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是2020年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彼得•麥可•巴克。

基本介紹

  • 書名:練習共情:如何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人
  • 作者:[德] 彼得•麥可•巴克
  • 譯者:孫雁超
  •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11月1日
  • ISBN:9787547738399
  • 外文名稱:Zu Gast in Deiner Wirklichkeit Empathie als Schlüs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為什麼我們總是被別人誤解?
為什麼有的人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心理學上有一個“虛假共識效應”,即認為我們活在同一個世界裡,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有著各自不同的目標和需求,只是偶爾在一個共同的點上相聚而已。所以,同理心並不是常有的,我們只是偶爾動用一下。
本書作者是德國科隆工業大學的認證心理學家和心理學教授,他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共情是從別人那裡認識和體驗自己的能力。我們通過共情進入對方的世界,從中看到自己原本的樣子以及可能會是什麼樣。
因此,良好人際關係的關鍵在於認識我們自己。當對自己的理解越來越深入和完整時,我們對與他人關係里的種種情緒情感和想法感受也會越來越豐富和深入。
從別人那裡辨識自己,在自己這裡理解別人。

圖書目錄

前言
為什麼誤解常在?
誤會和不理解是由於我們與溝通對象處於完全不同的情境中。
1
為什麼說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 001
兩人在交流過程中都說了一些對方不喜歡的話,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2
你知道嗎,溝通效果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 015
信息是否按原有的含義被理解,只是一個機率問題。
3
為什麼說溝通是一種情緒體驗? / 025
我們絕大多數的溝通不是由語言部分決定的,而是由非語言部分。
4
人際溝通的四個維度 / 033
共同經驗越多,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
5
為什麼說溝通需要儀式感? / 047
儀式讓參與其中的人彼此影響、相互作用並對共同的情境產生共鳴。
對儀式越熟知,越有歸屬感。
6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性失明? / 057
一般而言,我們會自動關注那些對我們重要、有意義的事情。
7
為什麼會有感知偏好? / 069
我們可以有意地控制思考的方向,從而決定性地影響我們的經歷。
8
為什麼說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 077
同理心是從屬的結果,其實我們從未真正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
9
為什麼網際網路能操控我們的行為? / 089
對觀點、態度、想法和感受來說,行為是很好的預測器。
10
為什麼會有“情緒感染”? / 101
共情只能發生在一個與自己有關聯的人身上。
11
為什麼會有“曝光效應”? / 109
一個人熟悉、了解的東西,會讓他產生信任感和好感。
12
為什麼說沒有知識,就沒有感知? / 119
知識背景不同的人,可以體驗到完全不同的真實性。
13
共情:如何做出一個好的決定 / 127
共情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交能力,而是能夠從別人那裡認識和體驗自己的能力。
14
從別人那裡辨識自己,在自己這裡理解別人 / 133
無論我們在哪裡,我們遇見的始終是自己。
結語
為什麼人們總喜歡把自己的觀點強加與人? / 141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都沒有注意到他是多么受限。

作者簡介

彼得·麥可·巴克博士(Dr. Peter Michael Bak),是德國科隆工業大學的認證心理學家和心理學教授。此外,他還任教於德國及歐美其他國家的高等院校,專業領域極為廣泛,同時擔任各公司和組織機構的教練與諮詢顧問。
譯者簡介
孫雁超,青島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碩士,曾獲“魯巴教育合作項目”全額獎學金,研修於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畢業後成為高校德語教師,長期從事德語語言相關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業餘時間愛好漢德、德漢書籍文獻等的翻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