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利休
- 外文名:せん の りきゅう
- 別名:千宗易(法名)、與四郎(幼名)、拋荃齋(號)
- 國籍:日本
- 民族:大和
- 出生地:堺市
- 出生日期:1522年
- 逝世日期:1591年4月21日
- 職業:茶頭
- 主要成就:確立了“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思想
參加北野大茶會,成為天下第一茶匠
人物生平,人物介紹,人物簡介,死因分析,利休七哲,人物評價,藝術形象,動漫形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1.5萬次播放
01:29
紀錄片這個人開創了日本茶道 竟然還影響了賈伯斯
千利休出身於商人家庭,幼年開始學習茶道,18歲拜武野紹鷗為師。紹鷗是珠光的再傳弟子,茶道史上承前啟後的偉大茶匠。珠光茶道的內容和形式仍然有中國茶的明顯印記,禪宗思想來自於中國,茶道具也以中國的古物(“唐物”)為主。紹鷗則通過把連歌道這一日本民族傳統藝術引入茶道,完成了茶道的民族化(他本是一位有名的連歌師)。茶道的許多內容,都是由珠光開創,並由紹鷗加以完善的。然而,紹鷗最重要的貢獻,還是他對大弟子利休的培養,利休正是站在紹鷗的肩膀上,完成了對茶道的全面革新。
1555年紹鷗去世後,利休已經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茶人,天正二年(1574年),已經制霸畿內,正在“天下布武”的征途上邁進的戰國風雲兒織田信長,聘請他做了自己的茶頭(茶道師範 )。與權力者結合,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轉折。
北野大茶會是茶道空前的盛典,可以看出當時茶風的昌盛,而這次盛會對於茶道普及的推動作用也是無庸置疑的,不管秀吉熱衷茶道的動機如何,他對日本茶道發展的重大貢獻不容抹殺 。
利休侍奉秀吉的10年,是他茶道境界不斷提升,藝術才華充分展現的黃金時期。他對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於茶道本身就是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 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諸方面的綜合文化體系,因此,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人們把利休喜愛的、體現了他的審美觀的東西以他的名 字命名,這樣的例子就有“利休柵欄”、“利休色”、“利休豆餡”、“利休饅頭”、“利休牡丹”、“利休豆腐”、“利休頭巾”、“利休木屐”、“利休扇子”、“利休緞子”等等許多,可以說,在整部日本的歷史上,迄今為止,對其民族文化藝術影響最為深遠的,非利休莫屬。茶道從珠光開始有了“道”的地位,而在利休之後,更逐漸成為了日本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代表。利休,不愧為世 界級的文化名人。
人們常說,技能臻於極致就是“道”,達於“道”者,一舉一動無不是技藝之巔,利休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他越到晚年越趨於古拙稚朴。未曾料到,這卻給他自己的命運埋下了悲劇的伏筆。
前面提到過,秀吉是個喜歡大場面,喜歡鋪張的人,可能這樣才能使他忘記自己的下賤出身,感覺到身為“天下人”的尊嚴,他對名貴茶道具近乎貪婪的追求,對地位、財富、人生享受無 止境的欲望,都與利休水火不容。雖然利休對秀吉的種種行為並沒有什麼不滿的表示,但他的內心卻對此十分鄙視,以秀吉之聰明,不可能感受不到。而利休的茶名日盛一日,聲望達於天下,隱然有壓倒秀吉之勢,也讓秀吉越來越生忌念。如果秀吉和利休一樣是個沒權沒勢的文化人,那么兩人分歧的最後,無非是分道揚鑣,不相往來。然而,不幸的是,秀吉是個統治者, 是個可以一言決斷他人生死的大傢伙,於是,利休危矣。利休的絕世辭是:
じんせいしちじゅう りきいきとつ
人生七十力囲希咄
わがこのほうけん そぶつともにころす
吾這寶剣祖佛共殺
ひっさぐる わがえぐそくのひとたち
堤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いまこのときぞ てんになげうつ
今此時ぞ天に拋
祖佛共殺,這是《臨濟錄》中的名言。利休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然保持著勇猛無畏的禪者氣概。他舉刃自向之時,雷鳴電閃,冰雹突降,仿佛蒼天有眼,在為這位有著金剛之勇的老者一壯行色。
人物介紹
千利休(日本語: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生於1522年,卒於1591年4月21日。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著名的茶道宗師,人稱茶聖。本名田中與四郎,家紋是“獨樂”。時人把他與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稱為“天下三宗匠”。
人物簡介
2.2萬次播放
03:08
紀錄片你喝的每一口抹茶背後都有他!日本茶道之父千利休與權利對抗
