緻密城又名“殷密城”,是中國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上古城池之一,約有五千年的歷史,北宋晚期毀陷於地震和黃濫。緻密城遺址位於今山東省汶上縣南旺湖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緻密城
- 別名:殷密城
- 地址:山東省汶上縣南旺湖區
緻密城,城,
緻密城
“經調查,這裡是上古蚩尤部落活動的中心地。據傳說,炎黃部落聯合打敗蚩尤部落後,葬蚩尤首級於緻密城,修蚩尤冢,“緻密”是為“闞”,闞城成為專祀蚩尤的“冢城”。
緻密城,中都邑治,“孔子宰中都”治在緻密城。《水經注》卷二四《汶水》引《郡國志》語:“須昌縣有緻密城,古中都也。中都本治緻密城,在今縣西三十九里。”這裡明確說明了春秋或更早時期,作為行政區劃的“中都邑”,其中心地在“緻密城”。緻密城是上古部落及其後的諸侯國“下邑”的政治中心--是“城池”,而非指“國(邑、縣)”。
汶上建置歷史久遠。《汶上縣誌》記載,汶上縣之沿革有夏商之古厥國、周魯之中都邑(治緻密城),戰國屬齊,為平陸邑,漢置東平陸縣,屬東平國,後漢因之;魏為平陸縣,屬東平郡;北齊改樂平縣;隋復曰平陸,屬兗州,唐因之;天寶初,改為中都縣;貞元十四年,改屬鄆州,宋因之;金曰汶陽縣,泰和八年改為汶上縣。另外縣誌記載,今汶上區域內出現過“闞”、“郕”、“桃”、“鄭”等古城。上古地名尚用一字,“緻密”是個例外,似乎是個形容詞,有極堅固、極秘密的意味,倒象一個口口相傳的地名。
《元和志》、《太平寰宇記》、《舊唐書》和《一統志》等記載:緻密城也稱“殷密城”,夏、商古城邑,位置在今汶上縣城西南部南旺鎮境內。
《太平寰宇記》卷二十三:“中都縣邑界有殷密古城,即古之中都國城也。”“殷密城”之謂似乎暗示這裡是殷商時期的古城池(苗族人自認為是殷商遺民)。
《水經注》:“汶水又西合為一水,西南入茂都澱(即南旺湖);淀水西南出,謂之巨野溝;又西南逕緻密城南。”南旺湖在明代擴修,成為大運河南旺分水樞紐工程之最大的“水櫃”,緻密城遂湮沒於南旺湖中。
城
有關“城”的概念,《說文解字》釋:“以盛民也,從土從成”;《春秋穀梁傳》:“城為保民為之也”;《墨子》:“城者,可以自守也”。這些概念一則說明原始的“城”的構築純粹是夯土而成,二則說明城的功能是“保民自守”;“城”的作用主要是防禦外來入侵。雖然沒有見過古代土城的修築,筆者幼年時曾見鄉鄰築房“打牆”:用大夾板密填泥土和麥秸的混合物,夯實,然後取下夾板,持寬厚的大木板用力拍打,以圖牆體緻密、房屋堅實牢固。“牆打百板還透風”的諺語(多含貶義),卻無意透露出古人築土城的不傳技藝。
歌謠中描述的“金色大城垣”在當地民間可得到印證。關於這個早已深陷南旺湖中的大城垣傳說不斷。雖然有學者對它是否存在過有疑問,但在當地百姓中卻無人不曉、無人不信它的存在,傳說充滿了神話色彩,甚至還有不少人親眼目睹過它的“再現”。
《姬氏志·闞城志》記載:“晨起者常於煙霧交加之會,見城堞宮室之狀”。據目擊者稱:日出之前,雲霧瀰漫,在煙波浩淼的南旺湖湖面上,首先出現巍巍城牆,在正前偏右方向有一座城樓,片刻,只見城門開啟,隱隱約約有不少行旅商客出入。蜃景在晨霧籠罩之中,飄飄忽忽,時隱時現,待到日出,景色慢慢變淡,直至消失,又恢復為碧波粼粼的湖面。據說這種美麗奇異的景觀和神秘的現象在五十年代還出現過兩次,民間俗稱“陷皇城”。
“陷皇城”即所謂“海市蜃樓”。“皇城”指的是什麼城?《黃帝玄女戰法》載:“黃帝攻蚩尤,三年城不下。”《通典》載:黃帝攻蚩尤“三年九戰而城不下。”蚩尤部落據城堅守,憑藉食足、兵強、城堅等有利條件,使炎部落和黃部落屢戰屢敗,後炎、黃聯合,擒殺蚩尤,迫使“八方諸侯殄服”。值得一提的是,“築城而居”在當時是蚩尤部落特有的生活方式。
其實蚩尤部落是一支穩定的農耕部落,農耕者要定居,築城而居是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南旺湖區域內早已沒有水,從這裡高低不平的地貌還能判斷出春秋大墓群的位置,而這一帶就是上古緻密城的所在地。民間所說的“皇城”應該就是“緻密城”,也就是苗族歌謠中多次提到的“直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