緝捕心理

緝捕心理

緝捕心理是指在緝捕中反映出來的心理活動規律及,變化情況。它的突出特點是偵查人員的心理活動和緝捕行動,每時每刻都在根據被緝捕對象的心理變化、行為特點、逃竄方向而不斷的調節或重新確定,以適應緝捕任務需要。了解和掌握緝捕過程中的心理活動規律是順利完成緝捕任務的重要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緝捕心理
  • 產生:緝捕中
  • 特點:時刻調整變化
影響,潛逃心理,

影響

犯罪性質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
犯罪性質是犯罪事實的核心,它關係到對犯罪人刑罰的輕重,因此,犯罪性質對犯罪人的心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犯罪性質越嚴重,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越強,即使是累犯、慣犯,也免不了提心掉膽。如果犯罪性質較輕,犯罪人自以為即使一旦被抓獲,後果也不會十分嚴重,其心理的緊張和恐懼程度就會降低,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就較弱。
偵查活動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
偵查活動的目的與犯罪人逃避刑罰制裁的目的是相對立的。犯罪人的犯罪行為能否得到掩蓋,取決於公安、司法機關偵查工作的進展。一般地說,如果案件未被立案,或犯罪人自以為自己不是懷疑對象時,其緊張情緒就會有所緩解。反之,在犯罪人預感到自己已成為偵查對象時,就會出現緊張惶恐情緒;當犯罪人查覺罪行已經暴露,偵查機關正在對其緝捕時,其緊張、畏罪、恐懼心理就更強。偵查工作的進展越大,對他們的刺激就越強,心理波動就越激烈,其反常行為也就越多。
犯罪過程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
犯罪人在作案後,對犯罪過程會記憶猶新,經常自覺或不自覺地回想整個作案過程,分析作案時在現場是否留下了痕跡,有沒有露出破綻。因對自己作案過程的評價不同,犯罪人作案後的反應也不同:認為極有可能敗露的,犯罪入會極度恐懼,因而外逃或加緊進行反偵查活動;認為作案手段高明,不會敗露的,則表現為滿足和得意。
人際交往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
人際交往對犯罪人的心理狀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首先,通過交往,能夠改變犯罪人對案件的看法。犯罪人為逃避偵查,便經常通過人際交往了解案件的偵查情況和人們的看法,以此來滿足自己反偵查心理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其次,犯罪人通過人際交往,還能改變其對犯罪行為的評價。犯罪人作案後,如果受到一些人的鼓勵、包庇,其緊張心理會減輕,而僥倖心理則相應地加強;如果受到社會譴責性評價的影響,犯罪人啟動良知和罪責感,對自己的犯罪行為作出了否定的評價,因而產生自首、自殺或不再犯罪的心理傾向。
犯罪人個性特點對犯罪人心理的影響
首先,因犯罪經歷不同,犯罪人對外界反應也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偶犯和初犯由於缺乏犯罪經驗,極易誇大外界刺激的作用,甚至把一些與案件毫不相干的外界反應也同自己的犯罪事實結合起來,因而惶惶不可終日。而慣犯、累犯因犯罪經驗豐富,自控力強,可以以若無其事的心態來適應外界的刺激。其次,犯罪人的性格也影響其心理變化。自信心強的人,對外界刺激的認識具有獨立性、批判性,多採用以靜待動的策略對付偵查。而自信心弱的犯罪人,易受暗示,反應敏感,恐懼感強,易出現反常舉動,如畏罪潛逃、自殺、重返作案現場毀滅罪證等。

潛逃心理

在一般情況下,犯罪人作案後,其心理活動大都是圍繞著逃避緝捕這一目的進行的。受趨利避害心理的趨勢,犯罪人基本上都會產生潛逃心理。而潛逃心理的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
1.潛逃心理和潛逃行為受社會交往關係和生活經驗的影響。根據潛逃範圍大小,可把潛逃分為小範圍的潛逃和大範圍的流竄潛逃。有的犯罪人自身社會經驗、社會交往關係少,經濟物質條件缺乏和家庭觀念、鄉土觀念比較強,決定其不大可能遠逃,為了能比較方便地探聽虛實和與親屬聯繫,往往選擇小範圍潛逃,距離原居住地較近,活動半徑較小,如在本市縣內潛逃藏匿。而一些累犯、慣犯、勞改勞教逃跑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家庭觀念淡漠,社會經驗豐富,社交能力和適應能力強,活動範圍大,奸詐狡猾,為了更安全,他們往往採用長途奔襲的流竄潛逃方式逃避打擊,比如去外省市及其城鄉結合部地區,在車站、碼頭、建築工地、小旅館藏匿,或投奔外地同夥、情人,或寄居在見利忘義的居民、農民家中。
不管是小範圍的潛逃,還是大範圍的流竄潛逃,犯罪人都要受返巢求助與社交親合心理的影響和制約。返巢求助心理是指逃犯潛逃一段時間後,返回居住地求得精神或物質援助的一種心理狀態。社交親合心理是指逃犯一般會選擇投奔平時交往較深、感情密切、利益相聯繫的社會關係。實踐證明,潛逃犯罪人最有可能投奔那些既道德敗壞、法律意識淡薄、有反社會意識、曾有違法犯罪經歷,又與潛逃犯罪人關係密切的社會關係。因此,緝捕時注意對案犯家庭住址及親屬、朋友等關係人所在地實行嚴密監控,設伏守候;對案犯家屬等有關人員進行政策攻心,促使他們提供犯罪人逃跑的行蹤;迅速拿下同案犯的口供,獲取逃犯的行蹤。
2.潛逃心理和潛逃行為受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1)受地理交通環境的影響。如有的犯罪嫌疑人利用山區、森林地區人煙稀少、便於藏匿的優勢,選擇山區和森林地區作為落腳藏身地,這為緝拿案犯增加了難度。(2)受交通環境的影響。利用交通工具潛逃,既為犯罪人快速逃離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緝捕人員抓獲案犯提供了布控條件。只要我們掌握的信息準,行動及時,捕獲犯罪人的可能性很大。(3)受民俗風情的影響。為了不被當地人感受陌生,潛逃犯罪人採用人鄉隨俗的辦法,對自己進行偽裝,使自己融入當地人中。但為便於隱蔽,潛逃犯罪人一般選擇去風俗習慣相差不大的地區。(4)受治安狀況的影響。為了安全起見,潛逃犯罪人一般較多地隱藏在社會治安條件差、治安防範薄弱的地區和場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