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

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

《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是依託中南大學,由黃紅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黃紅軍
  • 依託單位:中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隨著當今世界對金屬需求量的不斷增大和迫於環境對加工業的壓力,冶金爐渣的高效回收利用成為重點研究方向。含銅爐渣作為一種重要的有色二次資源,如含有Cu,Fe,Pb,Zn及極少量的貴金屬金,銀。而爐渣中的銅品位較高,有必要尋求高效、低耗的方法進行有價金屬的綜合回收。但銅渣性質極其複雜,主要受入爐銅精礦性質、冶煉操作條件和爐渣冷卻制度等影響,回收與分離有價金屬極其困難。開展含銅爐渣晶相控制對浮選效率的影響基礎理論研究,揭示爐渣冷卻結晶機理,採用緩冷控制技術最佳化入選爐渣有用金屬的晶化程度和粒度嵌布及其它晶體性質,實現晶相調控,並結合選擇性碎解- - 多段磨礦- - 多段選別工藝,形成含銅爐渣晶相調控高效浮選技術,獲得優良選礦技術指標,為銅渣綜合回收利用提供重要的有效途徑。同時,為在國內銅冶煉企業含銅爐渣回收利用中的套用,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

結題摘要

含銅爐渣作為一種重要的有色二次資源,有必要尋求高效、低耗的方法進行有價金屬的綜合回收。但銅渣性質極其複雜,主要受入爐銅精礦性質、冶煉操作條件和爐渣冷卻制度等影響,回收與分離有價金屬極其困難。爐渣高效綜合利用研究具有重要現實和理論意義。本項目開展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研究主要內容包括: (1) 針對三種含銅爐渣即諾蘭達爐渣、轉爐渣和電爐貧化渣等各自不同特點,進行工藝礦物學性質研究,掌握了礦物組成含量及化學成分、主要礦物特徵及嵌布關係、銅、鐵及其他有價金屬賦存狀態及粒度特性及分布情況等,查清了爐渣的主要工藝礦物學性質,為爐渣高效選礦提供必要條件。 (2)以諾蘭達銅爐渣、電爐貧化渣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磨礦實驗研究,確定了最佳磨礦工藝參數;篩選了高效爐渣的浮選捕收劑、調整劑,重點考察了重選、磁選和浮選不同選礦方法的高效性,最佳化了選銅工藝流程,獲得良好選礦指標。重點考查了轉爐渣選銅工藝流程試驗,按照一段粗選再磨後篩分三次掃選的工藝流程進行轉爐渣浮選實驗,最終獲得了品位36.57%,回收率94.74%的銅精礦,開發出適應於複雜含銅爐渣的高效選礦綜合回收新工藝技術。 (3)藉助高溫粘度測試儀、表面張力儀及其它現代測試分析手段,進行了爐渣冷卻結晶機理的分析和研究。對比不同冷卻方式及其冷卻制度,尋找出有利於銅顆粒結晶的冶金條件,即採用緩冷制度,爐渣中銅顆粒粗化有利於銅選礦回收。此外,通過添加一些調整劑,調控爐渣成渣鹼度,有利於銅顆粒的結晶。同時,考察了浮選體系下金屬銅表面潤濕性及黃銅礦顆粒與氣泡相互作用,為開發含銅爐渣的高效選礦綜合回收新工藝提供理論依據。通過緩冷過程中晶相控制對銅渣浮選效率影響的基礎研究,研究含銅爐渣緩冷控制技術,最佳化入選爐渣有用金屬的晶化程度和粒度嵌布及其它晶體性質,使之與浮選對含銅爐渣的要求相匹配,為高效回收銅資源提供可靠工藝礦物學性質基礎;同時,充分利用含銅爐渣原料的粒度分布特徵,通過添加選擇性助磨劑,採用選擇性碎解結合多段磨礦、多段選別、中礦再磨再選,以提供適宜浮選粒度。結合浮選工藝流程及藥劑制度的研究,開發出適應於複雜含銅爐渣晶相調控清潔浮選新技術。為含銅爐渣再資源產業化和無尾選礦建立示範平台,對國民經濟和科技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