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缽池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 面積:3.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6320人(2017年)
歷史沿革,面積人口,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成立缽池公社,1983年置缽池鄉。1997年,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3.4萬人,轄呂莊、山頭、毛渡、團汪4個村委會、1個果林場。2003年,轄呂莊、山頭、毛渡3個行政村。2004年末,缽池鄉面積6.55平方千米,人口6223人。2009年末,缽池鄉面積6.55平方千米、人口6858人。
面積人口
據當地官方資料顯示,下轄呂莊、山頭、毛渡、團汪4個村委會、1個果林場,面積3.8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6320人(2017年)。
經濟發展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缽池鄉黨委、政府積極主動地化解因大量征地拆遷所產生的各類民眾矛盾。2007年以來,先後落戶該鄉的今世緣酒業、淮勝電纜廠三期、九龍倉食品等16個征地拆遷項目均順利開工建設,沒有發生一起越級上訪、集訪事件。為了確保失地農民的利益,缽池鄉採取個私大戶容納一批,進區企業安置一批,市內二、三產業消化一批,“定單”培訓輸出一批,中介組織輸送一批,外出勞務人員幫帶一批的“六個一批”做法,先後輸出勞務750人,開展電動縫紉、電焊、計算機、車床等各類培訓127人次,幫助聯繫安排270人到韓泰輪胎、大通電機、安特汽車等園區企業和園林綠化、環衛等單位就業,較好地解決了失地農民的就業生活問題,進而有效地化解了因征地拆遷產生的民眾矛盾。
經濟發展
農業主產水稻、小麥和各種蔬菜,工業產品有通訊電纜、磚瓦、鋼窗、水泥製品、塑膠服裝、蔬菜等。沿淮揚路、寧連路分別建成了蘇北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
最佳化三大品牌 打造特色缽池
1998年,缽池鄉劃入開發區,通過14年的開發利用,目前耕地只有1558畝。隨著淮安綜合樞紐的規劃建設,在今後的幾年內,還將有大面積的征地拆遷。2011年,我們要結合缽池實際,注重品牌打造,在效益上做文章,大力發展好特色產業、特色經濟。同時,要將征地拆遷工作打造成一項服務特色品牌,確保項目落戶。
1、圍繞傳統產業,打造農業特色品牌。缽池在傳統產業上素有“大蘿蔔、大西瓜、大頭菜”三大品牌之稱,其中“缽池蘿蔔”已享譽省內外。隨著土地越來越少,今後,我們必須從發展高效農業入手,利用好僅有的土地,努力發展高效種植業、高效漁業、高效養殖業,要進一步的運用好現代科技、最佳化品種、精雕細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含金量,進一步提升缽池的美譽度。
2、圍繞傳統文化,打造旅遊特色品牌。缽池山有著兩千三百多年歷史,因古老傳說周靈王太子喬在缽池山煉丹築缽池山而得名,成語“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由此而來,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我們要進一步挖掘打造缽池文化,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缽池山公園、景會寺、文字藝術園、市民廣場、濕地公園風光帶,垂釣中心等景點設施,大力發展旅遊經濟,增加三產服務性收入,不斷提升缽池的知名度。
3、圍繞傳統工作,打造服務特色品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項目不斷落戶,有今後的幾年內,征地拆遷仍然是我鄉一項重點工作。我們將圍繞“又好又快”的總要求,將常規工作打造成特色工作,做到讓領導放心、讓民眾舒心。工作中,著力在“三個一”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一支過硬的拆遷隊伍,確保拉得出,打得響;完善一套有效的拆遷機制體制,確保有章可循、依法有序;營造一種和諧共進的拆遷氛圍,按照拆遷要求,做到政策宣傳到位、拆遷安置到位、規範管理到位。當前,要全力以赴,做好鄉政府置換、小鹽河、徐揚跨鐵路大橋、紅豆濕地公園二期、無錫路等新的征地拆遷任務,確保按時供地,為項目落戶提供保障,進一步打造項目服務特色品牌。
地圖信息
地址:淮安市清江浦區機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