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琦為陽信縣令時,將該縣若干屆縣令、縣丞、主簿、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樹在聽政堂東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觀與評議,他們對歷屆官吏作了態度鮮明的不同評價,作者認為這樣做對後世的官吏頗有警戒作用。同時表彰了吳琦的為人和政績。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縣令丞簿史題名碑記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華泉集》卷十四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邊貢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武鄉吳侯令陽信[1],以最稱。收令與丞與簿若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2],而樹之於其聽政堂之東,時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3]。
頃之,村父老十數輩,長眉曳筇杖[4],聚觀之,按其名而數焉。至某也,則瞿焉[5],曰:“是某也,真父母也。吾祖也,吾父也,嘗事焉。吾賦稅外無私征焉,吾舉室休休焉[6]。吾兒時尚及見也。今安得斯人者來焉,為父母焉。”言已,則已慨焉,歔焉[7],啜啜焉[8],泣焉。咄而思焉[9],爪其姓名弗忍移焉[10],恍焉若聆厥咳焉,蓋與坐斯人於縣堂而跪且拜焉者無以異也。又數之曰:“某也,某也。”則眾也漠焉,若弗聞焉。又數之至某也,某也,則曰:“是某也,三老役焉[11],某也者廷掾役焉[12],亦載名於斯也!”目以笑焉。又數之至某也,則出口唾焉,曰:“是吏而盜者也。”已,又瞋焉,怒焉,以杖戳焉,若將鏟其名。
無或以告野史氏[13]。野史氏喟焉,曰:“嘻!惡用是碑也乎哉!又惡用記乎哉!夫父老者之言斯盡矣。雖然,不可以不記也,亦不可以不碑也。使後之為令丞與簿若史者過而觀焉,將問之父老曰:‘某循者乎?某良者乎?為若思也?某尋而常者乎?為若笑也?某酷者也?貪者也?為若怒焉者乎?’又思之曰:‘後之父老之指吾名也,將瞋焉乎?唾焉乎?漠焉而已乎?’蓋問對之頃有感發焉,顧瞻之際有懲創焉[14],是侯之功也已。”
侯名琦,字汝器,丁丑進士[15]。其心也直以恆,其守也正以固,其政也仁以明,有父母之道焉。征最以去,予固知後之父老之觀斯碑者,將爪其姓名而思焉,泣焉,歔且慨焉,為之廟社以春秋焉,蓋不止恍焉若坐其人於縣堂而跪且拜焉而已也。
作品注釋
[1]武鄉:今山西武鄉縣。陽信:今山東陽信縣。
[2]若:及,與。
[3]正德辛巳:1521年(明武宗正德十六年)。望:農曆十五日。
[4]筇(qióng)杖:竹杖。筇,筇竹,可為杖,故杖也可稱筇。
[5]瞿(jù)焉:驚視的樣子。
[6]休休:安閒的樣子。
[7]歔(xū)焉:嘆氣的樣子。
[8]啜啜焉:哭泣抽噎的樣子。
[9]咄:表示驚詫的嘆詞。
[10]爪:這裡謂用手指指。
[11]三老:古代掌教化的鄉官。秦置鄉三老,漢並置縣三老、郡三老,幫助縣令、丞、尉推行政令。
[12]廷掾:縣的佐吏。
[13]野史氏:這裡作者自謂。
[14]顧瞻:觀看。懲創:懲戒、警惕。
[15]丁丑: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
作品賞析
此文選自《華泉集》卷十四。吳琦為陽信縣令時,將該縣若干屆縣令、縣丞、主簿、典史的名字刻在石碑上,樹在聽政堂東面,引起了父老的聚觀與評議,他們對歷屆官吏作了態度鮮明的不同評價,從讚許到怒罵都有。作者對此甚為感慨,認為這樣做對後世的官吏頗有警戒作用。同時表彰了吳琦的為人和政績,肯定他將得到人民的愛戴和懷念。文章對村父老對歷屆官吏態度的描寫,情態逼真,生動有致。文中大量運用“焉”、“也”等虛詞,表達了說話者的神態與情緒,也是很突出的。
作者簡介
邊貢(1476~1532)字庭實,自號華泉子。明代濟南歷城人。出生於官僚世家,自幼受到傳統儒學教育。1496年(弘治九年)中進士,初授太常博士,又升兵科給事中。公暇之餘浪跡于山水間,寫下大量吟詠南京一帶山水的詩歌。1531年(嘉靖十年)罷官歸故里。在濟南大明湖畔築“萬卷樓”,將一生收藏的金石書籍納於其中。不幸第二年“萬卷樓”遭火災,幾十年心血化為灰燼。邊貢仰面大哭:“甚於傷我也!”由此大病不起,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