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線柱蘭植株高4-28厘米。根狀莖短,匍匐。莖淡棕色,直立或近直立,具多枚葉。葉淡褐色,無柄,具鞘抱莖,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8厘米,寬2-6毫米,先端漸尖,有時均成苞片狀。
總狀花序幾乎無花序梗,具幾朵至20餘朵密生的花,長2-5厘米,花序軸無毛或有毛;花苞片卵狀披針形,紅褐色,長8-12毫米,先端長漸尖,長於花,背面無毛或有毛;子房橢圓狀圓柱形,扭轉,無毛或有毛,連花梗長5-6毫米;花小,白色或黃白色;萼片背面無毛或有毛;中萼片狹卵狀長圓形,凹陷,長4-5.5毫米,寬2-2.5毫米,先端鈍,具1脈,與花瓣粘合呈兜狀;側萼片偏斜的長圓形,長4-5毫米,寬1.8-2毫米,先端急尖,具1脈。
花瓣歪斜,半卵形或近鐮狀,與中萼片等長,寬1.5-1.8毫米,先端鈍,具1脈,無毛;唇瓣肉質或較薄,舟狀,淡黃色或黃色,基部凹陷呈囊狀,其內面兩側各具1枚近三角形的胼胝體,中部收狹成長約0.5毫米、中央具溝痕的短爪,前部稍擴大,橫橢圓形,長2毫米,寬約1.4毫米,頂端圓鈍,稍凹陷或具稍微突起。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邊或河邊的潮濕草地。
生長習性
蘭花一般生長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雜木林陰下。或有遮陰,日照時間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氣濕度大且空氣能流通的地方,有時也生於山溪邊峭壁之上。蘭花宜種植於空氣流通的環境。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15℃至30℃最宜生長。35℃以上生長不良。5℃以下的嚴寒會影響其生長力,這時,蘭花常處於休眠狀態。如氣溫太高加上陽光曝曬則一兩天內即出現葉子灼傷或枯焦。如氣溫太低又沒及時轉移進屋裡,則會出現凍傷的現象。蘭花是肉質根,適合採用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排水性能必須良好,應選用腐葉土或含腐殖質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鬆土或含鐵質的土壤,pH值以5.5-6.5為宜。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紐幾內亞島、寮國、高棉、越南、緬甸、斯里蘭卡、印度的阿薩姆至克什米爾地區、阿富汗。
植物文化
該屬的拉丁學名來自希臘文seuxis(接合)一詞,意指其唇瓣貼於蕊柱上,這也是該屬植物的主要特徵。線柱蘭植株矮小,樣子很普通,打眼看去,與野草無異,沒有花時很難找到它,護養草坪的園林工人往往將它們作為雜草拔除。它們一般長在腐殖質豐富的草地上,濕度也要求比較大。每年10月份左右,開始現出花蕾,植株也漸漸由綠色變為紅褐色,彷佛是要在翠綠草叢中顯現出來。2月到3月份開花結果,20餘朵小白花聚生在植株頂部,在微距鏡頭下,別樣生動美麗。開花後植株就漸漸枯萎,4月份又開始萌發生長,由上年殘留的纖細根莖萌發,或者由種子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