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蠡港

罵蠡港

罵蠡港位於揚名鎮和蠡園鎮的交界處。“港”是指人工開挖的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罵蠡港
  • 地點:揚名鎮和蠡園鎮的交界處
  • 來由:春秋時代,吳國與越國相爭
  • 辨析:馬蠡港與罵蠡港
得名來由,地名辨析,

得名來由

春秋時代,吳國與越國相爭,越敗於吳。越王勾踐忍受恥辱,臣服吳國,暗中伺機復仇,多次召集群臣商議,勾踐採納了謀臣范蠡、文種之計,富國強兵,圖謀滅吳。
勾踐13年,文種向勾踐獻計:假稱國內發生饑荒,向吳國借糧,以此削弱吳國,並引發吳國君臣的內部矛盾。於是越王派文種為使,去吳國向吳王借糧。吳王夫差欲允準,但大臣伍子胥堅決反對,認為這樣做無異於救了狐狸,而狐狸反過來咬死雞。太宰伯喜否由於受了越國的好處,使勁地為越國說情,反而攻擊伍子胥目無君王,另有圖謀。夫差聽了伯喜否之言,借給越國稻穀一萬石。第二年,越國待稻穀登場後,精選了上等稻穀,將所還吳國的一萬石稻穀全部蒸熟後還給吳國。吳王夫差不知是計,見這批稻穀粒粒飽滿,還以為越人忠心,十分高興,便把這批稻穀發給老百姓作稻種。吳國老百姓用這批稻種播種後,均無發芽。由於耽誤了農時,當年竟顆粒無收,越國人運用此計達到了一箭雙鵰的目的,既損耗了吳的國力,又加深了伍子胥與夫差、伯喜否的矛盾。而這一事件的直接受害者吳國的老百姓,對越國人很憤恨。後來越滅吳後,范蠡知道勾踐氣量狹窄,不容功臣,因而決意退隱於江湖。
范蠡退隱後曾帶西施在五里湖一帶入內河漂泊,當地老百姓對越國人蒸熟稻穀的事還是耿耿於懷,因此在河岸上見到船上的范蠡,指責范蠡,大罵范蠡,所以後來這條河就叫“罵蠡港”,連同附近建的橋叫“罵蠡港橋”。前些年,為倡導精神文明,構建和諧社會,已改為“馬蠡港橋”,“罵蠡港”由於村鎮建設需要早已填沒,建起居民住宅。

地名辨析

馬蠡港與罵蠡港
無錫南郊有條河叫馬蠡港,通五里湖。80年代初地名普查時,有人寫信給市地名辦公室,告知該河應名罵蠡港,是因吳人罵范蠡的緣故。
戰國時,范蠡幫助越國滅了吳國,吳人對范蠡十分不滿,當吳人聞知范蠡和西施泛舟無錫溪河和五里湖時,不少人聚集在溪河兩岸大罵范蠡。據清代《常州賦》載:“仙蠡墩稍西有罵蠡港,謂吳人罵少伯於此,故名。”有詩日:“亡吳自問為誰治,罵蠡於今僅有村。”據此,這條河就取名為罵蠡港。
可是這樣一來貶低了范蠡的形象,一些浙江人對此頗為不滿,他們直接向無錫提出應更改這一地名。而無錫有關人士提出,罵蠡之事只是傳說而已。據元代《無錫志》所載,當時就叫馬蠡港,從未叫過罵蠡港,直到清代志書記載都如此。至於清《常州賦》乃文藝類文章,遠不及史志可靠。於是,無錫市在1993年將罵蠡港更名為馬蠡港。
“罵蠡港橋”新說
  位於無錫市太湖大道上的“罵蠡港橋”,可說是由市區進入蠡湖風景區的第一古蹟處,可惜的是現在已改名為“馬蠡港橋”了。
當年為什麼將此橋起名為“罵蠡港橋”呢?據當地老百姓傳說:春秋戰國時期,該處是駛入五里湖的一個港口(現湖面縮小,港口已移到金城灣),並有一座橋。
越國打敗吳國後,越國大臣范蠡帶了西施由此港口橋下乘舟駛進五里湖,然後隱入太湖。這件事被當時屬於吳國的無錫老百姓知道了,當范蠡帶著西施乘舟經過 時,無錫老百姓便站在橋上、沿港口兩岸痛罵范蠡不該用美人計害得吳國國破家亡。從此將這座橋命名為“罵蠡港橋”。
筆者以為這種說法欠妥,范蠡是越國大臣,打敗吳國後,瞞著越王勾踐私下偷帶西施出逃,這是件極為機密的事,怎會輕易讓吳國無錫老百姓知道呢?再說,處於 戰敗地位的吳國無錫百姓,怎敢大膽站在橋上港邊高聲謾罵戰勝國的大臣范蠡呢?罵得不好那是要掉腦袋的。由此可見,罵范蠡的不可能是無錫老百姓。
那么,是誰罵了范蠡呢?從有關資料上看,比較合乎情理的傳說,是范蠡的知己好友、越國大臣文種罵了范蠡。文種與范蠡當時都是越王勾踐的心腹大臣。為了復 國雪恥,他們倆盡心盡力,獻計獻策,共同幫助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勝利那天,本該高奏凱歌,返回越國,可是范蠡在長期陪伴中看透了勾踐兇險的嘴臉,決定帶西施出 逃,文種卻一直蒙在鼓裡,臨到港口上船前,范蠡才說出真相,並勸文種道: “子不記吳王之言乎?‘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士亡’。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忍辱妒功;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安樂。子今不去禍必不免!”文種是個忠 君思想極其濃厚的人,不但不聽忠告,反而氣憤地罵范蠡是個背叛君王,拋棄鄉親父老,不忠不孝的叛逆。范蠡見文種不聽勸,啟航而去。文種回到越國後,儘管忠心耿 耿,秉公辦事,但勾踐心裡還是不踏實,不放心,害怕文種居功自傲,一旦為亂,無人可制。有一天,勾踐趁文種生病,以探病為由,有意將隨身攜帶的一柄寶劍留在文種 病榻前。文種見劍匣上刻有“屬鏤”二字,心裡就明白勾踐要他自殺的用意。因為“屬鏤”這柄寶劍是吳王夫差賜給伍子胥自剄的劍。文種到這時才仰天長嘆,道:“吾不 聽范蠡之言,乃為越王所戮,豈非愚哉!”但悔之晚矣!當年范蠡挨文種罵了,可歷史證明,挨罵的范蠡並沒有錯,反而成了制陶、養魚、經商的鼻祖,流芳百世;罵人的 文種卻犯了終身遺憾之大錯,最後只得拔劍自刎。為了懷念這段充滿哲理、富有教育意義的歷史,後人將港口的那座橋定名為“罵蠡港橋”。
為了讓後代認清歷史,筆者認為“馬蠡港橋”的橋名還應該恢復“罵蠡港橋”的原名,不僅如此,還可以為了增強由市區進入五里湖第一古蹟處的氣氛,在橋邊建 一些碑亭,寫明“罵蠡港橋”的由來;橋下提供一批遊船,開闢一條從“罵蠡港橋”至蠡園的水上游線,讓遊客們在船上邊喝茶邊講范蠡西施泛舟太湖的故事,這樣,豈不 是又可使無錫增添一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