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麥1618是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小麥研究所育成的優良小麥新品種,系綿麥228姊妹系,均來源於1275-1/內2938//99-1522雜交組合而成。
綿麥1618幼苗半直立,葉片寬窄中等,分櫱力較強,葉鞘蠟粉中等。株高85厘米左右,穗頸較長,穗長方型,長芒,白殼,紅粒,粉質-半角質,籽粒卵形、飽滿。平均有效穗21.7萬/畝,穗粒數46.3粒/穗,千粒重44.7克。綿麥1618高抗小麥條鏽病,高抗小麥白粉病,中抗小麥赤霉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綿麥1618
- 審定編號:川審麥2013001
- 品種來源:1275-1/內2938//99-1522
- 選育單位:綿陽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作物名稱:小麥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綿麥1618系綿麥228姊妹系,均來源於1275-1/內2938//99-1522雜交組合而成。原代號為BL227,2013年經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川審麥2013001,並定名推廣。
特徵特性
- 農藝特徵:春性、早熟,全生育期185天。芽鞘綠色,幼苗半直立,長勢較壯,分孽力較強,成穗率較高。株高82厘米,植株整齊,莖桿韌健,抗倒伏力強。穗長10~12厘米,穗層整齊,穗長方形,長芒、穎殼白色,籽粒紅色,粉質,千粒重47克左右。
- 品質特性:2011年由榮縣統一送樣,農業部穀物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品質分析結果為:容重730~758克/L,粗蛋白質含量13.92%,濕麵筋30.25%,沉降值27.2分鐘,麵團穩定時間2.7分鐘。
產量表現
2008年度品比試驗折畝產666.67千克,比對照川麥107增產43.48%;2009年度繼續試驗折畝產503.67千克,比對照綿麥37增產2.65%;2010年度參加四川省小麥新品種聯合試驗,平均畝產358.76千克,比對照綿麥37增產5.99%,居第1位;2011年度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391.44千克,比對照綿麥37增產10.3%,差異極顯著,居區試5組第1位;2012年度繼續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畝產395.69千克,比對照綿麥37增產7.4%,差異極顯著,居區試2組第5位;2013年在雙流、射洪、內江、達縣4點進行生產試驗,平均畝產384.23千克,比對照綿麥37增產7.6%。
適種區域
綿麥1618適宜在四川平壩、丘陵地區種植。
栽培技術
- 適宜播種期:播期主要影響小麥子粒的灌漿時期和灌漿強度,進而影響粒重。不同海拔地區氣溫不同,播期亦有所不同。適時早播生育期提前,灌漿持續時間增長,灌漿高峰出現早,強度大,粒重高。綿麥1618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20日至10月30日。
- 適量播種,合理密植:播量的多少,要因地因條件制宜。中低產田因地力不是太好,適當增加播量,可較多地依靠主莖穗爭取高產。播種量按畝基本苗12萬~14萬。
- 施肥技術:在中等土壤肥力條件下,畝施純氮12~15千克,重底早追,底肥占70%~80%,追肥20%~30%。
- 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草害:注意中耕除草,抽穗後發現蚜蟲應及時防治;小麥條鏽病常發重發區和條鏽菌生理小種易變區需用藥防治1~2次;多雨地區和多雨年份需防治小麥赤霉病。
- 適時收穫:成熟後及時收穫,以防遇綿雨導致穗發芽,影響產量和品質。