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

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

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是抗日戰爭勝利時期的一隻特殊隊伍。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對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美、英隨即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當時緬甸戰場上有一支民間武裝: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異軍突起,南征北戰,積極配合中、英兩國正規部隊打擊日寇,在反侵略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值得稱讚的是全體從員不計名位,不問報酬,奮不顧身地在戰場上拼搏,不少人為抗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可惜他們的英雄事跡與貢獻至今鮮為人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
  • 外文名:Myanmar Overseas Chinese Anti-Japanese Volunteer Team
  • 時間:抗日戰爭勝利時期
  • 負責人:王楚英
成軍背景,成軍困難,經驗,時間,武裝訓練,參戰歷史,背景,經過,結果,後繼,代表人物,

成軍背景

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對美國在太平洋的重要軍事基地珍珠港發動突然襲擊,美、英隨即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狂妄的日本軍國主義者為了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妄圖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緬甸等國都變成它的殖民地,在戰爭爆發後不久就派兵進攻這些國家和地區。這些國家的人民紛紛奮起反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進行抗日鬥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軍很快侵占了越南,為了緬甸不被日軍攻占,中國準備派遣遠征軍赴緬,組建中英聯軍統帥部。與此同肘,還建議組建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協助正規軍作戰。
當時緬甸是英國的屬地,也是印度的屏障,但是駐守緬甸、印度的英軍面對日軍的強勁攻勢驚惶失措,態度消極,打算放棄緬甸,退守印度;另一方面他們歧視中國人,輕視中國軍隊,認為中國軍隊到緬甸來也起不了什麼作用。更荒唐的是英軍總司令還說,如果緬甸讓日軍占了,將來英國還可以從戰後的“和會”上把它收回來,若是讓中國軍隊來緬甸,他們肯定會賴著不走,英國人也無法把他們趕走了。因此英軍只接受一個團的中國軍隊人緬,拒絕組建英中聯軍統帥部,更不願與中國軍隊共同進行緬南會戰。他們比較熱心的事,是請中方派人組建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因為當時緬甸有一些與日軍勾結的人建立了所謂“緬甸獨立義勇軍”,為日軍收集情報,從事間諜與破壞活動,英軍總司令指望組建華僑抗日誌願隊制服這些“緬奸”,確保後方安寧。
於是經中國軍方負責人林蔚、侯騰將軍推薦,駐緬英軍總司令委派中國的聯絡參謀王楚英上尉負責組建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以下簡稱“志願隊”)。

成軍困難

經驗

組建志願隊首要困難就是隊員來自四面八方,大部分是青年學生,全隊478人,只有30人是昆明中央軍校5分校即將畢業的僑生,受過一年半軍官教育,但沒有作戰經驗;有200人是來自東南亞各地的僑生,在昆明僑務人員訓練班接受過3個月軍事訓練;其他220人是從緬甸各地華僑中招募來的身體健壯、國中文化程度、無家庭負擔的青年,只經過兩周的突擊訓練。王楚英按英軍總部的要求,參照“溫格特突擊隊”的裝備原則,將全體隊員編成3箇中隊,每隊140人,配備輕機槍9挺、衝鋒鎗36支、半自動步槍45支、手槍6支、背負式無線電話機6部;每個隊員配手榴彈6枚,指北針1支、森林砍刀1把、彈藥1個基數以及英式背包、服裝。除了3箇中隊以外,王楚英還選30名精幹、有特長的隊員編為二個特勤分隊,下轄偵察、通信和交通3個組。他經過調查了解,精心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者分別擔任中隊長、分隊長和組長,不少人經過訓練成為機智勇敢的優秀幹部,在工作與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間