千利休的父親田中與兵衛在和泉國的堺經營魚鋪商家,名稱為“魚屋(ととや)”,出身於平民階層的富裕家庭。幼名叫與四郎(與四郎),法名則為宗易(そうえき)、拋筌齋(ほうせんさい)。他從小就愛好茶道,17歲拜北向道陳為師,不久向武野紹鷗學習寂茶。1540年19歲時父親與兵衛過世,同年改名為宗易,號拋筌齋。廣為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豐臣秀吉在皇宮開設茶會,向正親町天皇獻茶,並準備於此時就任關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賜“豐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賜給“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對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他因擅長茶湯成為織田信長的茶頭。信長死後,他轉而侍奉豐臣秀吉。1587年起他獨自舉辦北野大茶會等,成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時間權勢大振,但在小田原之戰後,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殺,原因不明,通說是因為大德寺山門上的木像。切腹時遺留辭世之句為: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這寶剣 祖佛共殺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時ぞ天に拋
意為:“人世七十,力圖命拙,吾這寶劍,祖佛共殺,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時才扔給上蒼”。
譯文版本2:“ 生涯七十載,砥礪復琢磨。擎此三尺劍,祖佛亦難擋!咄!咄!青鋒原是具足物,我今一擲回天去。”
死因分析
利休觸怒秀吉,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說是“大德寺三門(金毛閣)改修之際的增上慢,在樓門的二階設定自身的木像,讓秀吉從下方通過”,但是也有以下各種說法,原因仍不明。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蟄居,無意判處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釋、謝罪,更加怒觸怒秀吉,所以被命令切腹之說。
低價茶器類以高額賣出,有中飽私囊(賣僧行為)之嫌。擅自攜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缽、庭石等。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對立。秀吉希望納利休女兒為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認為是靠女兒出世”而拒絕,秀吉因此事懷恨。秀吉企圖獨占交易,利休想保護堺的權益,因此被厭惡,被捲入豐臣秀長死后豐臣政權內的政治鬥爭。
利休七哲
是千利休七位著名弟子的合稱,出自江岑宗左(逢源斎)所著的江岑夏書。
細川忠興(三齋)古田重然(織部)芝山宗綱(監物)高山重友(右近/南坊)牧村利貞(兵部)蒲生氏鄉瀨田正忠(掃部)之後出現加上織田長益(有樂齋)、千道安、荒木村重(道薰)並稱十哲的說法,另有除去千道安改列前田利長、有馬豐氏或金森長近的說法。利休也有一弟子名為宮川直秀,但並不為人熟知。
千利休,せんのりきゅう,Sen no Rikyū
織豐時代茶師,公元1522年至1591年在世。
大永二年(公元1522年)生於和泉國的堺市一個鹹魚商家庭。幼名與四郎,千與兵衛之子。天文七年(公元1538年)跟北向道陳學茶道,不久為武野紹鷗的弟子。天文九年(公元1540年)19歲時父親與兵衛死。同年改名為宗易,號拋笙齋。
弘治元年(公元1555年)利休招請武野紹鷗、今井宗久等人開設茶會,會上掛著掛牧溪的畫。其後自己開設茶會並參加他人舉辦的茶會。永祿元年(公元1558年)利休和北向道陳、今井宗久一起出席三好實休的茶會。永祿五年(公元1562年)利休和津田宗達等人開設茶會,會上掛著圓悟克勤的墨跡。水祿八年(公元1565年)松永彈正在多聞山招請利休,使用宇治橋三間的水開設茶會。元龜二年(公元1571不)利休在織田信長前點茶。天正元年(公元1573年)信長在京都妙覺寺開茶會,利休為茶頭。天正三年(公元1575年)54歲時利休正式為信長的茶頭。
天正五年(公元1577年)8月,千利休在自己家裡建立黑木茶屋。天正六年(公元1578年)信長訪問堺,參觀了利休的茶室。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在山崎建造茶室“待庵”,同年信長去世。
信長死後豐臣秀吉為繼承人。天正十一年(公元1583年)1月利休接受秀吉的邀請赴山崎參加茶會,5月為秀吉的茶頭,從此以後得到秀吉的寵愛,成為當代一大紅人。那時利休已是62歲了。
天正十九年(公元1591年)因大德寺山門上有利休的木雕像及其他原因,利休大禍臨頭。2月13日秀吉命他禁閉在界,25日被召回京都,28日留下遺揭在聚樂第茵屋町的邸宅切腹自殺。
人物評價
茶起源於中國,從中國傳到日本的茶又被當地吸收。當初茶只作為藥用,並不普遍。至平安時代飲茶開始成為一種風習,後來飲茶風曾一度衰落。茶在日本發展為茶道,這是日本獨特的一種文化。茶道被譽為“東洋精神真髓”,是日本文化的代表,是研究以茶會來修養身心以及進行社交禮儀的一種學問。
有關利休的身高,根據現存的利休の甲冑(不審庵蔵 紺糹威縫延二枚胴具足)推定為180cm。
所謂茶會就是許多人聚集在一起喝茶兼作種種餘興,當初在禪林流行,後來逐漸擴大,到南北朝便在與禪宗關係最密切的武士階級中流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