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什寺塔

羅什寺塔

羅什寺塔最早建於後涼(386—402),時曾大力擴建,皆有修葺。其間於明代成為甘肅武威涼州大寺院,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

現存羅什寺塔八角十二層,高32米,全以條形方磚砌成。從下起第三、五、八層均沒門,頂部是葫蘆形的銅質寶瓶,最上層東西各有小佛龕,龕內有佛像,據說是真金的。1927年遭大地震被毀,1934年重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羅什寺塔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32米
  • 重修時間:1934年
歷史典故,羅什寺塔概況,

歷史典故

古代絲綢貿易的商路,也是佛教傳播的道路。地處絲綢之路要津的河西,在佛教東傳的歷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陸續來中國的高僧達100多人,其中很多人與涼州有關,但是關係最密切、又最負盛名的要算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於公元350年生於新疆庫車,出身在世代相國之家。祖先是印度人。他從小以精通佛學而聞名。後來到今克什米爾等地從許多名師學習和講學,研究佛經,造詣很深,一時道流西域,名播東國,被龜茲王親自從阿克蘇迎往龜茲新寺,奉為國師。西域諸王每次聽羅什講經,都是長跪座側,讓羅什踩背而登。羅什大名,傳播西域諸國。公元382年,前秦王苻堅令驍騎將軍呂光等率兵進軍西域。臨走時苻堅對呂光說:我伐龜茲,不是為了貪他的地方,而是為了得到鳩摩羅什,賢哲的人是國家的大寶。公元385年呂光破龜茲,征服西域30餘國,得鳩摩羅什和2萬多峰駱駝,滿載而歸。途經涼州,聽說苻堅“淝水之戰”遭到大敗 ,被部將姚萇所殺,便不再東進,在涼州建立了後涼國,定都姑臧(今涼州)。從此,鳩摩羅什就住在涼州,講經說法,傳播佛教達十七八年之久。他鑽研漢語,達到十分精通的程度,為他後來的翻譯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元401年,姚萇的兒子後秦國王姚興迎鳩摩羅什到長安,尊為國師。應後秦王姚興之託,開始了他的譯經事業。他在中國有弟子3000,在長安曾有數百人隨他學習譯經。他是十六國時期三大僧人(佛圖澄、釋道安、鳩摩羅什)和中國四大翻譯家(玄奘、鳩摩羅什、真諦、不空)之一。
公元409年,鳩摩羅什圓寂於長安,享年60歲。現存武威市城北大街西側的羅什寺舊址是鳩摩羅什駐錫譯經之處,羅什寺塔即為葬舌之地。1927年涼州發生大地震,寺塔被震毀,僅存其半,1934年又進行了重修。現存塔八角12層,高32米,全以條磚疊砌。從下起第3、5、8 層均設門,最上層東西有小龕,龕內有佛一尊。經過重修的羅什寺塔,今天仍巍然屹立,它象徵著武威這座古城悠久而文明的歷史。?
羅什寺塔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立項對整個羅什寺進行修復。

羅什寺塔概況

英宗正統十年二月十五日,為羅什寺院頒發了大藏經。並下了聖諭,諭中道:“刊印大藏經,頒賜天下,用廣流傳,茲以一藏,安置陝西涼州大寺院,永充供養。”此諭現完好保存於武威博物館。清康熙二十六《重修羅什寺碑記》載,經過重修的羅什寺“前後三院,煥然一新,乃五涼之福地;壯麗改觀,誠河西之勝地也”。
武威羅什寺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