組建志願隊的時間很緊迫。1941年12月16日,王楚英隨侯騰將軍到仰光後即著手此事,此後3天,各項工作基本就緒。20日下午3時,駐緬英軍參謀長哈定在侯騰等人陪同下前來檢閱並舉行授旗儀式。授旗後哈定致詞,說:“你們昨天才穿上軍裝拿到武器,只經過昨夜和今天上午短短几個小時的訓練,現在你們已經是一支軍容嚴整、動作熟練、威武雄壯的軍隊了。這應該說是你們中國人創造的奇蹟呀!我祝願你們在戰場上再創造奇蹟!”哈定話音一落,隊伍中立即爆發出“消滅日寇!爭取勝利!”的歡呼聲。

武裝訓練

志願隊建成後,王楚英奉命率全隊與中國聯絡組5名官兵及無線電台開赴靠近前線的軍事重鎮毛淡棉,同行的有英軍總教官兼聯絡官薛穆爾中校與蒙森少校等8名專業教官。21日清晨到達目的地,英軍第2旅旅長波凱準將、參謀長安德魯斯上校親到碼砂相迎。波凱熱情地表示:“你們是英中合作抗日的標誌,我歡迎你們到來,期待你們旗開得勝。”他講話後隨即命令志願隊與英籍教官們一同開赴毛淡棉以東15公里處的小鎮麥沙老駐防,限兩周內完成作戰訓練。
志願隊接受命令立即奔赴麥沙老,卸下行裝後顧不上整理內務,便在英國教官指導下進行練兵,在此後10天裡是分秒必爭、夜以繼日地嚴格訓練。
1942年元旦剛過,波凱旅長前來視察,檢查了各種兵器的實彈射擊、手榴彈投擲、土工作業與偽裝,爆破作業與掃雷,森林中行軍和露營,河流通過,偵察與警戒,伏擊與奇襲,單兵格鬥與擒拿術,傷員救護,旗語與信鴿使用等多種項目,對志願隊官兵的表現與成績頗為滿意。
隨後他向志願隊指揮官王楚英傳達了英軍總司令胡敦的指示:要求志願隊派出密探潛入泰國偵察日軍的動態和實力;派兵進駐泰緬邊境的帕羅士、高加力等要隘地點,加強警戒,嚴密搜尋,嚴防日軍間諜潛入和偷襲;另以一部分兵力衛戍毛淡棉、莫塔馬與港口地區,嚴防緬奸和日本間諜的偵察破環活動。王楚英聽取指示後表示堅決照辦,但心裡卻覺得英軍總司令把戍守邊境要隘的重任交給只有400多人的志願隊,未免有點兒戲了。

參戰歷史

背景

1月4日起,王楚英調兵遣將,派王興漢率第二中隊赴毛淡棉擔任該地區的警備工作,派柯明華、陳慶生分別率第一、三中隊赴泰緬邊境的帕羅士、高加力等地設防;又命令偵察組長錢濟民率兵進入泰國境內收集日、泰軍隊情報。布置就緒後,王楚英與第三中隊一道行軍奔向邊境。
途中,他和中隊長陳慶生走訪英軍約克郡步兵團長比爾上校,通報了志願隊將赴邊境布防的有關情況。比爾聽說有中國人來替他當前哨,非常高興,但得知志願隊是一支剛剛建成、僅受過兩周訓練的民眾武裝,又不禁大為失望,露出輕視與不信任的神色。
王楚英坦誠地告訴他:“志願隊的隊員雖然受訓時間短,缺少作戰經驗,但是士氣高昂,人人對日本侵略者懷著滿腔仇恨,抱著視死如歸、滅此朝食的決心;他們在訓練中表現出來的勇敢機智、頑強拼搏精神,使我堅信志願隊一定能打敗日軍。”最後,王楚英請比爾相信哈定將軍的論斷:“中國人善於創造奇蹟。”
事實證明,哈定與王楚英對志願隊的戰鬥力充滿信心是完全正確的。

