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時間
繩武樓於清嘉慶年間由蘆溪十八世太學生葉處候始建,從奠基到完工,歷經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五朝,前後長達一百多年。
建築結構及特色
建築結構
樓外徑43.8米,牆厚1米,占地1056平方米,建築面積1266平方米,樓體分內,外雙環,內環一層,樓中共有72個開間。其中一二層被等分為12個各有上下開間和一個天井的獨立式住屋單元,三樓則為環樓通廊,分24個開間,屬於單元式住屋與通廊式開間相結合的模式。這種單元式住屋與通廊式開間相結合的空間布局,既有公共性又有私密性,兩全其美。樓中共有二十四個開間。
藝術特色
樓中共有二十四個開間,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富麗精工,精美絕倫。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處,無一雷同,散見於屏風、壁櫥、門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對聯,又有飛禽走獸、詩畫結合,動靜相宜,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正因為如此,繩武樓贏得了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的青睞,成為該基金會繼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佛光寺之後,在中國開發的第四個項目。平和最精美的土樓當屬繩武樓,這座在平和偏遠鄉鎮的土樓以其600多處各式各樣的雕刻贏得關注的目光和讚譽之辭。
木雕博物館
該樓共有二十四個開間,處處可見石雕、木雕、泥塑、壁畫等,富麗精工,精美絕倫。其中,僅木雕就有六百四十六處,無一雷同,散見於
屏風、壁櫥、門窗、梯手上,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對聯,又有飛禽走獸、詩畫結合,動靜相宜,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
繩武樓是一座圓樓,樓門門楣上的石樑已經斷裂,但是石刻的三個大字“繩武樓”是樓主葉處侯親自題寫的,遒勁有力,深厚沉雄。繩武樓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8—1820年),系蘆溪葉氏第十八世太學生葉處侯所建。
繩武樓精緻的雕刻藝術令人嘆為觀止,共有600多處。據傳,樓主葉處侯請來各地石、木、泥雕大師十多人精雕細琢,歷經數十年才建成。繩武樓的雕刻也就式樣各異,造型美觀,品位不凡,顯示出一種恢弘的氣勢。繩武樓的雕刻分為石雕、木雕和泥塑。圓樓大門上的石雕可稱一絕,精美的構圖章法、流暢的雕刻線條、生動的花草樹木浮雕,無不匠心獨運,美輪美輪。
旅遊價值
平和蘆溪,一個群山環抱的古老小鎮,一棵古榕從河的這一邊伸到那一邊,華蓋一般遮在整座橋的上空,橋上一排豬肉攤,橋下女人在浣衣,橋頭有一香火繚繞的小廟,女人們正合手祭拜,整個情景充滿著濃郁的小鎮風情。
離鎮區不到兩公里的地方,是一個叫作蕉路的村莊。沿著河邊的鄉村公路行走,兩邊多是一些新建的磚樓,色彩艷麗,從一座老舊的石橋轉入河的另一邊,是一排低矮的房屋和樹木,繩武樓就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從外面看來,繩武樓沒有氣派,甚至顯得有些粗陋。
繩武樓是一座圓樓,樓門門楣上的石樑已經斷裂,但是石刻的三個大字:繩武樓,孔武有力,看起來還是頗有氣勢。繩武二字典出《詩經*大雅》“繩其祖武”,意為繼承先祖業績。
繩武樓的獨特價值和無盡魅力在於內部裝飾的精美絕倫,屋瓦上、門窗上、牆壁上,到處是泥塑、石雕、木雕和壁畫,僅僅木雕就有600多處,既有人物花草、文字對聯,又有飛禽走獸、裝飾物品,詩畫結合,動靜相宜,竟無一處雷同,被專家稱為“木雕博物館”。據說早幾年,樓里的人並不知道這些東西有什麼價值,有的人甚至覺得它們被油煙燻染得黑乎乎的,實在太難看,便拆毀了事。有一天夜裡,一個小偷摸進樓里,撬走一塊門窗到外面賣了一筆大錢,這個數字經過民間傳播,形成了多種版本,每個版本都是天文般的數字,樓里的人終於明白,樓里隨便一塊木匾拿到外面都是值錢的寶貝,他們這才開始注意保護,防火防盜防小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