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

《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是唐代詩人薛濤創作的一組五言絕句。第一首詩敘述了詩人罰赴邊時的所見所聞,對艱苦守邊的戰兒滿懷同情;第二首警告有敵寇犯邊的深憂,傾訴了韋皋對其之不當處分。詩人富有政治遠見,關心國家安危,全詩蘊意深厚,鋒芒尖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絕句
  • 作者:薛濤
  • 作品別名:陳情上韋令公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1二首
  • 其一
    聞道邊城苦,今來到始知。
    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2
  • 其二
    黠虜3猶違命,烽煙直北愁4
    卻教嚴譴妾,不敢向松州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韋令公:韋皋,字城武,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貞元元年,為劍南西川節度使,因邊功,進檢校司徒兼中書令,隋唐以來,凡任中書令者,習稱為令公。
  2. 隴頭兒:在蜀(四川)隴(甘肅)交界處守邊的戰士。
  3. 黠(xiá)虜:狡猾的敵人,指吐蕃。貞元初,吐蕃強大,不斷侵擾蜀、隴等地。
  4. 直北愁:吐蕃當時已據青海、甘肅一帶,正當四川北部,故稱“直北愁。
  5. 松州:今四川松番縣。

白話譯文

  • 其一
曾經聽說邊城生活苦,今天到這裡才親身得知。
我羞愧於吟唱這門下曲,面對那戍守邊城的將士。
  • 其二
可恨吐蕃狂虜還違抗君命,烽煙四起北侵內地令人憂愁。
卻讓我遭到嚴勵的責罰,我滿心畏懼不敢到貶所松州。

創作背景

薛濤十六歲時,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因其詩才召她侍酒賦詩,參與幕府宴飲遊玩生活,於是薛濤入樂籍,得韋寵愛。後因宴會酒醉爭擲注子,誤傷韋皋兄之子,被韋皋罰去邊地松州,薛濤有機會了解邊塞征戍戰士的生活,有所感,寫了這兩首詩給韋皋。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第一首詩言因為詩人自己親自到了邊塞,才知道了這裡的生活之苦。女詩人同情那些征戍戰士,想唱支曲子以表慰問,但是不好意思把過去酒席宴上的曲子唱給這些戰士們。這就委婉地把將帥的花天酒地的生活和士卒艱辛的生活做了個對比,對比中帶著對邊帥奢糜生活的譏諷,也帶有對士卒們的深厚同情。這首詩,詩人用樸實的語言,對比的手法,寫出了自己感情的變化:由“聞說”到“始知”,真正了解了戰士的疾苦;由“唱”到“羞唱”門下曲,真正認識到統治者花天酒地的腐敗。作為一個被罰歌妓,這些認識不僅深刻,而且其大膽表達的勇氣也令人佩服。
第二首詩說邊塞的吐蕃屢次違命,製造事端,入侵唐朝,北方報警的烽煙傳來,真令人發愁。然而帶兵鎮守邊塞的節度使不發怒,不對付,卻對一個弱女子的小小過失,大發雷霆,嚴厲制裁,罰赴邊地。主帥不敢去松州,詩人也不敢去那敵人逞凶的松州。詩歌把邊帥對符入侵敵人和對待弱女子的態度做了對比,寫出邊帥對敵人的軟弱無能和對弱女子的濫施淫威,對比鮮明,揭露深刻,嘲諷尖銳,表現了詩人不凡的氣度和膽量。
全詩緊密結合詩人的身世遭遇,運用對比,自然而有力。第一首就己而言,從時間的發展上寫出經歷變化所帶來的思想感情上的變化。第二首就韋皋而言,從態度的不同上寫出韋皋的怯敵嚴人。前首表現了羞愧之情,寫得實在,後首表明了譴責之情,寫得嚴正。

名家點評

·楊慎《升庵詩話》:此薛濤在高駢宴上聞邊報樂府也,有諷喻而不露,得詩人之妙。使李白見之,亦當叩首,元、白流紛紛停筆,不亦宜乎?
·鐘惺《名媛詩歸》:二詩如邊城畫角,別是一番哀怨。

作者簡介

薛濤(759—831年),字洪度,長安人。幼年隨父遊宦四川,父死家貧,墮入樂籍為妓。能寫詩詞,懂音律,與白居易元稹等詩人唱和,並得各達官的重視,得脫樂籍。武元衡曾奏請授為校書郎。老年居成都浣花溪,以精製松花箋出名,號“薛濤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