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未來展望,
歷史發展
練湖農場所在地,原是一片沼澤凹地,西晉末,廣陵相陳敏據江東,為發展農業生產,令其弟陳詣以原開家湖為基礎,引西北高驪、長山84汊之水圈築成練湖,方圓20公里。唐代永泰年間,“築堤橫截一十四里,開瀆口泄水,取湖下地作田”,從此練湖地區有了農業生產。
民國37年(1948年),以束雲章為主任委員的練湖農場浚墾委員會,興工墾殖練湖,圍墾5000餘畝,種水稻520畝,台灣麻50畝,蔬菜2畝。解放後,改為國營練湖農場。從1952年冬起,興修水利,進行農田基本建設,引進良種,糧食畝產穩步發展,1959年糧食畝產達301.5公斤。1971年以後,在栽培技術上又有了新的進展,1974年三麥畝產192公斤,1979年小麥畝產354公斤,相當於1949年的5.7倍。1985年,農場有耕地16431畝,從事農業生產的職工1120人,每人平均生產糧食7286公斤。37年來累計提供商品糧10473萬公斤,良種1167.82萬公斤。
練湖農場的稻麥良種生產久負盛名。從50年代起至90年代初,四次被定為國家級稻麥原種場。70年代以後,平均每年向社會提供稻麥良種200萬公斤以上,種子遠銷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多次受到國務院和省、部的嘉獎,十多次榮獲全國農業“模範單位”、“紅旗農場”、“先進單位”稱號。其種子生產設施和加工設備處於國內領先水平。50年代以來,農場先後接待了包括肯亞總統莫伊在內的國家元首、國際友人、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計200多批、3000多人次,同時還先後派出20多名農業專家赴坦尚尼亞、肯亞、幾內亞、喀麥隆等國家,輸出農業技術,幫助發展農業生產。
未來展望
練湖人傑地靈,歷史文化悠久。相傳是因三國東吳周瑜在此操練水軍而得名。古時候風光綺麗,景色宜人,被譽為“一邑名勝之地”,歷為名人薈萃之所。唐代名相權德輿、詩人李白,宋文帝劉義隆、愛國詩人陸游,清乾隆帝弘曆、詩人吳偉業等,都曾到此把酒賞荷,吟詩作文,為練湖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美詩篇。同時由於它“蓄水濟運”和周邊農田“灌溉之所懶”的獨特水利地位,湖之興廢為歷代王朝所重視。唐之韋損、明之海瑞、清之康熙、林則徐,民國之馬相伯、束雲章等,都曾親歷湖畔踏勘湖情,或召民整治疏浚,或集資開發以興實業。
溫暖適宜的氣候,充裕的自然資源,使場裡的農副產品品種繁多,琳琅滿目。珍珠蚌、青蝦、羅氏蝦、螃蟹等水產品和奶牛、萊茵鵝、肉鴿、肉用犬等養殖業,以及梨、桃、早園竹、花卉、草坪、速生林等種植業名聞遐邇,發展前景廣闊。
隨著形勢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工商業已成為農場經濟的大半壁江山。目前農場建有工業經濟園、農業科技園和花園住宅區三個園區,有各類工商企業110餘家,其中有美、日、韓、印尼等外資企業10餘家。橡膠密封件、氣動元件、羽絨、服裝、眼鏡、漆刷、螺旋藻等主打產品,輻射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漆刷、螺旋藻等產品還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
工商業必將成為農場經濟的未來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