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mathelminthes 舊稱“圓形動物門”,動物界的一門。大部分為小形的蠕形動物,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具原體腔,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後端為肛門,雌雄異體。許多代表為寄生蟲,如蟯蟲、蛔蟲、絲蟲等,或在海洋或淡水中營漂浮或底棲生活。最早的化石( Scorpiophagus baculiformis)產於下石炭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線形動物門
- 界:動物界
- 門:線形動物門
- 綱:鐵線蟲綱、游線蟲綱
- 英文學名:Nematomorpha
- 分布區域:土壤,淡水,海洋,或寄生生活
基本信息,主要特徵,
基本信息
線形動物體呈線形,粗細一致,0.5~1毫米。體被角質膜;消化管退化,常無口,以體壁吸收寄主營養;原體腔內充滿間質;雌雄異體,雄體較小。成蟲自由生活在河流、池塘等淡水中;春季產卵,卵粘成索狀;幼蟲水底棲,尋找機會鑽入或被吞入昆蟲等寄主體內,即營寄生生活。常見如鐵線蟲Gordiacea,成蟲長10~30厘米,形似一團生鏽的鐵絲,水生,耐旱
主要特徵
外形
成蟲體長一般30~40cm左右,直徑0.5mm,最長的可達1.5m;直徑3mm。雌性一般比雄性更長,體表呈暗褐色或黑色。身體沒有明顯的頭部,前端有口,後端尖細,或分叉成二葉或三葉狀。
體壁及假體腔
成蟲體壁結構與蛔蟲相似,外表具有厚的角質層,上皮細胞分界清楚,上皮在腹面突出形成上皮索,或有背上皮索,但沒有側索,肌肉層只有縱肌、無環肌,除了游線蟲體腔發達之外,其他種類體腔縮小,其中含有較多間質及細胞。
消化系統
從線形動物開始,消化道出現了肛門,有口和肛門二個開口,食物經口、咽、腸、直腸,再由肛門排出,使消化和吸收後的食物不再與新進入的食物相混合,這比不完全消化系統更完善、更高度分化,在進化上有很大的意義。但線形動物的消化系統比線蟲動物更加退化。
排泄系統
線形動物有排泄器官——肛門。
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
線形動物的中樞神經系統在前端有環繞著咽的圍咽神經環和與其相連的側神經節和腹神經節等,是圓筒形的神經系統。由圍咽神經環向前發出6條神經通向前端的感覺乳突,向後發出6條神經索,即1條背神經索,1條腹神經索,2條背側神經索,2條腹側神經索,其中以背、腹2條神經索最為發達。所有的神經索都是嵌在表皮中的,背神經索和腹神經索則分別嵌在表皮向內凸出的背線和腹線中。
生殖系統
雌雄異體,生殖腺兩個,延伸到身體全長。雄性生殖管末端通入直腸或泄殖腔,有交合刺。卵巢結構特殊,還包括兩個側盲囊,卵在其中發育成熟。卵成熟後經輸卵管開口在泄殖腔中,也有一受精囊開口在泄殖腔。交配時雄蟲環繞雌蟲,在雌性生殖孔周圍產出精子,精子主動游入雌性受精囊中。交配季節常多條蟲體纏繞在一起,雌蟲不善運動,交配後即產卵水中。卵在水中孵化,剛孵化的幼蟲前端有一可伸縮的吻,吻上有刺。
發育
線形動物的發育分為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卵多為卵圓形,卵殼的結構較複雜,剛排出的卵,其成熟的程度常隨種類而異。幼蟲可分泌粘液形成包囊,幼蟲或被寄主吞食,或通過寄主體表侵入體內,其寄主多為水生甲蟲或生活在水邊的蝗蟲、蟋蟀、甚至水蛭等。海產的游線蟲的幼蟲用吻穿過十足目甲殼類的體壁,進入血腔。幼蟲的體壁分泌消化酶可溶解寄主組織,並通過體壁直接吸收。幼蟲在寄主體內經數次脫皮,當寄主再度到水邊時,由寄主體內鑽出形成成蟲,營自由生活。成蟲很快即性成熟,又開始交配產卵。
生活方式
線形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史是複雜、多樣的,概括來說,可以分為自由生活的、腐生的和寄生的三大類。營自由生活的,水生的種類一般都營底棲生活,海產的最多,由海灘到極深的海底都有,有時數目眾多,成為海底多細胞動物數量最大的一類,淡水生活的種類存在於各種各樣的淡水環境中,甚至在急流中也可以見到,常用其尾腺分泌的粘液固著在水中物體上;在溫泉水溫高達37℃的環境裡,有時也可以見到某些種類。陸生的種類常生活在土壤、樹根、落葉下。有的線蟲甚至在水生和陸生中均可以生活,屬於一種兩棲的類型。顯然線蟲起源於海洋,經兩棲生活,再進入到陸地,從區系分類的角度看,海產和淡水產的種類幾乎完全不同,因此淡水產的種類很可能是由海產的種類先進入陸地,然後再侵入淡水水域的。營寄生生活的種類,可寄生於動物或植物的體內,有的成蟲營寄生生活,而幼蟲營自由生活;或有的幼蟲營寄生生活,而成蟲營自由生活;或為幼蟲、成蟲都營寄生生活,形形色色,不一而足。至於營腐生生活的,則是一群生活在動、植物屍體內,或以死亡後的動、植物軀體為食的類群。可以認為,腐生生活是從自由生活過渡到寄生生活的中間階段,如桿形蟲屬Rhabditis的許多種類,以動、植物的屍體為食,而某些桿形蟲能行厭氧呼吸,因此它們能通過動物的消化道而對己無害,在腸道內不增殖,但也不被消化不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