繜,是一個漢字。拼音為zūn zǔn,注音為ㄗㄨㄣ ㄗㄨㄣˇ ,簡體部首為糹。部外筆畫為12,是指古時婦女穿的一種褲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繜
- 拼音:zūn zǔn
- 注音:ㄗㄨㄣ ㄗㄨㄣˇ
- 部首:糹
基本信息,漢字解釋,基本字義,其它字義,方言集匯,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相關詞組,字形對比,
基本信息
部外筆畫:12
總筆畫:18
繁體部首:糸
五筆86&98:XUSF
倉頡:VFTWI
鄭碼:ZUFD
筆順編號:554444431253511124
四角號碼:28946
漢字解釋
基本字義
● 繜
zūn ㄗㄨㄣˉ
◎ 古時婦女穿的一種褲子。
其它字義
● 繜
zǔn ㄗㄨㄣˇ
◎ (~絀)古同“撙黜”,自謙退讓,如“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以畏事人。”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un1 [客英字典] zun1 zun5 [台灣四縣腔] zun1 [梅州腔] zun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繜 ·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2
《廣韻》祖昆切《集韻》租昆切,??音尊。《說文》薉貉中女子無袴,以帛為脛室,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急就篇》禪衣蔽膝布母繜。《注》黃氏曰:江東謂鷦鷯為布母。布母繜,繜,小衣也,猶犢鼻。 又《屈原·離騷注》總總猶繜繜,聚也。 又《集韻》茲損切。《荀子·不苟篇》不能,則恭敬繜絀,以事人。《注》繜,與撙同。絀,與黜同。謂自撙節貶損也。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繜薉貉中,女子無絝,以帛為脛空,用絮補核,名曰繜衣,狀如襜褕。從糸尊聲。子昆切
相關詞組
◎布母繜
bù mǔ zūn ㄅㄨˋ ㄇㄨˇ ㄗㄨㄣ
古代一種狀如圍裙的短衣。《急就篇》卷二:“襌衣蔽膝布母繜。” 顏師古 註:“布母繜者, 薉貉 女子以布為脛空(腔),用絮補核,狀如襜褕。 薉貉 者,東北之夷也。” 王應麟 補註引 黃 氏曰:“ 江 東謂鷦鷯為布母。布母繜,小衣也,猶犢鼻耳。”一說以“母繜”為詞,謂即繜衣,“布”指其質料。見《說文·糸部》“繜” 清 段玉裁 注。
◎繜絀
zūn chù ㄗㄨㄣ ㄔㄨˋ
撙節。抑制。繜,通“ 撙 ”。《荀子·不苟》:“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 楊倞 註:“繜與撙同,絀與黜同,謂自撙節貶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