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

緌(rui2),系冠纓也。——《說文》。謂(wei2)纓之垂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緌
  • 拼音:ruí
  • 相關:《沁園春·壽東屏》
  • 出自:《說文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ruí
<名>
纓(yin1)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喪冠不緌。——《禮記·檀(tan2)弓》
古代冠帶結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纓。——《禮記·內則》。孔穎達疏:“結纓頜(e4)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san4)而下垂,謂之緌。”
似纓飾的下垂物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唐·虞世南《蟬》
古指有虞氏旌(jing1)旗,以旄牛章節附注於竿首為之。後泛指旌旗或旗幟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頂端所飾的染色鳥羽或旄牛尾,用以別貴賤);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ruí
<動>
繫結 [tie]
躡履緌冠。——宋·佚名《沁園春·壽東屏》
繼續 [continue]
緌,繼也。——《爾雅
緌,於是乃有曾參、孝己之美,而生盜跖、莊蹻之邪。故有大路龍
旌,羽蓋垂緌,結駟連騎,則必有穿窬拊楗,抽箕逾備之奸;——《淮南子 齊俗論》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𠀤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注》緌,纓飾。
《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注》蟬,蜩也。緌為蜩喙,長在腹下。
《周禮·天官·夏采注》緌,以旄牛尾為之,綴於橦上,所謂注旄於乾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