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瓦爾澤

羅伯特·瓦爾澤(Robert Walser,1878年4月15日—1956年12月25日)是瑞士作家。用德語寫作。 被譽為現代德語文學奠基人,也被稱作“命運如雪的詩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羅伯特·瓦爾澤
  • 外文名:Robert Walser
  • 國籍瑞士
  • 出生地:瑞士伯爾尼州比爾
  • 出生日期:1878年4月15日 
  • 逝世日期:1956年12月25日 
  • 職業:作家
  • 代表作品:《坦納兄妹》、《助手》、《雅各布·馮·貢滕》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878年4月15日出生於瑞士伯爾尼州比爾,在德法雙語環境中長大。父親是書籍裝訂工和文具店主。瓦爾澤是8個孩子中的第七個。因家裡負擔不起學費而未能完成中學學業。1894年,母親因患情感障礙而去世。1892~1895年,在比爾的伯爾尼州銀行做學徒,後在巴塞爾工作了一段時間。中學畢業後在銀行、保險公司和出版社任職,曾任私人秘書。1895年移居德國斯圖加特,在一家出版社擔任廣告部文員,還曾嘗試成為一名演員而未果。1913年回到瑞士,最初與在精神病院擔任教師的姐姐住在一起,之後回到比爾的父親家中短暫居住,最後搬進一家酒店的閣樓房,在那裡一直住到1920年。1905年起專事文學創作。1929年後患精神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得不多次服兵役。
羅伯特·瓦爾澤
1916年底,患上精神病的兄弟恩斯特在瓦爾道療養院去世。1919年,另一位兄弟、居住在伯爾尼的地理學教授赫爾曼自殺身亡。瓦爾澤變得越來越孤獨隔絕。儘管他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大量散文,但始終難以靠自由作家的身份餬口。在此期間,從小就熱衷於散步的他開始定期進行長途徒步行走,經常晚上也會走很遠的路。1921年初,瓦爾澤搬到伯爾尼,在伯爾尼國家檔案館擔任了幾個月的臨時雇員。在此期間創作了後來失傳的小說《提奧多》。1929年初,長期遭受焦慮和幻覺困擾的瓦爾澤住進瓦爾道療養院。在那裡,他繼續寫作和發表散文。1933年,由於病情加重,他被轉移到家鄉所在州的赫里紹療養院,最終停止了寫作。1956年聖誕節,他在徒步穿越雪原時於黑里紹附近因心臟病去世。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坦納兄妹》《助手》和《雅各布·馮·貢滕》,均帶有自傳色彩。其他作品有《詩集》,中篇小說《散步》,報告文學《詩人的生活》等。
1898年在伯爾尼一家報紙上發表了6首詩,引起文學評論家弗蘭茨·布萊的注意。經布萊介紹,於1899年進入以《島嶼》雜誌為中心的青年風格派作家圈子,開始陸續在《島嶼》上發表詩歌、散文等作品。1905年夏末,在柏林完成了一個僕從培訓課程,隨後在上西里西亞的丹布勞城堡受僱了幾個月。關於服務的主題貫穿於他日後的作品中。
1906年初,回到柏林,投靠當畫家和舞美設計師的哥哥卡爾,開始接觸文學、出版商和戲劇界。在柏林期間,他完成了《坦納的兄弟姐妹》(1907)、《助手》(1908)和《雅各布·馮·貢滕》(1909)三部小說,後來被稱為“柏林三部曲”。《雅各布·馮·貢滕》是瓦爾澤小說中影響較大的一部,採取日記形式,講述一位離家出走的17歲年輕人在一所僕人學校的經歷。第一人稱敘述者在日記中的語言飄忽跳躍,既有對寄宿學校真實生活的記載,也有他自己的各種幻想和夢想的記錄。瓦爾澤本人稱這部小說是“一個發展受阻者的發展小說以及一部教育小說”。此外他還在報紙和雜誌上發表了大量散文,頗受讀者歡迎,並得到R.穆齊爾和K.圖霍爾斯基等人的稱讚。這些形式短小的散文成為他的標誌性特色。其他作品還有《散步》(1917)、《詩人的生活》(1917)和《玫瑰》(1925)等小說和大量詩歌及散文。
羅伯特·瓦爾澤

人物評價

瓦爾澤是20世紀瑞士最重要的德語作家之一,被認為是克萊斯特與卡夫卡之間缺失的一環,其寫作的典型特徵是往往在歡快俏皮的表面之下隱藏著嚴重的存在焦慮。其作品初讀似乎簡單俏皮,實際上卻含有非常現代的、精確的日常觀察,這些觀察常常會離開現實,進入一個高度人造的、自相關的形式和語言世界。在他的筆下,瑞士德語表現得迷人而清新。自20世紀60年代徹底整理出來之後,他的作品已經被視為德語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包括漢德克和賽巴爾德在內的很多當代德語作家都產生過重要影響。摩根斯坦、卡夫卡、本雅明、伯恩哈德和黑塞等作家都曾是他的崇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