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漕運總督部院遺址位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城區中心,是明、清兩代統管全國漕運事務的漕運總督的官署建築群,規模宏大,保存完好,布局嚴謹,列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 外文名稱:The fu guan
  • 地理位置:江蘇省淮安市
  • 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
  • 著名景點:總督漕運公署遺址
  • :213間
  • 牌坊:3座
遺址規模,歷史沿革,

遺址規模

明清的漕運總督部院位於淮安府城中心,與南面的北宋鎮淮樓、迎熏門(南門),和北面的淮安府署在同一條中軸線上。規模宏偉,占地約2萬平方米,有房213間,牌坊3座,中曰“重臣經理”,東西分別曰:“總共上國”、“專制中原”。依中軸線設大門、二門、大堂、二堂、大觀樓、淮河節樓、後院等;東側有官廳、書吏辦公處、東林書屋、正值堂、水土祠、一覽亭等;西側有官廳、百錄堂、師竹齋、來鶴軒等;在大門外東西兩側各有一座牌坊,大門對面有照壁,大門前還有元代從波斯國運來的白礬石獅子一對。大堂坐北朝南,東西長28.8米、南北寬22.8米,五開間五進,青磚地坪,有大柱34根。漕運總督衙門大堂遺址,現存有33個柱礎1860年,漕運總督署遷往15千米外的清江浦,這裡的建築逐漸廢棄。

歷史沿革

漕運總督部院從南宋乾道6年(1170年)就是官府建築,錄事陳敏興修建,元為淮安路總管府,1293年阿思重修。明洪武元年(1368年)淮安知府范中政改建為淮安府署,洪武三年(1370年)知府姚斌改為淮安衛指揮使司,成化五年(1469年)通判薛淮重修,嘉靖十六年(1537年)督御史周金在城隍廟東新建督察院,隆慶五年(1571年)知府陳文燭將此重修,萬曆七年(1579)都御史凌方翼將淮安府遷往城隍廟東,移總督漕運部院於此。
1945年10月,新四軍攻占淮安城,將大堂拆除,木材運到鹽城用作武器原料,總督部院舊址則改為擴建的葉挺體育場。只有房基、礎石仍存。
2002年8月,淮安市淮安區在舊城改造中挖掘發現了明清時期的總督漕運部院遺址,在明清遺蹟下3米處還發現有宋元代文化層。遺址被列為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在此興建了漕運總督署遺址公園,還計畫在附近建造一座中國漕運史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