經過

1月6日清晨,英軍17師師長史密斯率師部和裝甲營等直屬部隊由仰光來到毛淡棉,王楚英隨波凱旅長等前往晉見,向他匯報了志願隊情況和日軍動態。史密斯高興地說:“今後無論是英國人、中國人、緬甸人、印度人……我們都是一家人,是生死與共的戰友,打起仗來要同仇敵愾,密切配合,爭取勝利。”接著又用手指著王楚英說:“你王上尉今後就是我的聯絡參謀。”史密斯說完,隨即召來副參謀長、情報科長和裝甲營長與王楚英見面,要他們3人直接與王聯繫,互相配合工作。
正當他們交談之際,毛淡棉港口出現了緊急情況:日本間諜企圖炸毀英軍大型運輸艦“奧馬哈”號。
這天一早,“奧馬哈”號滿載英17師數千官兵抵達毛淡棉,此時正徐徐向碼頭靠近;負責保衛工作的志願隊第二隊隊長王興漢駕駛快艇在港內巡查,忽然發現兩個形跡可疑的人劃著名舢板急速地向“奧馬哈”號運輸艦衝去,立刻命令快艇前往攔戴。舢板上的兩個人見勢不妙便跳入水中拚命游向運輸艦。王興漢一面派人登上舢板進行搜查,一面加速快艇追捕嫌疑分子。轉眼之間趕上了,幾名隊員奮不顧身地躍入水裡同那兩個人進行激烈搏鬥,把他們擒獲。返回港口後從他們身上搜出一包安裝了引爆器的磁性可塑炸藥,另從舢板上也查出兩包同樣的炸藥。
經過審訊,確認兩名間諜都是為日軍效力的“緬甸獨立義勇軍”骨幹分子,上月從泰國潛入毛淡棉,同行者共6人,包括4名緬甸人和兩名日本人,攜有一部無線電台,在莫塔馬街上開了一家電器行作掩護,那兩名日本間諜是頭頭。他們的任務是負責蒐集軍事情報,布置兩個緬奸炸毀英國軍艦,破壞港區碼頭設施。
王楚英當機立斷,命令王興漢利用兩名緬奸引路,儘快抓住其餘4名間諜並搜繳電台。不久,在甩器行樓上發報的兩名、日本間諜就被當場逮個正著,其電台、密碼本、電報底稿與手槍等物被全部繳獲。另外兩名緬奸在逃,王興漢派人繼續追捕。
志願隊這次行動一舉破辣了潛伏在毛淡棉的日軍情報站,粉碎了日本間諜企圖炸毀英軍大型運輸艦“奧馬哈”的陰謀,從而保護了船上英17師數千官兵的生命安全。該師師長史密斯激動地說:“這是華僑志願隊給英17師的見面厚禮。”英軍總司令胡敦等高級將領聞訊後也十分高興,從此比較重視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對中國人開始刮目相看了。
抗日誌願隊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收集軍事情報。王楚英派遣了偵察組長錢濟民與多名隊員深入泰國偵察日軍動態與實力,不久他們就用信鴿從敵後發回大量情報,為英軍與志願隊制定作戰計畫提供了重要依據。
1月13日凌晨,第二隊隊長陳慶生向王楚英報告說:“在帕羅士以東丹那沙林河對岸,發現日軍出沒。”王楚英立即命令陳慶生在帕羅士設定埋伏,出其不意地對敵人實行突然襲擊,然後迅速向密沙轉移,利用那裡的複雜地形再次設伏。
