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紋角鴞,。灰色的耳羽簇和面盤均較明顯,面盤四周的皺領也呈灰色並具暗褐色尖端。後頸沒有點斑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地理分布,保護級別,
基本信息
縱紋角鴞體長20一21厘米,體重110克。灰色的耳羽簇和面盤均較明顯,面盤四周的皺領也呈灰色並具暗褐色尖端。後頸沒有點斑。體色為淡灰色或淡黃褐色,具細的黑色蟲蠹狀斑和縱紋。第一枚初級飛羽上具有淡茶黃色的斑,其餘飛羽的外 上具3—4道白色橫斑。尾羽為赭灰色,具有暗褐色蟲蠹狀斑和不清晰的淡色橫斑。頦為白色,其餘下體淡黃白色,也具有暗灰褐色蟲蠹狀斑和黑色縱紋,尤其是胸部的黑色縱紋較為粗著。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徵是,它的跗跖被羽到趾部,顏色為皮黃色,具暗褐色縱紋。虹膜黃色,嘴角黃色,尖端較暗,下嘴較淡,腳灰色,爪暗角色。
縱紋角鴞在我國極為罕見,僅於1908年在附近採集到一隻雄鳥, 以後還分別在喀什和崑崙山等地有過記錄,可能是迷鳥或夏候鳥。另外在80年代還有人在山東青島的嶗山見到過,這個記錄尚待進一布證實。
縱紋角鴞棲息於低山和平原地區的農田和森林地帶,尤以低山河谷森林、耕地附近的樹叢、果園以及住宅附近的樹林中較為多見,有時也出現於有植物覆蓋的荒野和半荒漠地區,甚至在海拔2800米的亞高山地區也可以見到。一般單獨或成對,多在黃昏和夜晚活動。叫聲單調,為雙音節的聲音,經常長時間地反覆鳴叫。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小型嚙齒類和鳥類等。
繁殖為4一6月。營巢於樹洞中,也常利用鴉類的舊巢或者在牆壁洞中、建築物上營巢。每窩產卵4一6枚。雌鳥孵卵。
地理分布
分布狀況:在中國甚為罕見。於新疆西部的崑崙山脈及喀什地區有過記錄。或有繁殖。縱紋角鴞在我國極為罕見,僅於1908年在新疆西部烏什附近採集到一隻雄鳥,以後還分別在喀什和崑崙山等地有過記錄,可能是迷鳥或夏候鳥。另外在80年代還有人在山東青島的嶗山見到過,這個記錄尚待進一布證實。
保護級別
1、《華盛頓公約》CITES 瀕危等級:附錄Ⅱ,生效年代: 1997。
2、國家重點保護等級: 二級,生效年代: 1989
3.世界瀕危物種其中一種。
4.聯合國《瀕危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