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繁穗莧
- 拉丁學名:Amaranthus paniculatus
- 別稱:千穗谷、西粘谷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中央種子目
- 科:莧科
- 屬:莧屬
- 分布區域:分布於美洲、亞洲、非洲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使用價值,觀賞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系,主要分布在20–3cm的土層中。莖直立,具溝棱,呈黃綠色或紅紫色,株高1–4m。葉互生,全緣,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5cm,寬2–8cm,兩面無毛。葉柄長1–15cm,綠色,疏生柔毛。葉先端尖或鈍尖,葉表面背面紫。圓錐花序甚大,頂生和膠生,由多數穗狀花序組成,直立,多分枝,頂生小花穗比側生者長;花單性,雌雄同株;苞片及小苞片鑽形,長4~6mm,白色,先端具芒尖先端急尖或尖,具小突尖;花被膜質。胞果卵形,蓋裂,種子近球形,棕黑色或黃白色,有光澤,直徑1mm左右。
生長環境
繁穗莧的適應性很強,最適於半乾旱和較溫濕的氣候,具有耐瘠薄、耐鹽鹼、耐酸特性,怕瀝澇的特點。在路旁、地邊、溝頭、崖嶺、生荒薄地及貧瘠的酸、鹼土壤都能生長。
分布範圍
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栽培。繁穗莧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能種植,在美洲從阿根廷到安第斯山脈,從瓜地馬拉到墨西哥、美國;在亞洲從伊朗、斯里蘭卡到印度,經尼泊爾到中國、蒙古、朝鮮;在非洲的衣索比亞等國也有種植。
主要價值
使用價值
用途:繁穗莧是一種產量高、適口性好的優良豬飼料。由於它的適應性強,管理方便,生長快,再生力強,是一種夏季很重要的飼料作物。
莖葉可作蔬菜;種子為糧食作物,食用或釀酒。
觀賞價值
繁穗莧栽培供觀賞。
栽培技術
繁穗莧屬耗地作物,不宜連作,連作也容易引起等病害,可與麥類或豆類飼料作物輪作。繁穗莧種子小,千粒重0.7—0.8g,播前必須精細整地,打碎土塊,以免影響出苗。整地時首先要進行深耕,創造疏鬆的土壤耕作層。深耕後整地前,每畝應施基肥。為了便於排水和灌溉,可作成1.3—1.7米寬的畦,並開好排水溝。北方春播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夏播可在6月。南方3—10月均可播種。播種量每畝0.4–0.5kg,覆土1–1.5cm。播種方式通常為壠作條播或平作條播。壠作條播一般行距50—60厘米,平條作條播行距30—40厘米。留種和作青貯的適當加寬。為了使種子分布均勻,可與覆土1—2厘米,有些地方不覆土,只撒一層草木灰,上面蓋一層稻草。這能減少水分蒸發,便於澆水,同時避免下雨時衝掉種子。還可採用育苗移栽,大面積栽培時不宜採用。 田間管理繁穗莧幼苗生長緩慢,易受雜草危害,因此要及時除草和間苗。出現1—2片真葉時進行第一次除草和間苗;出現3—4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除草和間苗。隨後進行一次追肥,每畝施硫酸銨7.5—10公斤,草木灰25—30公斤。追肥之後,進行第一次淺培土;到苗高20—30厘米時,同時定苗。定苗株距為30—40厘米。接著進行追肥和第二次培土。在第二次間苗和最後一次定苗時,要結合進行補苗。繁穗莧的利用方式可根據本地條件採用間拔法,邵分期間苗來收,間大留小,間密留稀,逐漸留成單株,最後一次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