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素謠

織素謠

《織素謠》是晚唐於濆的詩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織素謠》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者姓名:於濆
  •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織素謠
貧女苦筋力,繰絲夜夜織。
萬梭為一素,世重韓娥色。
五侯初買笑,建章方落籍。
一曲古涼州,六親長血食。
勸爾畫長眉,學歌飽親戚。

作品簡析

於濆對封建社會的女性寄予了更深刻的同情。在他的四十五首詩歌作品中女性題材就有十題十一首。《織素謠》就是其中的一首比較典型的作品。此詩以民謠的形式通過對貧女和歌妓的對比抨擊當時的黑暗現實。貧女夜夜操勞,辛苦織素卻衣食無著,而由於“五侯”過著奢靡的生活,所以以聲色娛人的歌伎可以“一曲古涼州,六親長血食”。詩的最後兩句以諷刺的口吻勸貧女畫眉學歌來抨擊當時封建統治階級荒淫生活和墮落的社會風氣。
於濆生活在晚唐,在當時創作傾向趨於嘲雲戲月,刻翠粘紅,輕視社會民生的大背景下,盡力擺脫詩歌對仗、平仄、用韻等形式上的束縛,遠承《詩經》和漢魏樂府的現實主義傳統,近取杜甫元白詩歌的現實主義精神,著重從各個不同的方面揭示社會矛盾,做到了“非求宮律高,不務文字奇”(白居易寄唐生》),語言質樸無華,鋒利尖刻。此詩採用樸素的五古形式表達現實的內容,較好地發揮了民歌和古體詩通俗明快、樸實自然,無修飾、不雕琢的特點,讓讀者在樸素的語言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震撼。

作者簡介

於濆
(832-?)唐代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公元861年(鹹通二年)登進士第,曾奔走於陝西、河南、江蘇、浙江和北方邊塞等地,一生鬱郁不得其志,沉淪下僚,官終泗州判官。與劉駕曹鄴等皆不滿於當時詩壇拘守聲律、輕浮華艷的綺靡詩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其詩擅長五古,短小精悍,質樸剛健,邊塞詩也寫得深沉痛切,獨具一格。辛文房指出於濆等晚唐詩人“能反棹下流,更唱瘖俗”(《唐才子傳》)。《全唐書》錄其詩四十五首,編為一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