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質和用途
通過取代試劑的選擇和工藝設計,使產品能溶於水、稀鹼溶液或有機溶劑,或具有熱塑性等性能,用來製造化學纖維、薄膜、片基、塑膠、絕緣材料、塗層、漿料、聚合
分散劑、食品添加劑和日用化工產品。纖維素衍生物的性質與
取代基的性質、葡萄糖基上三個羥基被取代的程度DS以及取代基沿
大分子鏈的分布狀態有關。由於反應的無規性,除了三個羥基都被取代(DS為 3)時可得均勻取代的產品外,在其他情況下(
均相反應或
異相反應),都得到以下三種取代位置不同和未取代的葡萄糖基的混合產品:①單取代物(DS為1,C、C或C位置被取代, 結構式見纖維素);②二取代物(DS為2,C、C,C、C或C、C位置被取代);③全取代物(DS為3)。因此,具有相同取代值的同一種纖維素衍生物的性質也可能大不相同。例如,直接酯化到DS為2的纖維素二乙酸酯不溶於
丙酮,但經完全酯化的纖維素三乙酸酯皂化所得的纖維素二乙酸酯能完全溶於丙酮中。這種取代的非均一性與
纖維素酯、醚化反應的基本規律有關。
纖維素酯化、醚化反應的基本規律 在纖維素分子中,三個
羥基在葡萄糖基中所處的位置不同,受鄰近取代基的影響和空間阻礙作用也各不相同。三個
羥基的相對酸性和離解的程度為:C>C>C在鹼性
介質中進行醚化反應時,C羥基首先反應,然後是C羥基, 最後才是C伯羥基。在酸性
介質中進行
酯化反應時,各
羥基反應的難易與醚化反應的順序相反。與體積較大的取代試劑反應時,空間阻礙作用有重要影響,空間阻礙作用較小的C
羥基比C、C羥基容易反應。
特性
纖維素是一種結晶性天然高分子,大多數酯、醚化反應是在纖維素保持固態情況下的
非均相反應,反應試劑向纖維素纖維內部的擴散狀態稱可達及度。結晶區分子間排列緊密,試劑只能擴散至結晶表面。非晶區分子間排列疏鬆,有較多的游離羥基容易同試劑接觸,可達及度較高,較易反應。通常,結晶度高、結晶尺寸大的原料,不如結晶度低、結晶尺寸小的原料容易反應。但也不完全如此,例如,結晶度較低、結晶較小的乾燥粘膠纖維的
乙醯化速率明顯地低於結晶度較高和結晶較大的棉花纖維。這是因為在乾燥過程中相鄰的高分子間產生某些
氫鍵結合點,阻礙試劑擴散所致。如果將濕潤的纖維素原料中的水分用體積較大的有機
溶劑(如乙酸、苯、
吡啶)替出後再進行乾燥,其反應性大為提高,因為乾燥並不能將溶劑全部驅出,部分體積較大的分子被誘陷於纖維素原料的“孔穴”中,形成所謂包容纖維素。已被
溶脹拉大的距離不易恢復,利於試劑擴散,促進
反應速率和反應的均一性。為此,在各種纖維素衍生物的生產過程中,都要有相應的溶脹處理。通常用水、酸或一定濃度的鹼溶液作溶脹劑。另外,具有相同物理和化學指標的溶解漿發生
化學反應的難易卻往往有很大差異,這是由於各類植物或同一植物中具有不同生化與結構機能的各種細胞的形態學因素所引起的。植物纖維的外層
初生壁阻礙試劑滲透,遲滯
化學反應,所以通常要在
製漿過程中採用相應的條件使初生壁破壞,以獲得具有較好反應性能的溶解漿。例如,甘蔗渣漿是製造粘膠纖維用漿中反應性能較差的原料,製備粘膠(纖維素黃酸鹽鹼溶液)時要比棉絨漿和木漿消耗更多的
二硫化碳,粘膠的
過濾速率卻低於用其他漿製備的粘膠。這是由於甘蔗纖維細胞的
初生壁在製漿和用常法製備
鹼纖維素工藝過程中均未能遭到應有的破壞,致使
黃化反應困難。
預
水解鹼法甘蔗渣漿纖維]和圖2[鹼浸漬後甘蔗渣漿纖維]分別為預水解鹼法甘蔗渣漿和常法鹼浸漬後甘蔗渣漿纖維表面的電鏡掃描圖像,前者仍可看到清晰的紋孔;後者雖由於鹼溶液的溶脹作用紋孔消失,但
初生壁仍包被著整個纖維。如果採用“二次浸漬”(常法浸漬後再用溶脹作用較大的稀鹼溶液進行第二次浸漬)或浸-磨(常法浸漬結合機械磨碎)工藝,則
黃化反應可順利進行,粘膠
過濾速率顯著提高。這是由於以上兩種方法均能使
初生壁剝落,露出較易反應的內層
次生壁,利於試劑滲透,改善了反應性能(圖3[二次浸漬甘蔗渣漿纖維]、圖4[浸-磨甘蔗渣漿纖維])。
近年來出現能直接溶解纖維素的
非水溶劑體系。如二甲基甲醯胺和NMMO、
二甲基亞碸和多聚甲醛以及其他
混合溶劑等,使纖維素能進行
均相反應。但上述
異相反應的某些規律不再適用。例如,製取可溶於
丙酮的纖維素二乙酸酯時,不必經纖維素三乙酸酯的水解,可直接酯化到DS為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