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纂修《長蘆鹽法志》條議
- 作者:皮錫瑞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皮錫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一、採訪。志書非可憑空結撰,必須信而有徵。頭白有期,汗青無日,皆由採訪不得不詳,太史公所謂網羅放失舊聞。志本官書體例,非可馳騁文辭。別識心裁,惟在刪並。舊志原本所無,非加採訪,不能增補。如舊志《職官》有《場官表》,續修底稿無有,必須補入。其餘人物事跡,亦須搜輯詳贍,方免缺遺之憾。
一、限斷。敘事止於何年,修志必有限斷。“至於麟止”,謂其書止於元狩獲麟之歲,以比止於西狩獲麟。續修底稿,在庚子之前。時局變遷,在庚子之後。今茲編纂,當明年限。斷從庚子,則增補尚少;直至今日,則採訪倍多。擬定庚子為止,斠若畫一。
作者簡介
皮錫瑞(1850—1908),字鹿門,湖南善化人,光緒壬午科舉人,四次會試落第後,絕意功名仕進,以講學、著述終老,最終成為晚清經學大師、教育名家。他精治《尚書》,兼攻鄭學,晚年融貫群經,創發大義,是清代今文經學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窮經究史,通達古今之變,在戊戌維新時提出“不引經書,專講史事”,以使變法跳出“康學窠臼”,又在晚清新政中倡導“善變而取法於古”,反對“全盤西化”,力圖從舊學中開啟新知。皮錫瑞從經世救時走向維新變法、由“窮愁著書”轉而“通經致用”的經歷、言行與思想,可謂晚清數十年間社會政治和學術文化變遷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