繩鏢介紹
(一) 由鏢頭和繩索所組成。其鏢頭為一般槍頭形,其後有一環,貫於一丈二尺繩索,鏢頭後可配系彩綢,也可不系彩綢。
(二) 鏢頭為圓錐形,長約四寸,後面有一孔,用三個直徑約六分的圓環與一根長約等於使鏢者身高兩倍的紗繩相連線,中間一環兩側各加一環為響環,響環上加系彩綢條,鏢尾上也有彩綢,以增添舞練時的色彩。
少林繩鏢 繩長一丈二至一丈八,鏢頭長四寸二分。
少林雙頭鏢 由一根全長九尺至一丈八尺的繩子,兩頭各聯一枝相同的鏢頭,鏢尾均配有彩綢或纓子。
繩鏢構造
繩鏢的形式不止一種,有三棱形的,有圓筒形.的,有五棱、七棱的,隨練習者的意願而定。但無論屬於哪種形式,功用完全相同。目前就最普通的三棱鏢而言。鏢由純鋼製成,長五至七寸,重約九兩。鏢身為三棱形,頭尖尾寬。尾部呈正圓,有一個鐵環扣在後端,用綿軟堅牢的繩系在環上,長約二丈至三丈。另外備一根竹管,穿在繩上,竹管的粗細剛好用手握滿,長約四寸。繩鏢的全部形狀是這樣的。平時將繩鏢拗折為四下,竹管和鏢相銜接,將四折的繩纏在腰間,用活扣扣上(切不可用死結)。繩的末端靠左腰,鏢頭與竹管懸在右腰下,以便倉猝應變時可以俯視,便於出手。只須抽開活結,左手握住繩的末端,右手握住竹管,鏢就可以應手而出了。
繩鏢練法
繩鏢的練法與別的暗器不同。因有繩的牽掣,故可利用繩的摔勁,發鏢而出。而瞄準卻很不容易。練習時先在牆上畫一對直徑一尺左右的粉筆圈作為目標,高與練習者的肩相平。練習者站在一丈五尺處。先將繩的末端繞在左腕上,或在繩的末端先挽-個小圈,套在左腕,象鞭繩等的套腕千斤索一樣。然後再用左手握住繩的上部靠近鏢頭處,相距約三尺。右手握住竹管,兩手各放在左右腰上半尺處。運用右臂的力量提鏢,使它垂直在右腰外側。然後從下往上、由前繞後,摔成圓圈。摔二三周,力量已經很足了,等到鏢到了前面,與肩平時,左手就變活把,使繩隨鏢飛出,直取目標。瞄準的地方完全在於右手握住的竹管。要它高時,就將竹管前端上昂;要它低時就將竹管前端下抑。往左往右的方法也是這樣。但是,竹管往上昂一寸,鏢所著的地方必須超過一尺以上。因此,手中一相差毫釐就不能命中目標。只是在摔鏢成圈時,必須用足手臂的全力。若不然,發鏢遲緩而力量又不足,即使打牛了也沒有作用。左手變活把時,也要略帶蓄勁,不可完全脫手。如果完全脫手,在後面的繩較長,心定會盪動,前面就不易對準目標。-鏢發出之後,無論命中與否,應當急速收回,不能遲緩。收鏢的辦法是,將左手猛力向後一抽,同時右手握住竹管,仍象發鏢時那樣摔成圓圈。不摔圓圈的話,鏢頭感受一抽動,必定折
回反向自己,造成自傷。初練時,即使目標如斗大,也很難應手而中。必須練三四個月後,才能鏢鏢打入圈中,但還不一定打在中心。然後將目標收小一圈,再下苦功練習。這樣逐漸收小,直到如銀元大小,也能如意了。於是,再練打活靶。先用銅片若干,每片直徑五寸至半寸不等,穿上線懸在細軟的樹枝上。微風吹過時,樹枝搖動,銅片也隨著動盪。這時用鏢打。如果人站在二丈外能夠做到想打哪片就中哪片的話,技術就可叫神絕了。如果還能射斷懸片的細線,那更是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了。有的人在練活靶前先練劉海灑金錢,就是將一些大小不等的錢橫嵌在木板上,用鏢射掉它們。開始,只以射掉為目標,然後要求鏢頭必中錢孔。最後則將錢豎嵌在木板上,用鏢射錢的邊緣。練過這一步後再練活靶,更是饒有興趣。這種繩鏢練習成功最多過兩年。如果練習者悟性稍佳,加之勤奮練習,一年就可成。只是發鏢的力量要看練習者的力而定,不能一慨而論。力大的人即使堅厚的衣服也能洞穿,否則只能使人傷及皮毛。
繩鏢源流
繩鏢由來已久。大約在
脫手鏢之前,而脫胎於棉繩套索。《閩小志》上說:"武藝十八,終以白打"。而白打之後,就是棉繩套索了。這種套索長九尺,兩端有圓球為墜。翻騰飛舞,借用它的纏繞之力而制敵。後來有聰明人仿照它製成了繩鏢,列入雜技,是防身的暗器。發明者是何人,發明於何時都無從考究。按我的估計,應當在宋代以前,李唐之世。那時武術界人才輩出。劍俠的記載在書中也略有可考。在這藝術興盛的時代,人才既然多,其間聰明者自然能依平日所學變化闡發。有的自成一家拳法,有的自創一種武器,別開生面,獨立門戶。所謂某家刀某家槍就是這樣來的。我之所以斷定繩鏢創始於宋代以前,並不是無稽之談。因為脫手飛鏢出自宋代的余氏,繩鏢既然發明於
脫手鏢之先,因而推斷它在宋代以前。剛發明時,這繩鏢開始也不是不作為一種利器,既能及遠、又能收回,非常便利。自從脫手鏢等暗器發明之後則又相形見絀,流傳到目前,雖未完全失傳,但所剩無幾,人們只把它當作最笨拙的武器,學習者也漸少。常見江湖賣藝的人用這作為打圓圈的工具。但也不是沒有技藝絕妙的,只是百把人中才能有一二個。以我所見,曾有-個姓董的北方人,繩鏢技術非常精練,應手中的,百無一失,確實驚人。董氏是江湖鏢客,來往於南北,向商肆討錢餬口。自從海道暢通,北方鏢局失去了依靠,相繼收業。局中鏢客也絕了衣食之門。武技高的就到處設廠收徒,以掙得一點錢財。技藝低劣的就不得不帶上一鏢一幟,游於四方餬口,沿門索討,形同乞丐。董某自言為河南衛輝人,曾經進過鏢局。後來鏢局歇業,他就流落江湖。別人問他技藝,他說:"拳腳平常,無可勝人。惟繩鏢一技,自信猶可博人一笑耳。"多事人的就拿出銀子來叫他試一試。這時天已漸黑,室中點著一盞白磁罩的煤油燈。董某拿出一枚小錢,又小又薄,傾斜地嵌在白磁罩外。笑著對眾人說,"余立二丈外,以鏢射之,可使錢落而無恙。若微損者,當償所盾,且設久為諸君壽。"說完他就站在遠處,拿出繩鏢一摔,嗤笑而出。眾人只覺得眼前一閃,細微的聲音一響,錢已應聲墜地。白磁燈罩完好無損。董某自稱平生只有這一技,因而未能在江湖上立足。據我看,繩鏢技藝達到這樣的地步,已是神化莫測,足以驚人了,而仍不能依靠它立足,江湖上身懷絕技的人之多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