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詔“初算緡錢”,對商人的財產進行徵稅,自此,“緡錢”即作為計稅單位登上歷史舞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緡錢
- 發音:mín qián
- 釋義:用繩穿連成串的錢
- 屬性:詞語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詔“初算緡錢”,對商人的財產進行徵稅,自此,“緡錢”即作為計稅單位登上歷史舞台。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下詔“初算緡錢”,對商人的財產進行徵稅,自此,“緡錢”即作為計稅單位登上歷史舞台。...
緡,讀mín,繩子的一種,用於將物品串聯起來。本義為:古代穿銅錢用的繩子或者釣魚繩。同時,緡也是中國姓氏之一。夏有“有緡國”,為夏桀所滅;商周有緡邑,屬宋,...
緡錢稅,對商人手中積存的緡錢及貨物所征的稅。緡為絲繩,用以貫錢,一千錢一貫,緡錢稅就是按貫徵稅。 漢武帝時期對外用兵,軍費開支很大,國家財政陷入入不敷...
緡錢狀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較小,平均直徑1~5微米,厚0.5~1.5微米...... 緡錢狀在正常情況下,血小板較小,平均直徑1~5微米,厚0.5~1.5微米 ...
算緡錢,讀音是suàn mín qián,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為漢 代所行稅法之一。...... 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計稅單位。《漢書·武帝紀》:“﹝ 元狩 ...
算緡,亦稱“算緡錢”。西漢初年所行稅法之一,對商人、手工業者、高利貸者和車船所征的賦稅。課稅對象為商品或資產,“緡錢”為貨幣和計稅單位——1緡為1貫,1...
以及其他雖無市籍而從事商業以謀取利潤者,都要根據資產多少編造名冊,呈交官府,作為徵稅的依據,稅額為“率緡錢二千而算一”,即每二千錢納稅一算(一百二十錢)...
商賈中家以上都因此破產,武帝將沒收的緡錢分配給各個部門。水衡﹑少府﹑太僕﹑大農等機構設定農官,分別經營沒收的郡縣土地。沒收的奴婢則主要用於飼養狗馬禽獸和在...
郡國頗被災害,貧民無產業者,募徙廣饒之地。陛下損膳省用,出禁錢以振元元寬貸賦,而民不齊出於南畝。商賈滋眾,貧者蓄積無有,皆仰縣官。異時算軺車賈人,緡...
詞語解釋 (1).付出錢財。1《史記·平準書》:“天子既下緡錢令而尊 卜式 ,百姓終莫分財佐縣官。”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文》:“整 復雲, 寅( 劉寅...
諸賈人末作貰貸賣買,居邑稽諸物,及商以取利者,雖無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緡錢二千而一算。諸作有租及鑄,率緡錢四千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邊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