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培根

羅傑·培根

羅傑·培根Roger Bacon(約1214年—1293年),另翻譯羅吉爾·培根,英國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著名的唯名論者,實驗科學的前驅。 具有廣博的知識,素有“奇異的博士”之稱。

基本介紹

生平,思想,

生平

1214年出生於英格蘭的貴族家庭,基本和英國金雀花王朝最無名的國王亨利三世一個時期,他熟悉古典著作,約於1230年進牛津大學學習四個高級學科(幾何、算術、音樂、天文),並自稱經常閱讀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並參加這方面的聽課。畢業後留校教數學、物理學和外語課。1241年在巴黎大學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在文學院講課,1247年當了方濟各會的修士後回牛津。用全部財力置辦了一個完整的鍊金術實驗室, 開始致力於新的學科的發展,包括語言學、光學、鍊金術、還進一步研究天文和數學,他懷疑推理演繹法,堅持實驗經驗的可靠性,對光的性質的研究和虹的研究頗有獨到之處,繪製了眼鏡的製作、闡述了反射、折射、球面光差的原理和機械推動船隻和車輛的原理。他利用鏡子和透鏡在鍊金術、天文學與光學中進行實驗,是第一位講述如何製造彈藥的歐洲人。他對經院哲學進行批判,認為只有實驗科學才能“造福人類”,曾企圖尋找能使一切金屬變為黃金的“哲人之石”,因思想異端,1257年被趕出大學講壇。接著在巴黎寺院裡被幽禁十年,他將自己對於鍊金術的發現寫在一本書里獻給教皇克萊蒙五世,作為釋放條件,經過格列高利十世等三位教皇都平安無事,直到1277年5月教皇約翰二十一世在做實驗時死去,再度被以猛烈攻擊神學家和信仰占星術和鍊金術等異端罪名入獄14年之久,1292年被釋放,兩年以後在牛津去世。
他的思想不僅未被人們廣泛接受,甚至不為人們理解。因此,他的許多著作很快就被遺忘了。也有傳言說他之所以沒有被終身監禁是因為他把鍊金術的秘密告訴了當時的方濟各會領袖雷蒙·伽弗瑞,有謠言說他的逝世只是一個假象, 因為他早已獲得永生不朽的方法,他死後,據說他所有的書都突然莫名其妙被釘在書架上再沒有人能移動它們,直到腐爛 這更使方濟各會的教士們深信培根的確與魔鬼簽定了盟約。

思想

培根寫了百科全書式的《大著作》、《小著作》和《第三部著作》、《哲學研究綱要》等。僅有《大著作》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其它都只剩一些片斷。 培根的哲學思想基本上傾向於唯物論。他把自然界作為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並強調知識最根本的來源是經驗。他說,認識有三種方法:權威、判斷和實驗。權威必須通過理智來判斷,而判斷又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證實是真理,所以,人類認識的道路“是從感官知識到理性”,“沒有經驗就不能充分認識任何事物”。他嚴厲地斥責對權威的盲目崇拜,以及經院哲學家的因循守舊、不學無術和空洞煩瑣的論證,認為這是認識真理的四大障礙。在宗教神學占絕對統治地位的中世紀,這些思想體現出他的勇敢戰鬥精神。 但是,他的這些觀點並不徹底。他曾宣稱科學研究得愈充分,就愈能論證神學,認為“神聖的啟示”和“內在的啟發”也屬經驗之列,並且是認識的更好的途徑。這是歷史條件和他個人的宗教生活在他身上打下的思想烙印。
對於“共相”問題的爭論,他主張個別事物是客觀的,自身存在著的,並不是從共相(一般)中引出來的。他說,自然界只產生個別的馬,而不是產生一般的馬;宇宙是由千差萬別的個別事物構成,而不是由一般構成的。他還認為,一般也是客觀地存在於個別事物之中,它使一類事物區別於他類事物。可見,培根既反對唯心主義的唯實論(主張一般是先於個別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又不同於唯名論(主張個別先於一般而獨立存在,但把一般看成是主觀的),而是試圖越出經院哲學爭論的範圍,摸索新的解決途徑。
培根十分重視實驗科學,斷言只有實驗科學才能解決自然之謎。他對數學、光學、天文、地理及語言等方面都有豐富的知識,並親自進行了許多觀察和實驗,提出過不少有價值的論述和大膽的猜測(如對各種球面鏡的焦距、性質的論述和飛行機器、機動航海船、眼鏡、望遠鏡、顯微鏡的構想),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對宗教神學的統治是一個有力的打擊。但是這些想往和宗教的占星術、鍊金術混淆在一起,實驗的方法也往往與神秘主義的因素相交雜。
培根思想的唯物主義傾向和科學實驗,不僅對十三——十四世紀唯名論的興盛有巨大影響,並且對近代歐洲的自然科學和唯物主義思想發展也有重大影響。由於時代和階級的限制,培根還沒有擺脫神學世界觀的束縛。他是一個僧侶,他的革新思想往往同神權思想交織在一起,他的實驗方法也和鍊金術、占星術交織在一起。他勇敢地揭露了教會的腐化墮落,但又把希望寄托在“公正的教皇和公正的君主”身上。他的思想反映了從封建社會內部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工商業者的變革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