拂曉後,日軍約一個排渡過丹那沙林河後向帕羅士方向前進,陳慶生放過幾個走在前面的搜尋兵,待其主力進入伏擊圈時,立即命令隱藏在路旁的戰士開火,同時引爆埋在地下的集束手榴彈和地雷。日軍被炸得暈頭轉向哇哇亂叫,有些還沒反應過來就中彈倒地,另一些未被擊中者和輕傷員舉槍反擊,但在志願隊猛烈火力猝然集中轟擊下支持不住,紛紛奪路逃入茫茫林海,丟下了28具屍體和輕機槍兩挺、步槍14支、擲彈筒兩個。從未上過戰場的華僑抗日誌願隊首戰告捷,在英軍之前打響了保衛緬甸戰役第一槍,滅了敵人威風,鼓舞了士氣,受到英軍與緬甸人民的讚揚。
兩天以後,陳慶生又指揮所部在密沙伏擊日軍一個排,打死11人,生俘2人,繳獲輕機槍1挺、步槍6支,創造了3天之內兩戰兩捷的戰績。
不久,王楚英奉命率領志願隊在泰緬邊境擔負起更為艱巨的戰鬥任務。
當時,日軍在邊境聚集重兵準備侵入緬甸,英軍統帥韋維爾卻認為這個地區岡巒重疊,綿延千里,密林浩瀚,荊棘叢生,既無路徑,更沒人煙,是無法通過的“絕地”,因此不主張派英軍大部隊防守,於是其部下英17師師長史密斯便決定讓志願隊“替英軍打頭陣”。志願隊出發時他親自前來送行,熱情洋溢地說:“戰友們,我等著你們再打勝仗的好訊息!”戰士們鬥志昂揚,齊聲高呼口號:“消滅日本鬼子”、“勝利一定是我們的”、“再見吧將軍,等著我們的好訊息”。
當天下午,部隊趕到了緬甸邊境重地高加力。第二天拂曉,王楚英率兩個中隊由高加力出發向距離日軍基地不到100公里的密亞華迪前進。他發現此處地形險要,高山環抱、不見天日的密林之中竟有一塊四面邊長各約百餘米的平坦空地,其南面緊挨著一個大水塘,高山上的溪水雨水匯集到這水塘里,經南面的懸崖向深谷傾瀉而下,形成一道落差巨大的瀑布,響聲如雷,蔚為壯觀。根據敵情分析,這是日軍入緬的必由之路,於是王楚英決定安排4個分隊在此設伏。
一切準備妥當後,前方偵察報告說:距此約10公里處發現日軍百餘人,正分段揮刀砍伐森林中的藤蔓荊棘,開闢道路向我軍埋伏方向前進。下午2點剛過,隱蔽在一棵大榕樹上的王楚英和第一隊隊長柯明華,看見日軍十多人手執砍刀,汗流浹背地在東面山坡上奮力開路,慢慢地向前挪動,大約20分鐘後全部走進林中空地,隨後成散兵隊形,在空地四周進行搜尋,未發現情況才向主力部隊發出訊號。
又過了30多分鐘,日軍約150餘人陸續進人空地。突然出現的一塊平坦的空地和陽光,讓他們掛滿汗水的臉上綻開了笑容。一名軍官命令兩個班的:亡兵到空地東、西、北三面擔任警戒,其餘日軍準備休息。王楚英和柯明華看得清楚,立即瞄準了日軍幾名軍官,扣動了於中衝鋒鎗的扳機,槍槍命中,將日軍打倒在地。與此同時,埋伏在周圍的輕機槍、衝鋒鎗、半自動步槍一齊開火,地雷和集束手榴彈也連續引爆。頓刻之間,槍聲、地雷爆炸聲響徹雲霄,震盪山林,日軍官兵非死即傷,亂成一團,只有極少數人逃入林中。
這場伏擊僅用20分鐘便結束戰鬥,打掃戰場後統計,共擊斃日軍工兵隊長星光少佐、藤田大尉、上村中尉以下107人,擊傷谷川中尉和吉田少尉以下29人;繳獲輕機槍10挺,騎槍75支、手槍5支,軍刀140把。這支日軍先頭部隊可以說是全軍覆沒。

