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溪春漲

繡溪春漲

繡溪春漲,蔚為廬江八景之一,指的是繡溪河,位於廬江城內,源出青龍山南麓,常年細水慢流,匯窯埠河,經天河壩穿劉家橋,始漩洄蕩漾於鐘家壩,因水波瀲灩,水紋映日如繡,故得名為繡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繡溪春漲
  • 實質:廬江八景之一
  • 景色:繡溪河
  • 記載:《廬江縣誌》
簡介,解放以後,

簡介

歷史
繡溪春漲繡溪春漲
據清康熙光緒廬江縣誌》記載,繡溪河橫穿城內東西,與之縱橫交錯相匯合的河流諸多。
城東有文明河,舊志作新河,在城東半里,楊吳時鑿,旁引作枋河水,西流入東水關,繞學宮,出南水關,會繡溪,注於湖後內河,填塞水不入城。
文明河水源發於冶父山東南諸嶺及塔山,昔人於捧檄橋上水泛處作壩,截諸水西流,系奎方進,環繞學宮,如帶而出南水關,兵燹後復修補城垣,塞南水關,開西水關導水,由李家塘出坤申方,匯城外繡溪之水,繞西灣,歸縣河,經擲橋帶水濂洞下升仙橋,匯八字口,水勢曲折。
縣河繞城東西南,合作枋繡溪窯埠諸河水,東流至八字口,會拍笑橋河東入沙湖。
縣河自南窯埠河中字繡溪河諸水,東北流至城西角,過通濟橋下,引文明河水灣,環南流經擲橋、升仙橋,橫流會冶父西南半壁,水通捧檄橋下,匯聚合流至八字口,交拍笑橋河,東入沙湖,南達黃陂湖。
城西有七里澗,距城西七里,水出郎家山,東流與繡溪會合。
黃家澗,距城西十五里,水出郎家山,東流與繡溪匯合。
窯埠河,距城西十里,接郎家山口諸水,東流至城西匯繡溪入縣河。
昔日,每當春雨連綿,上流溝滿渠流,匯集於繡溪河,滔滔奔騰,瀰漫孫家畈柳樹埂一帶,形成“雲低岸花掩,水漲灘草沒”沼澤。
是時如晴影掠空,佇立西門城垣,可見到西山重影,淡雲飄渺,峰巒翠黛,煙雲樹木。
如遇陰雨降臨,又見遠近迷霧一團,時遮時現,煙亭霾榭,時隱時露,仿佛仙閣蓬萊
這些都是繡溪春漲烘托出的濃墨淡影,一幅動人山水寫照,因而繡溪春漲是廬江一美景。
然而,繡溪河由於水源大,出口小,河道彎曲,每當春夏之交,陰雨連綿,山洪暴發,注入繡溪河的水,一時不易排出,就泛濫淹沒這一帶大片農田。
在一朝一夕之間,這裡的廬舍村莊都頓成澤國。

解放以後

縣人民政府為了治理繡溪水患,從繡溪上流的劉家橋至西灣白家井,截彎取直拓寬,開闢一條又深又寬的大河,讓廬江西鄉諸山的水不經繡溪,徑直入縣河,直趨長江。
使昔日多災地區,變成年年確保豐收的膏腴良田。
隨著現代城市化建設,繡溪社區、繡溪商城、繡溪公園等等現代化建築群,高樓林立,鱗次櫛比
城內穿行的繡溪有的壙段已經成了被封閉的下水道,有的壙段成了小小的淌水溝。
昔日的“繡溪春漲”一景已經不會再出現了。
但是古繡溪區域內的名勝古蹟諸如周瑜墓、塔山、金剛寺、環碧公園、捧檄橋等遺蹟,依然可見。
並經過打造提升,變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諸如水濂洞文昌宮、真武觀、玉虛觀等一些名勝古蹟已經蕩然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