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程式定向

編譯程式定向,即編譯程式指令,在計算機科學中,一個編譯程式指令是由程式師嵌入於原始代碼的數據,以告知編譯器如何編譯,其他原始代碼則告知編譯器應當編譯什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編譯程式定向
  • 外文名:compiler directive
簡介,舉例,編譯器,

簡介

計算機科學中,一個編譯程式指令是由程式師嵌入於原始代碼的數據,以告知編譯器如何編譯,其他原始代碼則告知編譯器應當編譯什麼

舉例

  • 一個編譯器指導指令(compiler directive)可以告知編譯器在查核數組索引時的範疇,或者信任程式師尚未編譯的代碼,以免導致編譯錯誤。
  • 在C程式語言中,使用“#include”的預處理器指導(preprocessor directive)可以告知編譯器在此處插入其他的純文字檔。
  • 在一些C程式語言中可以用#pragma once來建構,效用特性上近似於Include防範。
在Ada程式語言中,編譯程式指令也被稱為編譯控制指令pragmas,"pragmatic information"的簡稱),在其他程式語言中(如Turbo Pascal)則稱為意義性意見significant comments)。
舉例而言strict- Perl的指導指令(pragma)用來限定不安全的建構。

編譯器

編譯器(compiler),是一種電腦程式,它會將用某種程式語言寫成的原始碼(原始語言),轉換成另一種程式語言(目標語言)。
它主要的目的是將便於人編寫、閱讀、維護的高級計算機語言所寫作的原始碼程式,翻譯為計算機能解讀、運行的低階機器語言的程式,也就是執行檔。編譯器將原始程式(source program)作為輸入,翻譯產生使用目標語言(target language)的等價程式。原始碼一般為高階語言(High-level language),如Pascal、C、C++、C# 、Java等,而目標語言則是彙編語言或目標機器的目標代碼(Object code),有時也稱作機器代碼(Machine code)。
一個現代編譯器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
原始碼(source code)→預處理器(preprocessor)→編譯器(compiler)→彙編程式(assembler)→目標代碼(object code)→連結器(Linker)→執行檔(executables), 最後打包好的檔案就可以給計算機去判讀運行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