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毛太行花

緣毛太行花

緣毛太行花(學名:Taihangia rupestris Yu et Li var. ciliata Yu et Li)是薔薇科,太行花屬太行花的變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粗壯,根深長,花葶無毛或有時被稀疏柔毛,高可達15厘米,葶上無葉,葉片呈心狀卵形,稀三角卵形,大多數基部呈微心形,邊緣鋸齒常較多而深,稀有時微淺裂,顯著具緣毛,葉柄顯著被疏柔毛。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花雄性和兩性同株或異株,單生花葶頂端,萼片淺綠色或常帶紫色,花瓣白色,著生在萼筒邊緣;雌蕊多數,花托在果時延長,纖細柱狀,瘦果被疏柔毛,5-6月開花。

分布於中國河北南部。生長在海拔1000-1200米的陰坡山崖石壁上。

緣毛太行花的植物體內富含黃酮,是寶貴的藥用植物。緣毛太行無地上莖,株型低矮且整齊;屬於觀花觀葉植物,具有較高的園林套用價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根深長,伸入石縫中有時達地上部分4-5倍。花葶無毛或有時被稀疏柔毛,高4-15厘米,葶上無葉,僅有1-5枚對生或互生的苞片,苞片3裂,裂片帶狀披針形,無毛。葉片呈心狀卵形,稀三角卵形,大多數基部呈微心形,邊緣鋸齒常較多而深,稀有時微淺裂,顯著具緣毛,葉柄顯著被疏柔毛。稀有時葉柄上部有l-2極小的裂片,卵形或橢圓形,長2.5-10厘米,寬2-8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截形或圓形,稀闊楔形,邊緣有粗大鈍齒或波狀圓齒,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幾無毛或在葉基部脈上有極稀疏柔毛;葉柄長2.5-10厘米,無毛或被稀疏柔毛。
花雄性和兩性同株或異株,單生花葶頂端,稀2朵,花開放時直徑3-4.5厘米;萼筒陀螺形,無毛,萼片淺綠色或常帶紫色,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急尖至漸尖;花瓣白色,倒卵狀橢圓形,頂端圓鈍;雄蕊多數,著生在萼筒邊緣;雌蕊多數,被疏柔毛,螺旋狀著生在花托上,在雄花中數目較少,不發育且無毛;花柱被短柔毛(毛長約0.2毫米),延長達14-16毫米,僅頂端無毛,柱頭略擴大;花托在果時延長,達10毫米,纖細柱狀,直徑約1毫米。瘦果長3-4毫米,被疏柔毛(毛長0.5毫米)。花果期5-6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南部。生長在海拔1000-1200米的陰坡山崖石壁上。
緣毛太行花緣毛太行花

繁殖方法

生根培養:高濃度生長素和低濃度細胞分裂素的組合有利於形成壯苗,易於生根,這在本試驗中亦得到驗證,如本試驗中最有利於緣毛太行花組培苗生根的培養基配方是1/2MS+0.2毫克/升IBA。此外,生根培養基本培養基為1/2MS培養基,使培養基中無機鹽和蔗糖濃度減少一半,有利於刺激小植株自身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由異養型向自養型過渡。因此,緣毛太行花能較好地生根,對水分脅迫和疾病的抗性也會有所增強,植株可能表現出生長遲緩。
馴化移栽:對緣毛太行花組培苗移栽前進行3d的開瓶煉苗,可使組培苗葉片氣孔的關閉功能得到明顯恢復。緣毛太行花組培苗經煉苗移栽在蛭石支撐的基質中,即使移栽後不噴霧、不灑水亦不覆膜,成活率也可達到76.7%。

主要價值

科研價值:屬古老的孑遺種,含有原始二倍體基因,“在植物起源進化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植物從木本到草本進化的一個連線點”,在對於闡明薔薇科某些類群的起源和演化問題等課題研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緣毛太行花緣毛太行花
藥用價值:緣毛太行花的植物體內富含黃酮,是藥用植物。
園林價值:緣毛太行花株高僅10厘米左右,無地上莖,株型低矮且整齊;葉基生,葉片墨綠油亮而美觀,花色潔白素雅而美麗,屬於觀花觀葉植物,具有較高的園林套用價值。

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中國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1984年7月公布《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Ⅱ級。
該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極危 (CR)。
保護現狀:殘存於太行山區南部河北省武安縣的二個相距10-15公里的地點,呈疏散孤立分布,所占面積狹小,植株稀少,處於和太行花同樣的生境和瀕危境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