·道格拉斯(
詹姆士·道格拉斯 )領導隊伍,並要求在自己死後將的心臟取出,保存在盒子中同行。羅伯特死後道格拉斯忠實地遵守了諾言,他在1330年早春離開蘇格蘭,脖子上戴著用鏈子綁住的銀制琉璃骨灰盒,裡面陳放著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道格拉斯半路上於
塞維亞 受到了
卡斯蒂利亞 國王
阿方索十一世 的迎接,阿方索委託道格拉斯在對抗
格蘭納達 的
摩爾人 戰役時指揮他的一部分軍隊,此戰中道格拉斯中了埋伏,他取出盒中的心臟用力扔向前方,放聲呼喊:“向前沖吧,勇敢的心啊,就像以往汝曾經做的那樣,道格拉斯將追隨汝或者奮勇戰死” (Forward, brave heart, as ever thou were wont to do, and Douglas will follow thee or die.) (一說為留在懷中並對其自言自語),最終戰死沙場。“勇敢的心”典故即由此而來。(好萊塢的改編電影《
勇敢的心 》源自此故事,但有較大的修改和偏離,故事改為描述華萊士的起義)。
羅伯特一世雕像 羅伯特·布魯斯的心臟被道格拉斯的戰友威廉·凱思帶回蘇格蘭,安葬在梅爾羅斯修道院。
人物評價 開明君主 布魯斯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君主,開明而且公正,享有極高的威望。他還是一個虔誠的
基督徒 ,在飽受戰火摧殘的蘇格蘭南部重建和修復了許多著名的
修道院 。不幸的是,沒過多久,布魯斯患上了皮膚病,有可能是麻瘋病。布魯斯認為這是上天對他在祭壇上殺死康米的懲罰,他自知命不久矣,要求死後將他的心臟帶到聖城耶路撒冷。因此,當1329年布魯斯病逝後,他的身體被葬在德菲姆林修道院——蘇格蘭歷代君王都葬在此;他的心被裝在一個小箱子裡,由詹姆斯·道格拉斯
勳爵 保管。道格拉斯帶著這小箱子參加了後來的
十字軍 東征,戰敗身亡,“布魯斯之心”被送回蘇格蘭,葬在布魯斯心愛的美羅斯修道院。如同威廉姆·華萊士,人民同樣愛戴和懷念羅勃特·布魯斯,因為他經歷和克服了種種困難和失敗,最終領導蘇格蘭人民贏得了他們的自由。
羅伯特一世半身像 民族英雄 歷史上的羅伯特.布魯斯是蘇格蘭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英雄,蘇格蘭在英王愛德華一世時代面對的是被同化和吞併的命運,正是羅伯特·布魯斯領導蘇格蘭人不斷與英格蘭進行著小規模的衝突,並在班諾克本之戰中取得了關鍵性的勝利。事實上歷史上真實的“勇敢的心”指的並不是威廉姆·華萊士,而是後來的蘇格蘭國王羅伯特·布魯斯。
家族成員 羅伯特·布魯斯與伊莎貝拉 父輩 父親:皮布爾斯男爵 羅伯特.布魯斯 五世
母親:卡里克伯爵 馬婕瑞爾 (加洛韋家族)
同輩 弟弟:奈傑爾.布魯斯,為英軍所殺。
弟弟:愛德華.布魯斯, 在其兄長 羅伯特.布魯斯 成為蘇格蘭國王后,受封為 卡里克伯爵,戰死於 愛爾蘭, 有一子:亞歷山大.布魯斯 ,在 愛德華.布魯斯 死後,繼承了 卡里克伯爵 之位。
子女 次女:瑪格麗特,嫁威廉·摩拉維亞,生約翰
三女:莫德,嫁托馬斯·艾薩克
長子:大衛二世,蘇格蘭國王
次子:約翰,夭折
孫輩 羅伯特.斯圖亞特,大衛二世去世後,繼承蘇格蘭王位。
影視形象 在電影《
勇敢的心 》中,羅伯特·布魯斯中數次出賣
威廉·華萊士 。羅伯特·布魯斯和威廉·華萊士實際上率領的根本是兩支不同的軍隊,華萊士在中部作戰,布魯斯在西北部作戰,距離上相距很遠。有人懷疑歷史上華萊士確實是被布魯斯出賣,但缺乏證據。
在電影《
法外之王 》中,羅伯特·布魯斯則作為主角,繼承華萊士的抗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