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灌木稀草本,單葉稀複葉,葉片全緣或有鋸齒,常不具托葉,或稀具托葉;心皮1-5 (-12),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數懸垂的胚珠;果實成熟時多為開裂的蓇葖果,稀蒴果。細胞染色體基數8或9。
葉互生,有
托葉;花兩性,5基數,輪狀排列,通常具有杯形,盤形或者壺形的花筒,形成周位花;種子無
胚乳。
下級分類
本亞科共有22屬,我國產8屬。
假升麻屬 Aruncus Adans.
白鵑梅屬 Exochorda Lindl.
繡線梅屬 Neillia D. Don
風箱果屬 Physocarpus (Cambess.) Maxim.
鮮卑花屬 Sibiraea Maxim.
珍珠梅屬 Sorbaria (Ser.) A. Br. ex Aschers.
繡線菊屬 Spiraea L.
小米空木屬 Stephanandra Sieb.
代表物種
繡線菊亞科,灌木稀草本,
單葉稀
複葉,葉片全緣或有鋸齒,常不具托葉,或稀具托葉,心皮l-5(-12),離生或基部合生,子房上位,具2至多數懸垂的
胚珠;果實成熟時多為開裂的蓇葖果,稀蒴果。
落葉灌木。枝光滑,或幼時具有細毛。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先端尖,
葉緣有缺刻狀重鋸齒。
復傘房花序生於當年直立枝頂端。花密集,密被短柔毛,花淡粉紅至深粉紅色,偶有白色。
落葉灌木,高達1.5米。叢生分枝,枝纖細面開展,呈拱狀彎曲,小枝具角棱。
單葉互生,葉披針形,先端漸尖,邊緣有鈍鋸齒,兩面無毛,葉柄短或近無柄。3-4月花葉同放,花白色,小而密集,花梗細長,3-5朵成傘形花序。
小枝細而密集,拱曲,無毛。葉菱狀披針形或菱狀長圓形,羽狀脈,緣中部以上具缺刻狀鋸齒。
傘形花序,花多且小,白色,單瓣或重瓣。花期4~5月,果熟期7月。
多年生落葉灌木,樹皮縱向剝裂,小枝稍彎曲,幼時紫紅,老時灰褐色;葉深紫色,秋季紅色,樹型直立開展。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
單葉互生,三角狀卵形至廣卵形,3-5淺裂,具復鋸齒,春季葉子金黃色,夏秋黃綠色。頂生
傘形花序,密集。5月開花,花白色,果在夏末時呈紅色。
地理分布
按照 Focke(1894) 的系統,廣義的繡線菊亞科包括22屬260餘種。間斷分布於歐、亞和美洲。 極大多數種類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地區,少數種擴展到中、南美洲。
生長習性
該亞科是屬於北溫帶分布類型,但對亞熱帶和熱帶山地氣候也能適應。
歷史演化
繡線菊屬
Spiraea是該亞科落葉類群中最原始的屬,它在早期發生趨異進化,衍生出形態各異而親緣關係密切 的不同屬,通過對我國各屬
地理分布的 分析對比,屬的分布區可歸納為5個類型。對全球繡線菊亞科
植物在世界各植物區中的屬、種數統計表明,東亞區有8屬105種,其中有96個
特有種,是該亞科植物分布最多而又最集中 地區,具有在
系統發育上處於各主要演化階段的落葉類型,因此,東亞區是全球繡線菊亞科植 物的現代分布和
分化中心,也是落葉類群發生和發展的關鍵地區。在
北美洲,從馬德雷區至落基山區一帶分布著11屬46種,均為
特有種,顯然北美洲西部也是該亞科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但可能是第二分布中心。南美洲至今保存2個較古老的常綠屬,即
Quillaja和
Kageneckia基於此,南美洲可能是繡線菊亞科某些常綠屬早期分化和發展的關鍵地區 。中國繡線菊亞科植物在東亞區占絕對優勢,有8屬82種,其中有62個
特有種,分別占該區屬 、種和特有種數的100%、82%、和65%, 這些類群分布最密集地區是在中國喜馬拉雅森林植物亞區 中的
橫斷山脈地區和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西部,這一帶是中國繡線菊亞科的現代分布和
多樣性中心,很可能是某些屬的發源地。
由此看來,繡線菊亞科的落葉屬可能起源於
勞亞古陸。據化石記載,該亞科植物的起源時間可以追溯到
白堊紀早白堊世。
主要價值
繡線菊亞科的植物有一定的耐寒性,可露地栽培。枝葉秀麗,春日開花,是美麗的觀賞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