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B·勞克林

羅伯特·B·勞克林(RobertBettsLaughlin,1950年11月1—),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維塞利亞,美國物理學家,以研究量子霍爾效應而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B·勞克林
  • 外文名:RobertBettsLaughlin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維塞利亞
  • 出生日期:1950年11月1
  • 職業:物理學家
人物簡介,教育背景,工作經歷,所獲榮譽,談全球氣候,

人物簡介

1998年,因為發現了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量子化的霍爾效應,與德國人霍斯特·施托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一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教育背景

1972年在Berkeley大學獲得學士學位。
1978年畢業於MIT研究生院。
1979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物理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8年後,在BellLabs和LivermoreLab工作,並且在LivermoreLab完成了使他後來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關於分數量子Hall效應理論的工作。
1989年—2004年在史丹福大學任教。
2004年任韓國科學技術大學(KAIST)校長。

所獲榮譽

1986年獲得美國物理學會巴克萊獎。
1998年獲得富蘭克林學院獎章。
1998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美國人羅伯特·B·勞克林、德國人霍斯特·施托默和美籍華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崔琦,以表彰他們發現了電子在強磁場中的分數量子化的霍爾效應。

談全球氣候

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羅伯特·勞克林說,政府和普通大眾在對待氣候變化問題時應該採取更謙卑的態度。他說,地球非常古老,而且經受過很多苦難:火山爆發、洪水、流星碰撞、山脈形成“以及各種形式的災難,這些都比人為所能造成的打擊要嚴重”。然而,地球仍然活著。“它是個倖存者。”
勞克林教授在《美國學者》季刊夏季號上發表的論文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思考角度。“常識告訴我們,破壞像地球這樣古老的東西是假想比做起來容易的———就像入侵俄羅斯一樣。”他說,對地球來說,氣候變化的危機(假如稱得上危機的話)就像在公園散步一樣。
勞克林教授的建議是,放鬆。隨它去吧。“地質記錄告訴我們,當我們展望未來時,不需要為氣候問題擔心太多,”他說:“這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這是我們力不能及的。”換句話說,不管人們往地球上扔什麼,地球都會以自己的節奏和方式來將問題解決掉。
勞克林說,在討論氣候變化問題時,必須對比過去地質時期的情況。他以普通的降水為例來說明了這一點。一直以來,地球海洋的水量並沒有出現過大的變化。在地球最近的一次冰川融化中(1。5萬年以前),海平面在1萬年里每年上升1厘米———然後就不再上升。導致冰川融化所需要的熱量是所有人類文明消耗能量的10倍。
大氣中的碳過多了?其實一直都是如此。地球完全可以對付。人類為了減排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政府和個人認為他們能改變什麼,其實都是在自欺欺人。
“地球才不在乎什麼政府和立法,”勞克林寫道,“它不在乎你是不是關掉空調、冰櫃和電視機。”
“這些行動只不過是把痛苦分散到幾百年里,而對地球來說那頂多是一眨眼的工夫,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地下所有的礦物燃料現在都跑到了空氣里,沒有可供燃燒的了。”
地球會在它的海洋里分解這些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00年。在數萬年的時間裡,地球會把多餘的二氧化碳轉化為岩石,這一過程最終將使二氧化碳濃度恢復到人類史前的水平。
我們怎么知道地球會把多餘的二氧化碳變成石灰岩呢?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水平是由“一個地質調節過程決定的”。證據就是地球的岩石。
勞克林承認,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導致物種滅絕———可以找到一些例子。他舉了珊瑚的例子。但他又堅持說,讓碳在地下多保留一會兒對動物或有機體來說並不會有什麼不同。他說,真正的滅絕問題是人類的人口壓力:居住地的破壞、濫用殺蟲劑、過度捕殺、物種入侵等。分清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也許能使環保工作朝著人們能夠實現的目標努力:忘記地球,去拯救濕地;忘記行星,去拯救青蛙。
勞克林說,地球會在地質時期里自行調節氣候變化,“它不會請求誰的允許,自己也不會作出解釋”。假如地球決定,加拿大將再次成為冰天雪地,那么最好的回應就是賣掉你在加拿大的房子。“地球在不斷前進”,勞克林說。我們也應如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