結果

戰鬥結束後,王楚英立即將勝利的好訊息電告英17師師長史密斯,並請求他批准志願隊向象山主峰挺進,迎擊日軍後續部隊。不料英軍總司令胡敦擔心現時據守高加力的英軍17師16旅如果固守該地抵抗日軍,將會無法撤退甚至被日軍殲滅,因此他命令16旅向巴安撤退,並指示志願隊“應隨16旅後退,不必進入敵後”。於是志願隊只好奉命行動,作為後衛,掩護16旅於1月23日退出高加力去守巴安。
從此英軍步步後撤,2月23日,英17師(包括16旅)在師長史密斯率領下剛剛退到錫當河東岸重鎮莫克貝林;日軍第33、35師團跟蹤而至,將其團團圍住,並以強力部隊猛攻錫當河上的大橋,企圖切斷英17師最後一條退路。守橋的英軍約克郡團在團長比爾指揮下打退了敵軍幾次進攻,但終因對方火力猛烈,攻勢強勁,比爾無法堅守,下令炸毀了大僑,遂使被日軍圍困在莫克貝林的英17師陷於絕境。
在此緊急關頭,志願隊指揮官王楚英與英16旅旅長瓊斯準將、裝甲營營長派生少校一道冒著危險沖人莫克貝林,與史密斯師長研究出一個方案,由派牛和王楚英具體執行。
經過一番準備,他們兩人親自駕駛裝甲車在炮火掩護下開足馬力帶頭向日軍陣地猛衝過去,58輛,裝甲車和志願隊官兵緊隨其後奮勇進攻,打得日軍措手不及,抱頭鼠竄,被迫後退五六里,其包圍圈打開了一個大缺口,史密斯和瓊斯帶領部隊突圍而出,渡過到錫當河西岸,生還者3328人。派生和王楚英稍後也帶著裝甲車營和志願隊官兵846人棄車泅渡過河,帶回了電台和各種武器。
事後英國政府將勳章授予派生和王楚英,表彰他們在莫克貝林戰役中的突出功績,他們的部下也人人受到獎勵。一周后,王楚英在臘戍機場見到英軍統帥韋維爾,其部屬馬丁少將向他介紹說:“這就是在錫當河勇救英軍突出重圍的志願隊長。”韋維爾緊緊握住王楚英的手說:“你們中國人是好樣的,我和英軍將士忠心感謝你。”

後繼

3月11日,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參謀長史迪威將軍奉命到緬甸指揮作戰,調王楚英擔任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長,中國遠征軍、的蔡上校接替他領導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兩月後,英軍與中國軍隊撤往印度,英國軍官溫格特接管志願隊,他將柯明華的第一中派往明京山區,王興漢的第二中隊派往八莫地區,陳慶生的第三中隊派往撣邦高原,要求各隊在敵後開展游擊戰。此後,志願隊的官兵們浴血苦戰,遭到日軍的瘋狂圍剿,許多戰士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柯明華、王興漢和陳慶生先後光榮犧牲。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王興漢烈士的忠骸入葬雲南騰衝國殤墓園,柯明華、陳慶生兩位烈士的忠骸至今沒有找到。當年志願隊18歲的指揮官王楚英如今已經,年逾80。他堅信: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全體戰士為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貢獻不可磨滅,烈士們的崇高精神永垂不朽!

代表人物

王楚英,1923年11月出生於湖北黃梅縣,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時,他只有14歲,還在中學讀書,便懷著強烈的愛國熱情毅然報名參軍,在十八軍軍乾班受訓一個月後被分配到十一師三十三旅旅部任準尉譯電員。8月13日,日本侵略軍向上海發動大規模進攻,14歲的王楚英隨部隊趕赴前線參戰。在戰鬥中王楚英代理排長。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日軍坦克與步兵的猛烈炮火毫無懼色,奮不顧身地率領全排士兵頑強抵抗,在十分危急的情況下擊退了日軍的多次進攻,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十八軍軍長羅卓英稱讚王楚英是“不怕死、能打仗的娃娃排長”。此後“娃娃排長”一詞在十八軍內便成了他的代名詞。
1939年王楚英被派往軍校學習。1941年春從中央軍校17期炮科畢業後到雲南文山任五十四軍軍長黃維的機要參謀兼特務連長,同年8月調任軍委會駐滇參謀團團長林蔚將軍的機要參謀。12月15日隨中國駐印緬軍事代表侯騰人緬,任英十七師聯絡參謀,同時承擔起組建緬甸華僑抗日誌願隊的重任,志願隊建成後又被任命為該隊指揮官(隊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