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社交網路輿情預報指標,用來測量社會輿情危機,從而對輿情尤其是負面輿情做出及時妥善控制,達到有效化解線上社交網路輿論危機的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線上社交網路輿情預報指標
- 外文名:Online soci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forecastingindicators
一、定義,二、指標構建維度,三、指標體系,
一、定義
線上社交網路輿情的發展階段可以通過一系列關鍵性的數據指標體現出來,把這些指標按照一定的科學方法,確定其關鍵性指標的構成、指標維度、指標層次、指標權重、指標廖化方法等,從而構建成預警指標體系。線上社交網路輿情預警的意義在於及早發現危機的苗頭,及早對可能產生的現實危機的走向,規模進行判斷,及早通知各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應對危機的準備。
二、指標構建維度
喻國明教授在《中國社會輿情年度報告》中,對線上社交網路輿情的監測指標進行了初步的構建,認為對線上社交網路輿情的指標應該從以下幾個維度來進行監測:時間維度(表現在某一話題每天呈現的帖子的總數變化);顯著維度(變現為當下某一話題帖子在同一論壇總帖子中的比例);數量維度(具體是指總帖數和平均每天的帖數);集中維度(表現為某一話題帖子在不同用戶之間的分布);意見維度(表現為帖子後的回覆內容的各種不同意見的分布情況)。
戴媛在《我國網路輿情安全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中他一出四個維度的安全評估指標:內容敏感度;民眾關注度;傳播擴散度;態度傾向性。
三、指標體系
輿情預警的關鍵是構建一個測量社會輿情危機的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可以從採集和分析兩個方面來確定。
1. 網路輿情信息採集指標包括了採集源和信息發布者兩個方面。
(1)採集源指標
對採集源的指標包括權威度、準確度、公眾參與度和針對性等方面。政府網站通常具有較高的權威度和準確度,但是具有較低的公眾參與度。論壇、部落格具有較高的公眾參與度,但是權威度較低。我國社會各級輿情監測點上報的信息具有較高的針對性,但是採集困難。新聞及網路媒體各項採集指標都適中,且較多的突發性事件通過這類媒體進行報導,需要在採集輿情信息時重點關注。現在網路新聞媒體普遍加強了新聞的評論,對輿情分析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需要和新聞文章內容一起採集。
(2)信息發布者指標
對於信息發布者的指標用來對信息發布者進行刪選。對輿情分析有參考價值的信息發布者需要對事件本身沒有利害關係,提出客觀、公正的意見,同時需要反應廣大網民的整體狀況,代表真正的社情民意。信息發布者的指標還包括其影響力的度量。信息傳播網路中有一類節點可以被定義為意見領袖,他們的發言比其他網民具有更高的號召力。有些信息發布者僅僅是大量轉發,本身並不產生內容,在輿情分析時也需要關注並和意見領袖加以區別。信息發布者的指標包括署名信息;影響力測度指標:包括發帖數、回複數;信息發布者的地域指標:IP位址信息。
2. 網路輿情分析方面,可以設定輿情內容指標和傳播指標。
(1)內容指標
在內容指標方面主要根據社會輿情領域專家先劃分領域,然後在每個領域下設立分項,合理確定權重,最後通過科學計算方法得出社會輿情的客觀分值。內容指標的劃分依據輿情分析系統的目標而定,並沒有統一的標準。楊永軍的研究小組[1]將內容指標按照國際領域和國內領域進行劃分。國內領域進一步劃分為公權力、私權力、公共領域、政治與社會問題等四個領域。大領域下又設立具體領域,比如公權力下設立了行政領域、司法領域和軍事領域三個具體領域。具體領域下面設立具體的分項,每個分項對應設立分值。比如行政領域下設立了政府政策引發社會爭議和矛盾和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眾利益等6個分項。
(2)傳播指標
吳紹忠[2]等綜合考慮輿情內容、傳播過程和輿情客群等關鍵要素,對傳播規律進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將輿情傳播通過傳播媒體、傳播方式、傳播速度和傳播階段四個指標來刻畫。談國新[3]等利用I2Space模型對網路輿情的傳播過程和產生根源進行了分析研究,將輿情的傳播通過媒體影響力、傳播方式和輿情擴散度等指標進行刻畫。楊永軍則採用了時間維度、空間分布和參與人數對輿情傳播進行分析。
一般來講,我們認為從時間、空間和參與度三個方面來分析輿情傳播。三個方面的分值進行累加能夠反映輿情事件的實際傳播情況。空間上,根據輿情發生的範圍從小區到全市,乃至跨省,分值逐步提高。時間上,輿情事件發生的時間不同將影響輿情的傳播,比如工作日和周末發生的輿情事件其傳播效率有很大區別。輿情事件發生後公眾持續討論的時間長短也對輿情事件的傳播起決定性作用。輿情事件發生後到權威媒體發布新聞的時間間隔也對輿情事件的傳播起重要的作用,時間間隔越長,輿情討論中猜測、謠言成分就會越多。參與度方面,由於最高法院和最高檢察院已經將瀏覽5000次和轉發500次以上的網路謠言定義為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因此,可以參照這個標準來劃分參與度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